固然汉画像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但还是回到太室阙本身吧。太室阙由东西两阙组成,相对如门,每阙又由正阙和副阙构成。太室阙从建筑学上讲,为石质仿木结构,上有出檐的四阿顶,顶上雕有垂脊和瓦垅,檐下雕刻椽子,四周边沿雕有瓦当和板瓦唇。太室阙作为极少的汉代建筑遗存,既具有石构建筑的典型面貌,又在屋顶等细部反映了木结构建筑的特点,在古代建筑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单从四阿顶来看,四阿顶即庑殿顶,中国古建筑中级别最高的屋顶,仅凭这一点,我们就不能小觑太室阙。
太室阙的价值不仅仅体现在它的建筑规格上,它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价值。太室阙作为中岳庙前身太室祠的神道阙,为我们描绘出了汉代太室祠的规模和气势。《汉书·郊祀志》载:“及秦并天下,令祠官所常奉天地名山大川,反神可得而序也,于是自崤以东,名山五,大川祠三……曰太室,太室,嵩高也。”可见至少从秦代开始,嵩山太室山就开始享受祭祀,其地位和影响非同小可。这次编写嵩山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文本时,将太室阙定位于礼制建筑,见解实在是高明之极。太室阙作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太室祠的象征性大门,作为仅存的国家级祭祀建筑用阙,无疑是古代祭祀礼制建筑的典范。太室阙所体现的祭祀礼制文化,在嵩山源远流长,从黄帝常游到尧舜巡狩,从大禹有事太室到周武王祀于天室,从汉武帝礼登嵩山到魏孝文帝祭祀中岳,从女皇武则天封禅到乾隆游中岳,有史可查以不同方式祭祀中岳嵩山的帝王就有72位。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太室阙所开创的礼制建筑的非凡意义。面对令人崇敬的嵩山,不由对太室阙也倍加崇敬。
太室阙作为一种象征,如同一座文化丰碑,永远屹立于嵩山脚下,永远屹立于我们的心中。太室阙南奈河桥头立了一通《重修大石阙奈河庙碑记》,碑上说:“汉高祖二年,石阙立汗马功劳,特封石阙大将军,盖庙一座……崇祯十五年五月中旬庙宇着火俱烬,乾隆五十二年拨银五千两又一次重修。”碑文记载的是否历史真实,无法考究,但老百姓将太室阙当成了石阙将军来敬奉,还说是中岳大帝的前两位把门将军,我们不能一味以荒诞不经视之,因为它像铺首衔环图上的饕餮和辟邪柏一样已内化为一种信仰,成为一种精神寄托。冷冰冰的石阙能够温暖和慰藉人们的心灵,这是中国式的幽默。(郑州日报)【原标题:太室阙:一部石刻的《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