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最早的郑国在陕西棫林(今陕西华县一带),开国君主是周宣王之弟郑桓公姬友。犬戎之乱中,郑桓公死于国难,郑武公等人辅佐周平王东迁洛邑。后来郑武公用计相继灭掉了郐、东虢、胡等国,于公元前769年前后,在溱水和洧水之间建立新都,国号仍称为郑。为区别西周王都镐京附近的旧郑,这里称做新郑,一直沿袭至今,这就是新郑的来历。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将国都从阳翟(今河南禹州)迁到新郑,直到公元前230年秦始皇灭韩,两国在此立都达539年之久,因此得名“郑韩故城”。
现存的郑韩故城面积约16平方公里,周长20多公里,墙基宽40米至60米,顶宽3米至5米,高6米至19米,平面呈牛角状,俗称45里牛角城。它是世界上同时期保存最完好的一座土城,是我国唯一的现存地面并且保存完整的东周城垣。
郑韩故城能够存在到今天,与它有超强的实用价值密不可分。首先就它的选址而言,夹河而筑,环水而就,现存高度一般在6米至19米,直上直下,再加上河水的深度,自成天险,易守难攻。时至今日,郑韩故城的防御功能依然能够显现,若是把守住南关大桥、西关大桥、北城口、人民路大桥、黄水河大桥,人车无路可以进出。由此,我们不能不佩服先人在选址上的超常眼力,后人有诗单咏新郑地势曰:南对一山夸虎峙,西来三水羡龙环。郑韩分茅控此间,龙争虎霸五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