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走进驻马店 >> 印象驻马店 >> 浏览驻马店

西陵考

2013/10/8 15:51:44 点击数: 【字体:


    古有西陵国。《史记·五帝本纪》载:“黄帝居轩辕之丘,而娶于西陵之女,是为嫘祖。”《正义》曰:“西陵,国名也。”其当本于《大戴礼记·帝系》所载:“黄帝居轩辕之丘,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氏。”又,《山海经·海内经》载 “黄帝娶雷祖”下,郭璞注引《世本》曰 ∶ “黄帝娶于西陵氏之子,谓之嫘祖。”而其所在,旧无确指。

    西陵之称并见于《战国策·秦策四》所载:“顷襄王二十年,秦白起拔楚西陵。或拔鄢、郢、夷陵,烧先王之墓,王徙东北,保于陈城。”程恩泽《国策地名考》卷六曰:“案《楚世家》:顷襄王二十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徐广曰:属江夏。《汉志》:江夏郡有西陵县。在今黄州府黄冈县西二里。《水经注》以为即白起所拔之西陵。《正义》引《括地志》主之。非也。《策》云拔鄢、郢,东至竟陵,竟陵为今天门县。则当时秦兵所及亦仅至安陆而止,未尝越汉阳、武昌而至黄州也。《水经注》又云:江水东过夷陵县南,又东迳西陵峡。《荆州记》:白夷陵县溯江二十里入峡口,名为西陵。《宜都记》:自黄牛滩东入西陵界,至峡口百许里。顾祖禹曰:今自巴东历三峡,下夷陵,连山叠障,江行其中,回旋湍激,至西陵峡口,始漫为平流,故国于东南者必以西陵为重镇。是西陵距夷陵不远,而亦楚要地也。”狄子奇笺:“吴黄武元年改夷陵县为西陵县。胡三省曰:西陵即夷陵。本此。”《史记·楚世家》载此事作:楚顷襄王二十年(公元前 279 年),“秦将白起拔我西陵,二十一年,秦将白起遂拔我郢,烧先王墓夷陵。楚襄王兵散,遂不复战,东北保于陈城。”《集解》引徐广曰:“属江夏”。《正义》引《括地志》云: “ 西陵故城在黄州黄山西二里。”《六国年表》载楚顷襄王二十年,“秦拔鄢、西陵。”二十一年,“白起击楚,拔郢,更东至竟陵,以为南郡。”“秦拔我郢,烧夷陵,王亡走陈”。《秦本纪》载为:秦昭襄王二十八年 , “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鄢、邓,赦罪人迁之。二十九年,大良造白起攻楚,取郢为南郡,楚王走。”《白起王剪列传》载为:“白起攻楚,拔鄢、邓五城。其明年,攻楚,拔郢,烧夷陵,遂东至竟陵。楚王亡去郢,东走徙陈。秦以郢为南郡。”据此,其西陵当属白起在拔郢(今湖北荆州市北)、烧夷陵及东至竟陵以前所拔鄢(今湖北宜城市南)、邓(今湖北襄樊市北)等五城之一,在鄢、邓一带。钱穆《史记地名考》卷十二亦云:“不得在江夏”。

    《汉书·地理志上》载:“江夏郡,高帝置。属荆州。户五万六千八百四十四,口二十一万九千二百一十八。县十四:西陵,有云梦官。莽曰江阳。”而《水经注·江水》载:“江水又东迳鲁山南,古翼际山也。《地说》曰:汉与江合于衡北翼际山旁者也。山上有吴江夏太守陆涣治城,盖取二水之名。《地理志》曰:夏水过郡入江,故曰江夏也。旧治安陆,汉高帝六年置,吴乃徙此。”则汉代江夏郡治安陆,西陵为其属县,设置似不必与郡同时,亦可能较晚。《水经注·江水》又载:“江水又东迳西陵县故城南,《史记》秦昭王遣白起伐楚,取西陵者也。汉章帝建初二年,封阴棠为侯国。……(江水)又东,左得青林口。水出庐江郡之东陵乡,江夏有西陵县,故是言东矣。《尚书》云:江水过九江至于东陵者也。”杨守敬按:“此汉之西陵县,或以对《禹贡》之东陵,差为近之。若夷陵之西陵,虽见《国策》,然何足比汉之西陵县。汉县属江夏郡,后汉为郡治,魏属弋阳郡,晋属西阳郡,宋因,齐为郡治,后徙废。此西陵县在江北。《括地志》、《元和志》并云在黄冈县西二里,故《一统志》以为在黄冈县西北。而《方舆纪要》谓在黄州府东北百里,异。据此注,则在今蕲水县西北,又异。”又按:“《秦策》楚顷襄王二十年,白起拔楚西陵。《六国表》、《楚世家》同。《集解》徐广曰:属江夏。此郦氏所本。据表,楚顷襄王二十年,当秦昭王二十八年。逾年,白起击楚,拔郢,烧夷陵,更东至竟陵。竟陵在今钟祥县南,远在汉西陵县之西,若西陵是西陵县,则秦兵已先出竟陵之东,于地望不合,考《舆地纪胜》引《荆州记》,自夷陵县溯江二十里,入峡口,名西陵峡。《吴志·孙权传》:黄武元年,改夷陵为西陵,盖因附近先有西陵之目故也,然则夷陵、西陵伊迩,而非一地。白起先拔西陵,后烧夷陵,于情事亦合。《通鉴》周赧王三十六年注,西陵即夷陵,稍未审。徐广以江夏之西陵县当之,误矣”。 [ 1 ]

    此西陵在战国时期属楚国。古时学者多指为汉代江夏郡之西陵县,虽有所据,然似与情事不合;近世学者所辨有理,然又多以古夷陵之地指之,而并无实据。近些年来在甘肃武威县磨咀子汉墓所出王杖诏令册简中见有“河平元年,汝南西陵县昌里,先 , 年七十受王杖。” [ 2 ] 可表明在西汉时期曾于汝南郡领域内置西陵县。据《汉书·地理志上》载:“汝南郡,高帝置。”属县三十七,其中“西平,有铁官。莽曰新亭。”应劭曰:“故柏子国也,今柏亭是。”而无西陵县,当是在西汉末年已省废。《水经注·潕水》载:“(潕水)又东过西平县北(经文)。县,故柏国也。《春秋左传》所谓江、黄、道、柏、方睦于齐也。汉曰西平。其西吕墟,即西陵亭也。西陵平夷,故曰西平。”汉宣帝甘露三年,封丞相于定国为侯国。王莽更之曰新亭。晋《太康地理志》曰:县有龙泉水,可以砥砺刀剑,特坚利,故有坚白之论矣,是以龙泉之剑为楚宝也。县出名金,古有铁官。又东过郾县南(经文)。郾县故城去此远矣,不得过。”其潕水今属洪河上游,西平县即今河南西平县。柏国,见于《左传·僖公五年》。杜预注:“柏,国名,汝南西平县有柏亭。”时为周惠王二十二年(公元前 655 年)。其地后归于楚,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 51 年)封于定国为西平侯,见于《史记·建元以来侯者年表》, 褚先生补作四十五国。据今传本《汉书·外戚恩泽侯表》自注,当属临淮郡。而郦道元以为在此,当亦有所本,或其所见《汉书》传本自注属汝南郡;或《汉书》原文于西平侯下无自注,今传本属临淮郡为后世所补加,《汉书·地理志》载临淮郡亦有西平县。又据《汉书·五行志中》载,汉哀帝建平三年(公元前 4 年),“十月,汝南西平遂阳乡柱仆地,生支如人形。”可表明在西汉后期此地已有西平县之设,而在汉成帝河平元年(公元前 28 年)前后其当与西陵县并存。《三国志·魏书·和常杨杜赵裴传》载:“和洽,字阳士,汝南西平人也。”后投奔曹操。文帝践阼,为光禄勋,封安城亭侯。明帝即位,进封西陵乡侯,邑二百户。……转为太常,清贫守约,至卖田宅以自给。明帝闻之,加赐谷帛。薨谥曰简侯,子离嗣。”其时江夏郡所属西陵县犹存,又有夷陵县改称西陵县,则此西陵乡只能是相沿于已省废的汝南郡所属之西陵县,而北魏时期汝南郡所属西平县境内之西陵亭当即相沿于原西陵乡。由此推之,西汉时期所置汝南郡西陵县当即在此。其地在战国时期楚国疆域之内,且与邓、鄢等相近,亦当即为白起所拔之西陵,而后沿置西陵县。又《史记·高祖本纪》载:秦二世三年(公元前 207 年),刘邦攻下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引兵西,无不下者。至丹水,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西陵,还攻胡阳。”钱穆案:“此西陵当近丹水,今淅川县境。黄帝娶西陵氏女,或此也。”然古籍中并无相关记载,而就其活动范围来看,此西陵当与南阳、胡阳(今河南唐河县湖阳镇)相近,当即在西汉时期汝南郡西陵县址。《汉书·高帝纪》载此事略去“西陵”二字,唯记“高武侯鳃、襄侯王陵降”。或因在西汉后期又于江夏郡置西陵县,恐有误解;而秦以前及西汉前期称西陵者只此一处。

    此西陵所在,据上引《水经注》,当在古西平县西。而《通典》卷 177 载汝南郡属县“西平,古柏子国也,汉旧县。”并载郾城县“又有汉西平县城,在今县南。”《太平寰宇记》卷 11 载蔡州西平县,“本汉时旧县,春秋时古柏子国之地,后汉末废,至后魏焉。在郾南五十里,属汝南郡,高齐改属临颖郡,隋初改属道州,大业末又废之,武德初又置,贞观元年废,天授二年正月又置,寻废,开元初又置。”又载:“故西平城在县西七十里。”其郾城在今河南郾城县南,则古西平县当大致在今西平县址,或略偏西北,临近古柏国(柏亭位于西平县旧城西门外一里许),所谓“故西平城在县西七十里”,当属误传,而其所在很可能即为西汉时期西陵县故址。《嘉庆重修一统志》卷 216 载:“西平故城,在今西平县西。……《寰宇记》:故城在县西七十里。旧志:在县西北四十五里”。又载:“冶炉城,在西平县西七十五里,战国韩王铸剑处,汉置铁官于此,晋亦置铁官,别领户。今城址犹存。”其冶炉城,当即《太平寰宇记》所记“西平故城”,亦即西陵故城。西汉时期当原置铁官于此,后西陵县省入西平,故铁官亦归属西平县。其在县西北四十五里者当指“师灵冈”,为一缓坡高地,尚未发现古城遗存,或以为即古西陵之所在。上引《水经注》所述“吕墟”,含义不甚明了。《说文解字》云:“虚,大丘也,昆仑丘谓之昆仑虚。”又云:“吕,脊骨也,象形。昔大岳为禹心吕之臣故封吕侯。”段玉裁注:“吕象颗颗相承,中象其系联也。”而《水经注·淯水》载:“梅溪又迳宛西吕城东。”《史记》曰:吕尚先祖为四岳,佐禹治水有功,虞夏之际受封于吕,故因氏为吕尚也。徐广《史记音义》曰:吕在宛县。高后四年封昆弟子吕忿为吕城侯,疑即此也。又案:新蔡县有大吕亭、小吕亭、而未知所是也。则古吕国及其迁徙之域当在今南阳、新蔡等地。如此,“吕墟”不当为吕国遗墟,而极有可能是指“西陵”之形状,即呈脊骨状之土丘。又,古音嫘属微部、来纽,祖属鱼部、精纽;吕属鱼部、来纽,与嫘祖二字急读之音相近。则所谓“吕墟”,亦有可能即嫘祖之墟,指嫘祖居所,如太昊之墟、少昊之墟,祝融之墟等。

    注 释:

    [ 1]《水经注疏》,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9年。

    [ 2]陈铭鉴:《西平县志》,中华民国 23年 。

    作者简介 ∶

    曲英杰,男,( 1948年 ~ ),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主要从事先秦史及古代城市研究。已出版专著《先秦都城复原研究》(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91年)、《曲阜庙城与中国儒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2年,与人合作)、《长江古城址》(湖北教育出版社, 2004年),历史读物《长城沿线城市》(东方出版社, 1990年,与人合作)、《孔庙史话》(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0年)、《古代城市》(文物出版社, 2003年)、《齐国故都临淄》(山东文艺出版社, 2004年),典籍整理《炎黄汇典》祭祀卷(吉林文史出版社 ,2002年)等。发表学术论文 60余篇。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西平网(2009-05-24 )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嫘祖考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