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走进驻马店 >> 印象驻马店 >> 浏览驻马店

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上蔡(二) 【上蔡】神草的传说与蔡城起落

2014/9/5 16:01:24 点击数: 【字体:


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上蔡(二) 【上蔡】神草的传说与蔡城起落

白龟庙前的蓍草台
 

豫地密码·千年古县系列之上蔡(二) 【上蔡】神草的传说与蔡城起落


  策划文体新闻中心执行记者游晓鹏文图

  引子

  蔡国是以地名国,也就是说,叔度来到上蔡之初,这里已经叫做蔡了。之前,蔡地是什么情况,名字又是怎么来的呢?

  曾有人认为蔡地是以龟得名,因为春秋时,有一种大龟叫做蔡。《论语·公冶长》中说“臧文仲居蔡”,臧文仲是鲁国大夫,居是收藏的意思;蔡,朱熹的注解为“大龟也”。也有人认为恰恰相反,《汉书·食货志》中说“元龟为蔡”,这种大龟是因为产于蔡地,才叫做蔡。照这么说,蔡地定名肯定比蔡龟早。

  后一种说法,已被今天多数学者所认同。蔡字在发展演变中,确实有过龟的含义,但论本义却是草。许慎《说文》中说:蔡,草也,从草祭声,其即蓍(sh)草欤?

  蓍草,正是大龟之外,上蔡的另一种占卜所用特产。清代《上蔡县志·沿革》中说:“伏羲氏因蓍草生蔡地,画卦于此,遂名其地为蔡。”

  尽管许慎并不能肯定蔡就是蓍草,但蔡地在上古确实是以出产蓍草闻名。明代《本草纲目》、《群芳谱》和清

  代河南本土植物学家吴其浚所作《植物名实图考长编》在记载蓍草时,都以上蔡蓍草为例,说它是稀有植物,其他地方的蓍草则多为蒿。

  《本草纲目》卷十五中是这样说的:“今蔡州上蔡县白龟祠旁,(蓍)其生如蒿作丛,高五六尺……生便条直,所以异于众蒿也。秋后有花,出于枝端,红紫色,形如菊花,结实如艾实……此类亦神物,故不常有也。”

  结合伏羲画卦的传说,与历代文字学家、植物学家的考究,蔡地的得名是与蓍草有关系的。

  在今天,无论元龟还是蓍草,普通人已是闻所未闻,更不知其与地名有如此渊源。但在商代以及更早的时候,蔡地的这两样物产都是占卜必用的宝物,非常有名。

  因为,不是所有的龟都能叫做蔡—它必须很大,长一尺二寸。这种大小的龟是很罕见的,也必须归国君所占用,普通人是不能染指的,可谓“高大上”。

  蓍草也极有讲究,上蔡县文史专家刘孔名先生说,在李时珍笔下,蓍是“神草”,“天子蓍长九尺,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也就是说,一根蓍草,也必须体现出天子和诸侯的等级之别。

  今天上蔡县向东15公里的白圭庙村,就是《本草纲目》记载的白龟祠所在地,旧有的巨大庙宇基本不存,但一座伏羲画卦亭却留了下来。此亭建于何时,已无从查考,但从清康熙年间尚存的东汉文学家、书法家蔡邕为此亭所题碑文“伏羲蓍台”推测,应建于东汉初期或更早。

  画卦亭所在园林的入口,还有一座砌成圆形的“蓍草台”。神奇的蓍草,据说便是这里所独生的,我造访时,台上是叶子极小、枝杈极细的一团翠绿,其秆,别说天子要的九尺,就是最低档的三尺也不够。

  刘孔名先生认为,上蔡的很多野地里也找得到蓍草,后来在蔡国故城北墙烽火台下,他给我揪了两支,确实“生便条直”,有点像艾,闻着也是一股浓浓的艾味。

  谁能想到,就是这种草,最早在这片土地打上文明的记号,成为一个国度和姓氏的古老标签。

  楚国宰相看上了蔡侯的大衣

  蔡叔度和蔡仲所筑的城,或许还不是蔡城的起点。根据上蔡县文管所尚玮所著《蔡国故城的兴起与演变》,蔡城内出土的还有商代的铜鼎、铜戈、铜簇等,东城墙的中段,还发现有商代的夯土层。她认为,在西周之前,蔡城遗址的中部和东部,还有一座并不大的城,主人为姞(jí)氏族,或者说姞姓国。姞为黄帝后裔。

  蔡国有这种基础,又因为与周王室有密切的宗族关系,后来便成为汝河、淮河流域国力最强、影响最大的诸侯国。春秋时期,蔡国蚕食汝河中下游的小国,面积扩大了不少,最大时东至今安徽西部,西至平顶山市,南据潢川、光山,北至郾城、商水。

  史书上,并不乏蔡国炫耀肌肉的记录,它曾与鲁、宋、陈等国联合伐郑,在南方楚国崛起的初期,它也并不怵楚国。约在公元前710年,蔡桓侯还和春秋小霸郑庄公在郾城会盟,共同拒楚,使得楚军二十多年不敢北上中原。

  而蔡城也被建成了一种规模宏伟的大城,整个东周,它一直是一个交通便利、经济繁荣、农业和手工业都非常发达的城市,即使后来蔡国不再强大,频遭周边大国欺侮,它的经济也很发达。

  考古工作者在上蔡王村的二郎台发现了蔡城的宫殿区,这是一处约120万平方米的高地,是天安门广场的三倍大。台上发现过很多古井以及陶制排水管道,还有筒瓦、板瓦等建筑构件残片,说明当初这里有很庞大的建筑群。

  蔡城内还发掘出了精美的铜鼎、铜剑,还有冶铜遗址两处;在蔡城西发现了郭马陈庄冶铁遗址,面积有两万多平方米,百姓称其为“蔡侯炼金炉”,这些都是蔡城手工业水平的明证。

  《左传》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足以说明蔡国的一些精美手工艺品达到了各国所无的程度。公元前509年,蔡昭侯带着两件裘皮大衣和两块玉佩去楚国,一套送给了楚王,一套自己穿戴。楚国的丞相子常看到了,很想要走昭侯身上那一套,结果被拒,子常便给楚王讲坏话,导致蔡昭侯被扣留了三年。过了这三年,昭侯才弄明白,堂堂楚国宰相如此下作,竟只是垂涎自家的大衣和首饰。他立刻拱手奉上,子常也立刻给楚王吹风把他放了。

  当然,蔡昭侯也没咽下这口气。三年后,他联合吴王阖闾,攻入了楚国的郢都,把郢都毁得不成样子。这在当时是很了不得的,楚国毕竟是一等一的强国。但蔡国与楚国,就是这么一对冤家,虽然看起来实力不对等,却一路合合分分,打打杀杀。

  豫南水患除了,蔡城却没落了

  蔡城的长时间繁荣,跟它的特殊地理有很大关系。西周与春秋时期,今天汝南、平舆及新蔡南部一带湖泊沼泽很多,路很不好走,所以,从豫南至黄河流域必须向西绕道经过蔡国。人流和物流,自然给蔡城创造了巨大商机。

  蔡国历史上很重要的一件事,可以佐证它的这种地理位置,不过,这件事本身却不是个好事,因为它直接导致蔡国由盛转衰。

  蔡哀侯和蔡国南边息国(今信阳息县)的国君,分别娶了北边陈国(今淮阳)国君的长女和次女为妻。息夫人要回娘家,就必须路过蔡城。息夫人长得很漂亮,一次她经过蔡城,蔡哀侯居然举止轻佻,出语调戏。息夫人后来把遭遇告诉了丈夫,息侯为了报复蔡哀侯,便与楚王定下计策,楚国佯装攻打息国,息国向蔡国求援,蔡哀侯带兵来救,却被息军和楚军里应外合打败,哀侯被俘。

  哀侯被软禁在楚国九年,客死他乡。这次兵祸,也导致蔡国国力走上下坡路,此后失去与楚对抗的能力,沦为附庸。

  公元前531年,因为认定蔡灵侯不够听话,楚灵王诱杀蔡灵侯,派公子弃疾攻灭蔡国,弃疾做了蔡公。自此,蔡国在上蔡传侯18世,历时515年。三年后,弃疾杀了残暴的楚灵王代立,是为楚平王。他为了稳定局势,立蔡景侯的少子庐为蔡平侯,蔡灭而复兴。

  蔡平侯把都城迁到了新蔡。公元前493年,蔡国迫于楚国逼迫,又迁都州来(今安徽凤台),也就是下蔡。春秋时期以西为上,东为下,为了区分新老蔡都,便分作上下。这就是上蔡之“上”的来历,战国起便这么叫了。

  公元前447年,蔡国再次被楚灭掉。根据《荀子》、《战国策》等文献记载,楚灭蔡之后再次使其复国,迁往今天湖北境内,都城叫做高蔡,约在公元前343年才消失。

  不管落入谁手,上蔡蔡城的地位一直很高,在春秋之际纳入楚国版图后,便成为楚国军事重镇。战国时期,韩、赵、魏等与楚国多次争夺上蔡,蔡城历经多次修复。上蔡最早是在春秋时由楚国置蔡县,战国时韩国设上蔡县,至今已有2400多年。

  在秦汉之际,蔡城还是很繁华的,这里曾是汝南郡郡治所在。但西汉以后,蔡城逐渐走向下坡。西汉时期“用事者争言水利”,汝南、平舆一带的水泽变坦途,平舆取代上蔡成为交通枢纽,继而,汝南郡治也搬到了平舆。

  蔡城的彻底衰落,是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经历两汉及曹魏治水,周边湖泽都变为农田,无险可守。与此同时,南边不远处的汝南悬瓠城崛起,稳固地成为汝南郡郡治所在,蔡城变成了悬瓠城灯影之下的一个暗淡小县。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大河报(2014-09-05)
0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