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法家人物,思想各有独特之处,李悝重农务实;商鞅重法治,奖励耕战;申不害注重术治;慎到则尚法重势。韩非察天下兴亡之得失,将法术势等诸多学说融于一体,使法家成洋洋大观。而其主导是源自商鞅的法制,商鞅在秦国的变法,“人亡而政不息”,因此韩非更多借鉴了商鞅的法制思想。
韩非的书中,很多观点被后世君王采纳,对中国古代中央集权的政治体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韩非主张,国家的大权,要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君主必须有权有势,才能治理天下。为此,君主应该使用各种手段清除世袭贵族,“散其党”“夺其辅”;同时,选拔从一线脱颖而出的人才,“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时移事易,变法宜矣”,韩非要求“废先王之教”,而实行变革,“以法为教”。他强调制定了“法”,就要严格执行,任何人也不能例外,“法不阿贵”,“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
从韩非的行文看,很多话都是说给韩国国王听的。“国无常强,无常弱。”坚决依法办事,国家就强盛;不坚持依法治理,国家必然衰亡。看一下今天所有衰亡了的国家,他们的官员都在忙于应付混乱而不是致力于建立秩序。国家已经很衰弱了,还不加强法制而在那里钻空子谋私利,这是背着干柴去救火,国家只会更加衰弱下去!
韩非认为,就(韩国)现在来说,只要去除各种图谋私利的“潜规则”,建立法制体系,并坚决推行全国,就能使“民安而国治,兵强而敌弱”。
可惜,这些韩王都看不懂,韩非受到的冷遇,彰显了韩国衰败乃至灭亡的内在原因。但在陌生的秦国,有一个人读懂了韩非,那就是秦王嬴政。公元前233年,也就是韩王安六年,秦王政十四年,韩非的著述传播到秦国,读到《孤愤》、《五蠹》等书,嬴政拍案感慨:“嗟乎,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当时韩非的同学李斯正好站在一旁,脱口道:这是韩非所著的书啊!于是,嬴政点一支10万人的大军,“急攻韩”,不为攻城略地,只为得到韩非。古今中外军事史上,为得到一个人才而派遣大军发动大战的,大概仅此一例。
10万秦军汹汹而来,韩王安惊慌失措,但得知此次秦军的目标只为韩非,他有些不明所以,但同时大大地松了一口气,在他看来,韩非是无足轻重的,于是“乃遣非使秦”。
西入秦国的韩非,命运又当如何呢?
两千多年前,当韩国派水工郑国到秦国做间谍的时候,身为王族、深爱韩国宗庙社稷的韩非,见韩国日渐衰弱,多次上书进谏,但均未得到重用。为此,韩非蹉跎岁月,忧愤不已,在他的叹息声中,韩国也一步步走向穷途末路。图为位于韩国宗庙遗址内的新郑博物馆。□首席记者姚伟文图【原标题:"韩王陵沉积战国烟尘"系列之四 两位大法家遭际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