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郑州 >> 文化遗产 >> 文遗赏析 >> 浏览郑州

"韩王陵沉积战国烟尘"系列之四 两位大法家遭际不相同(2)

2014/1/13 17:16:34 点击数: 【字体:

  于是这个少年决定改变自己的生活环境,他前去投奔著名学者荀子,与韩非同学,"学帝王之术"。在当时荀子诸多学生中,李斯和韩非最为著名,而"斯自以为不如非"。被视为儒家的荀子,最好的两个学生都成了法家,只能说明那个时代需要法家;数十年后,汉代创立,天下和平,儒家才获得"独尊"的地位。

  李斯学成之后,认为楚王"不足事",而六国皆弱,没有足以建功立业者,因此决定西入秦国。

  公元前246年,秦王政元年,也就是韩国间谍郑国前往秦国的那一年,李斯来到了秦国。他先投靠相国吕不韦做门客,若干年后找到机会向秦王陈词:如今六国皆弱,秦国独强,这是万世难逢的机会,当"灭诸侯,成帝业,为天下一统",如若不抓住机会,待"诸侯复强","虽有黄帝之贤,不足并也"。这番陈词,获得了嬴政的嘉许。不久,嬴政用他的计策,任用他为秦国间谍头儿,暗中派遣大批间谍前往六国,这些间谍携带重金,收买各国名士大臣,能贿赂的"厚遗结之;不肯者,利剑刺之"。离间君臣之后,借各国内乱,再派良将领兵攻打。

  大概工作成绩很出色,秦王"拜斯为客卿"。

  正当干得顺风顺水时,郑国案发,秦国宗室"请一切逐客",李斯也不能幸免,"仓鼠"眼看做不成了。在这个历史将发生重大变故的关头,李斯写作了《谏逐客书》。

  这篇文章理足辞胜,雄辩滔滔,显示了李斯过人的见识和才华,更显示了他作为政治家的成熟和功利。李斯以秦国国家利益作为判断逐客利弊的标准,他先列举秦国四位最著名国君重用客卿的往事,以事实说明客卿在秦国强大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反问道:"客何负于秦哉?"然后指出秦王嬴政广泛接纳外国宝物,而驱逐外国人才,对人对物持双重标准,重物而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也"。最后,他论述"弃黔首以资敌国"的错误和荒谬,指出"今逐客以资敌国"的危殆。全文层层深入,无可辩驳,令秦王嬴政看得一脑门子汗珠,他当即收回成命,挽留客卿,并重用李斯为廷尉,使李斯有了更广阔的舞台。

  如此一来,郑国的案件也有了转机。嬴政重审此案,郑国趁机申告:"始臣为间,然渠成亦秦之利也。臣为韩延数岁之命,而为秦建万世之功。"嬴政洞察这个水利工程的重要性,因此赦免郑国,令他继续修筑此渠。数年后,水渠完工,被命名为"郑国渠"。

  当年嬴政不杀郑国,实在是明智之举。一旦杀掉此人,秦国没有人可替代郑国,此渠必然半途而废。据现代测量,郑国渠平均坡降为0.64%,反映出郑国测量技术之高超,而此渠跨过河流的"横绝"技术,以及在渠首采用避免泥沙堵塞的横向环流技术,都堪称高明。

  郑国渠开闸放水,李斯获得重用,这些因素使秦国更加强大富足;而日益衰落的韩国,却放着超级人才韩非不用,这不能不说是两千多年前的咄咄怪事。

  超级人才遭韩国冷遇

  在今天看来,韩国派水工郑国做间谍,无疑饮鸩止渴。不过,客观地说,在一定时间内,这个笨主意也确实消耗了秦国国力,拖住了他们东征的步伐。如果韩国能利用这段宝贵的时间,选贤任能,整顿内政,变法图强,这个计策或许就"漏勺"变"高招"了。可惜,韩国本拥有才能不逊李悝商鞅的韩非,却不能加以信用,白白糟蹋了郑国的努力。

  韩非的世系,史书记载不详,只说他是"韩之诸公子"。有小说家说他在诸公子中,身份十分尊贵,是韩王安的堂叔,桓惠王的亲侄子,说他本来有王位继承权,所以两代韩王宁愿国力日衰,也不重用这位出类拔萃的人才。

  小说家并非没有根据。当年韩襄王的太子婴英年早逝,他的两个弟弟公子咎、公子虮虱都有希望成为太子。公子咎用苏代之计,花了一年多时间排挤掉公子虮虱,自己当上了太子,数年后即位当了韩王,就是长眠在胡庄大墓的桓惠王。小说家的推测或许很有道理,只有如此,才能解释为何超级人才韩非悲鸣韩国,不得其用。

  "非见韩之削弱,数以书谏韩王,韩王不能用。"这是《史记》中纯客观的表述。

  韩非洞察韩国弊政,深知图强要领,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内心的郁愤可想而知。对怀才不遇的韩非,司马迁有着深刻的同情,他饱蘸浓墨,书写了此时的韩非:

  韩非痛恨治理国家不致力于修明法制,不能凭借君王的权势来管理部下,不能任用贤能之士富国强兵,反而任用夸夸其谈、对国家有害的文学游说之士,并且让他们

  的地位高于讲求功利实效的人,由此令韩国弊政丛生。无奈的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之变,故作孤愤、五蠹、内外储、说林、说难十余万言”。

  这些著述,集法家之大成,其卓越的思想,对后世产生了深刻而久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法家从道家、儒家分离出来,适应时代需要,勃然而兴。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等,都既有理论,又有卓有成效的实践。那个年代,变法往往如变魔术般,很短时间就能兴利除弊,令一个国家生机迸发,活力四射。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08年12月02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 庆阳民俗文化商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