绻遍珨㈤氭枃
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驻马店 >> 走进驻马店 >> 印象驻马店 >> 浏览驻马店
001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02

寂寞天中山

2013/4/16 9:27:48 点击数: 【字体:

    在汝南县域一望无际的平原上,有一座孤零零的小土山,三千多年来,斗转星移,鲜为众人所注目。那山尖上矗立的历尽沧桑的圭表,犹如高高扬起的巨臂,向过往行人诉说着它的寂寞。这,就是笔者要说的天中山。

    天中山又名天台山,位于汝南县城北1.5公里处,占地约540平方米,高3.6米。它的形体过于微小,小得令文人骚客叹为观止。

    据《尚书·禹贡》记载:西周初年,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定都洛邑。派人到各地土圭测影,观测天象地理,测定“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尤在豫州之中”。故而 “土圭测影惟此地为天中;自古考日景,测

    分数以此为正”。由此看来,天中山本是一座地理上的坐标,而它却以天中文化的元点身份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在这一次历史性的跨越中,有一位老者功不可没,这个人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唐代书法大家颜真卿。

    史料记载,唐德宗建中三年(公元782年),淮西节度使李希烈叛唐。建中四年(公元783年),朝廷派忠勇刚直、名重海内的三朝重臣颜真卿到许昌宣慰李希烈部。李希烈对颜真卿威逼利诱,要他共反朝廷。颜真卿至死不从。李希烈无奈,于贞元元年(785年)八月指使阁奴等在蔡州(今汝南)龙兴寺中缢杀了颜真卿。秋风萧瑟,黄叶满地。这位老者处于生命的最后时刻,面对着缢杀他的绳索,从容不迫地写下“天中山” 三个大字,以示天下终归一统。天中山由此借助颜真卿这位书法巨擘挥墨泼洒,注入了高尚气节,平添了几分气韵。或许,正是有了这位老者的气节使然,天中山才由此载于史册。也因此在天中文化坐标中确立了天中山的元点地位。

    中国的元点文化根在天中山。天中山西南方有座盘古山,盘古开天的传说产生于此;伏羲画卦的传说产生在天中山北蔡岗的蓍草台上。伏羲的阴阳说形成《易》,《易》中的阳刚说形成孔孟儒学,阴柔说形成老庄道学。儒学在历史上成为天中山的主流文化。

    天中山雄踞天之中,是四方文化交汇、融合、发散地。含蓄、古朴、厚重的东方文化,微观、精密、直露、现代的西方文化,宏观、理性、大气的北方文化,婉约、俏丽、精细的南方文化,雄浑、豪放的东北文化,莽苍、淳朴、粗犷的西北文化,神秘、典雅的西南文化向这里会聚、酝酿、升华、四散。这种四面学说、八方精神、十向哲理在此会聚成以儒学为峰的综合文化,灌溉着天中沃土,哺育着天中人民,滋生着天中英杰。

    孔子有六位高徒是天中山人:漆雕四兄弟、曹恤和秦冉。天中山西南的铜山、乐山是道家圣地。道人张三丰云游铜山建宫布道,后游历武当,终成一代宗师。韩非,天中山西北方的西平人氏,秦始皇读其文章拍案叫绝:“寡人得见此人与之游,死不恨矣。”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面的《汝坟三章》,就产生于天中山一带。 “建安七子”的应玚就是天中汝南人。建安七子之一的孔融曾和颖川陈长文辩论汝南颖川人士的优劣,作《汝颖士优劣论》,一口气列举了汝南八位名士做论据论述汝南人士。后人有诗赞曰:“汝南多君子,表表六孝廉。衙门栖荒宪,大雪卧袁安,忝荷王龚职,深慕漆雕贤。”还有推衍《盐铁论》的桓宽,撰写《说文解字》的许慎,著《搜神记》的干宝,史称“一代伟人”的范滂,历史上的三位宰相:秦相李斯、汉相翟方进、南宋宰相朱胜非等。东汉年间,汝南郡600石秩位以上的在朝高官就有61位之多,形成了著名的历史现象“汝半朝”。西晋时期,这种盛况又一次出现,可谓英杰辈出,才俊纵横。清代诗人金镇就在《天中山》诗中咏道:“孤屿当城北,登临见大荒。云阴连楚甸,山色入吴房。百战余残垒,千村祗夕阳。土圭常不改,影似昔时常。”从此,天中山就成了一座无价的文化名山,便具有了幽姿和英体、神气与锐势、深韵与灵味、光晕和玄场。

    作为一个生长于此、工作于此的天中人,我一直试图将天中山带给我的种种思考对接到主流山水文化的坐标上,以此探求天中文化的根脉。工作之余,来到中原之中的天中山下这个四方文化交汇处,面对这个充满文化历史气息的好景致,贴近天中文化的气脉,访古探幽,安静地思索:立于山间的古今两位书法界泰斗的墨迹(一是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题名的“天中山”,二是当今中国书协主席张海书写的“天中山圭影千古运转,颜鲁公气节万世长存”大门楹联)和名人(唐代韩愈、段文昌 、刘禹锡、李商隐以及东汉书法家蔡文姬之父蔡邕等)留下的诗文和字碑,犹如一座文化宝藏,惠泽着后人。我觉得这是天中850万人民的幸运!

    近年来,我的步履遍及祖国的大江南北,看过华山的秀险,也看过泰山的巍峨,屈指算来,在这些名山大川中,天中山之所以算是最为独特的一座,不是因其山峰峻险和山灵水秀,而它靠的是“气节”二字!是在气节上占据了至高点!“无峰可揽一奇观,垒土成山青史传。小山不高地藏仙,真卿气贯山中天。”这就是对天中山的绝妙论评。唐代大诗人刘禹锡在登天中山、游南海寺后有感而发写下的不朽名句“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一语道出了天中宝地的钟灵与神奇。我想,在我有幸读出的“气节”两个字里,天中人文精神的密码也必定藏于其中。天中山若有灵性,定会吸引众多如我一样的人参与对接山水文化的坐标,探求天中文化的根脉。想必,这种寂寞之感便会与日消减了。□ 吴忠富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驻马店新闻网(2009-10-30)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
网站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客户服务服务条款人才招聘会员注册站内公告免责声明意见反馈
Copyright© 2011 hnyingxiang.com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路305号 邮编:450008
电话:0371-86663763 传真:0371-86663763 电子邮件:yxhenan163@163.com
豫ICP备11032303号
51La
视窗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