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走进驻马店 >> 印象驻马店 >> 浏览驻马店

嫘祖的族源及其后代

2013/10/8 16:06:41 点击数: 【字体:


    一 嫘祖的族源初探

    有关中国古代史有文字记载的正史,《史记》是最早的,也是最权威的和可信的。留传给我们的这部历史书是从黄帝开始记述的,而不是从比黄帝更早的时期开始的,这部永垂不朽的著作的作者司马迁肯定是经过仔细考虑以后才决定:中国古代史从黄帝开始。

    如果我们把司马迁已经了解过的,但后来在写《史记》时又决定不用的材料再研究,加上后人新发现的材料一起综合分析,也许是判断历史可靠性的最好办法。但是,我们知道司马迁研究过的流传到 2000年以前的西汉时代的所有“古籍”几乎都没有再继续流传到今天。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件非常不幸的事,如果像今天通过网络和其他通讯设备来查阅某类信息那样方便的话,研究古代史就是件容易的事了。

    我们对嫘祖的了解有多少呢?嫘祖是黄帝的元妃,我们对黄帝的了解肯定要比对嫘祖的了解要多得多。那么,我们对黄帝的了解又有多少呢?我们还是先回到司马迁写《史记》的时代,那时代离黄帝时代比今天要近二千年,而且当时的记述黄帝时代的“古籍”还能看到。司马迁关于黄帝及其直接继承者的材料,他主要依靠孔子的两篇讲话:《五帝德》和《帝系姓》。这些讲话是孔子回答弟子提问时讲的, 不是出于自己的意志。事实上,几乎可以这样说,孔子对于弟子的提问有几分不得不给予回答的样子,因为他不希望士大夫中关于黄帝的误传和神话再继续错误下去。

    孔子的弟子宰予问孔子:“以往我听荣祈说,黄帝年龄三百岁。请问黄帝是人呢?不是人呢?他的年龄怎么会是三百岁呢?”孔子首先是勉强回答问题, “予!对禹王、汤王、文王、武王、成王、周公,能说清他们经过的历史。黄帝距离现在太远了,你问这个做什么呢?”他断言要给黄帝一个完整的、可靠的说明简直是不可能的。宰予接着又说:“上代的传说,是又少又不明确的说法,好象黄帝实行的不是君子之道,所以我再次请问您。”在这个弟子的追问下,孔子把黄帝的德行和成就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概况后,接着他又说:“黄帝生存时先民得到利益约一百年,黄帝死后先民视其为神,心服他的治理法约一百年,后人虽忘掉了黄帝,但仍沿用其教化又约一百年,所以说黄帝年龄三百岁呵。”

    我们从正史中获得的有关黄帝的事迹也就是这些了。而关于嫘祖的知识,在《史记》中仅有一条:“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嫘祖为黄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嚣,是为青阳,青阳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从这段话来看,嫘祖是西陵氏之女。孔子是位非常严肃的历史学先驱,也是一位深通帝王谱系之鼻祖,从他对黄帝及其直接继承者的讲解中可以看出,他突出的是德行和血统。梳理血统是疏通中国历史网络次序和层次的最重要的手段,血统一般以姓氏的形成和演化作为表达的形式。当代国学大师季羡林曾说过“治中国历史而不注意姓氏的研究,是根本不行的”。本文将从正史和正史以外的一些资料肤浅地探索一下嫘祖的族源和其后代,供大家参考。

    嫘祖是西陵氏之女,说明西陵是古国名,氏也代表西陵古国所处的地域,即地名也。古西陵在今什么地方?
 
    关于西陵古址的说法主要有二,其一,《战国策》第 6卷〈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这是史书上最早见到的西陵地名。此西陵即夷陵,西陵古址在今湖北宜昌市夷陵区。说明在战国时期,西陵仍存在。这在近代所出的多种古今地名辞典中都有记载。其二,《水经注》注: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三国志·魏书》:和洽,汝南西平人。…… 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水经注疏》:西陵亭当在今西平县。该西陵,与湖北宜昌西陵非一地也。《中国古今地名辞典》:西平,春秋时柏国也,西汉置西平县,古址在今河南西平县西。《汝宁府志·建置篇》:黄帝有熊氏之裔柏夷亮父,父子为帝(颛顼)师,肇封于柏,为柏子国地,春秋为楚所灭。《风俗通义》:春秋时柏子国,后为楚成王所灭。地域在今河南西平、舞钢一带,都城在今尹集乡。《中国上古史新探》:柏子国,己姓。

    《元和姓纂》:古侯国西陵氏女嫘祖为黄帝之正妃,后世以嫘为氏。《风俗通义》:相传黄帝元妃西陵氏,名方雷,故称方雷氏。方雷氏之后有方氏。《国语·晋语四》:青阳,方雷氏之甥也。〈注〉:方雷,西陵氏之姓。《中国上古史新探》:方雷氏,古氏族名,己姓,地望不详。嫘祖的嫘,方雷氏的雷,是同音字,在《世本·帝王世本》中嫘祖为纍祖,也是同音字之故。嫘,也可以是累、傫、儽、垒、类、靁等,古时通用。

    嫘祖为西陵古国之女子,其名为方雷,其后有方雷氏,古氏族名,己姓。西陵古国地在西平,而西平为古柏国之地,也为己姓。这说明黄帝元妃嫘祖的母国——西陵古国,己姓也。己姓部落是什么样的氏族呢?甲骨文《卜辞》中也提到过己氏族,但是对其描述很少。根据甲骨文的“己”的形状,后人对其描述是象一条绳索。金文、小篆和楷书一脉相传,没有太大的变化,最后形成今天的“己”字。己氏族与擅长编织或爱戴绳索一定有关。来自西陵氏(己姓)嫘祖的最大功绩是发明蚕桑,教民纺织,制作衣裳,被后人尊为“人文女祖”。嫘祖,也称累祖,所带女部应是表示其为女性,嫘比累是在更晚的时期出现的文字。累的本义《说文》中解释为:相连缀得其条理,缝得均匀得体。又说,其另一义是指大绳索。嫘祖两字完全引申出和体现了:古代己氏族的特长和嫘祖的养蚕抽丝、纺线织布、量身缝衣的功绩之含义。所以,我认为嫘祖的母国西陵氏的血统应属于散居于黄帝部落周边的炎帝系统的己姓部落中的一支。

    二 嫘祖的后裔

    嫘祖的后代是如何呢?自炎黄时期以来,所有能看到的古今有关姓氏的书籍,基本上都反映了殷商以后的父传子的血统传递规律,没有一例完全以母系方式传递下来的姓氏。所以,我们提到的嫘祖的后代实际上是指嫘祖所出的黄帝直系后裔,或者是黄帝部落与嫘祖的西陵氏(或者方雷氏)的婚配人群的后裔。

    黄帝实行的是一夫多妻制,这也许是当时的风俗。黄帝元妃嫘祖,次妃女节、彤鱼氏、嫫母,史有记载,黄帝有子二十五个,其中十四人被授于不同的姓,而且同姓者有二对,其一对为己姓,另一对为姬姓。姓一般出于母,以得姓之不同,可知生母之不同。姓数总为十二,知黄帝娶妃至少有十二个,其余十一个子不得其姓,可以认为是不知其母之姓,所以也没有被记录流传下来。

    根据姓随母族之规矩,子所封地是为母族所在之地也,儿子随母亲生活,把儿子的封地与母亲的氏族居地结合在一起,自然与母族血统相属,谊气相关,如家人父子,无间彼此,起初互相之间不易动武。这是黄帝时期异族通婚的典型,这种以异族女子为妃,以其所出去治理其地,是制服异族的最巧妙有效之术,中国历代帝王与周边的民族关系,也是一脉相承地用这种方法来获得国家的和平和发展。但是,这种亲谊融洽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数代之后就变的淡薄了,反戈以向本族时有发生。

    西陵氏嫘祖所出的氏族,史书上提到三支,一为青阳氏,二为昌意,三为龙苗。关于龙苗的资料很少,先不涉及。有关青阳氏有两支,一青阳氏己姓,另一青阳氏姬姓。说己姓青阳氏,其母方雷氏,而姬姓青阳氏,其母嫘祖。从上文知道嫘祖也名方雷,也称方雷氏。说到黄帝次妃有女节、彤鱼氏、嫫母,并说黄帝次妃女节,方雷氏。我认为,青阳氏确有两支,分别由元妃嫘祖和次妃女节所生,元妃嫘祖和次妃女节均出自方雷氏族,而元妃嫘祖的氏族更明确是居住于西陵的方雷氏族,称之西陵氏。元妃嫘祖所出的青阳氏,为玄嚣,也叫元嚣,姬姓也。玄嚣之孙为帝喾,是为高辛氏。元妃嫘祖所出昌意,昌意之子(一说之孙)颛顼,是为高阳氏。

    颛顼帝和帝喾的后裔十分庞大,他们的后代立了国的,在《路史·国名纪》中明确提到的分别有 95个和 302个。以上近 400个国名代表了这些氏族在发展中和其他氏族融合过程中,产生了许多姓氏,我们今天使用的汉族姓氏中大约有三分之二来源于他们,即黄帝与嫘祖结合的后代。其中当代 100个大姓中出自颛顼帝的后代的姓就有 22个:李、赵、黄、胡、朱、罗、梁、董、程、沈、苏、夏、田、姚、廖、韦、陆、白、秦、江、顾、孟,这些姓所代表的人口大约有二亿八千多万,大约占了当代中国总人口的 20%。

    对于嫘祖的族源的探索有助于对炎黄时期历史的了解,分析血缘的关系能加深了解中国母系社会与父系社会之间过渡和进化的机制,同样有助于对中国人姓氏的产生、演化的了解,进而对中国人传统血统思想的根源,民族间融合和同化,中国人的民族内聚力的形成的了解也定能起到帮助。

    注 释:

    [ 1] (春秋)左丘明:《国语·晋语四》

    [ 2] (战国)《世本·帝王世本》

    [ 3] (战国)《古本竹书纪年·五帝纪》

    [ 4] (汉)司马迁:《史记·五帝本纪》

    [ 5] (汉)刘向:《战国策》

    [ 6] (汉)戴德:《大戴礼记·五帝德》

    [ 7] (汉)戴德:《大戴礼记·帝系姓》

    [ 8] (东汉)应劭:《风俗通义·姓氏篇》

    [ 9]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

    [ 10] (晋)皇甫谧:《帝王世纪》

    [ 11] 9] (唐)林宝:《元和姓纂》

    [ 12] (宋)罗泌:《路史》

    [ 13] (宋)郑樵:《通志·氏族略》

    [ 14] (清)马骕:《绎史·世系图》

    [ 15] (清)马骕:《绎史·黄帝纪》

    [ 16] 臧励龢:《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

    [ 17] 王献唐:《炎黄氏族文化考》

    [ 18] 潘英:《中国上古史新探》

    [ 19] 袁义达:《中华姓氏大辞典》

    [ 20] 吴国桢:《中国的传统》

    [ 21] 何光岳:《氐羌源流史》

    [ 22] 许顺湛:《五帝时代研究》

    [ 23] 河南省西平县炎黄文化研究会《嫘祖文化资料摘编》

    作者简介 :

    袁义达,( 1947年 ~ ),籍贯浙江奉化。毕业于北京大学,曾在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工作,曾任中国科学院遗传研究所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遗传发育所创新前沿项目负责人。现任中华伏羲文化研究会、华夏姓氏源流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一直从事人类遗传学和中国人姓氏的研究,参加或主持过多项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在国内外共发表了 50余篇论文和三部专著(《中华姓氏大辞典》和《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和人口分布》)。发现了中国人姓氏分布和遗传的规律,分布曲线和公式,首次提出了中国人姓氏“基因”的存在,创建了中国姓氏群体遗传学。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西平网(2009-05-24 )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