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宁陵县城关回族镇东街村有一位普通农民,他叫杨西军,39岁,高中文化程度,从小就与牛结下了不解之缘。他的祖父、父亲世代以养殖和加工精细牛、羊肉谋生,所以在杨西军的人生履历中集中体现了牛的钻劲儿、羊的温顺善良。
一
杨西军有一股子钻劲儿。受家庭世代经营牛、羊肉“生意经”的影响,17岁的杨西军高中未毕业,就踏入了社会。
精明能干的杨西军,在县城东街村阳和街支撑起了摊位,主打产品是五香牛肉兼垛子羊肉。开业之初,杨西军多次试验,研究配方,煮肉时,水放多少,八角、肉桂、元茴、盐放多少,他不断积累经验,征求客户需要什么样的口味,不断改进,精益求精,终于他煮出来的牛肉香气扑鼻,肉质劲道,让人回味无穷,赢得消费者的广泛赞誉。就这样,杨西军的生意越做越好,年利润达到3万元。
喝酒有酒瘾,吸烟有烟瘾,杨西军做生意有“发展瘾”。通过一段时间的资金积累,杨西军不再满足于家庭作坊式的小农经济。
1997年,杨西军在本村建起了一个小型冷库,兼有冷冻室、储藏室,并租了一个院落养殖了20多头黄牛,初步实现产、供、销一体化。市场的竞争是无形的战场。杨西军在其特色产品五香牛肉上大下工夫,加大宣传力度,使其产品的信誉度和广誉度大为上升。2006年7月,杨西军又有一个大胆的决定,将“西军五香牛肉”在国家工商局注册商标,捧回了一个价值连城的“金字招牌”。目前,其产品远销郑州、商丘、民权、睢县等周边县市。
1998年,杨西军筹资40多万元,在县城繁华地段置下一套房产,办起了西军牛肉饭店,使自己的事业越做越大,年创利税30多万元。
二
富裕起来的杨西军乐于帮助乡邻,乡邻谁有困难了,他就会伸出援助之手扶一把。村民关明亮家境贫寒,生活困窘,其父患股骨头坏死,无钱医治,杨西军掏出500元钱救济他,并让他到牛肉加工厂打工。杨西军还是个热心肠,村里有红白喜事他总是跑前跑后,从无怨言。妻子埋怨他说:“你一天三晌不见人影,比国家主席还要忙哩!”
2003年的一天早上,杨西军和家人忙着打扫饭店房间卫生时,忽然服务员发现桌子下有一黑色手提包,杨西军和家人都很好奇,当杨西军打开手提包拉链时不禁大吃一惊:内有现金2万多元,附夹带有身份证、价值十多万元的银行卡账单等。杨西军看后说,不知那人得急成什么样子,于是他按照手提包内的有关信息,找到了住宿在银河宾馆的开封正大牧业饲料公司的胡经理,当时胡经理正与宾馆负责人发生争执,说自己的手提包是遗忘在宾馆房间里的,要求宾馆赔偿。杨西军慌忙上前解释,争执双方感激不尽,银河宾馆经理笑逐颜开地说:“要不是你老杨帮俺的忙,我们真是跳进黄河也洗不清呀!”胡经理紧紧握住杨西军的手久久不放,非要掏出5000元表示感谢,被杨西军婉言谢绝,他说这是我们宁陵人应该做的,如果你真想感谢我的话,请多拉几个朋友来宁陵投资合作。
三
作为一名农村党员,大伙儿年年推举他为致富能手,带领大伙儿共同富裕是党员的责任和义务。杨西军反复思考,东街村世世代代以传统养殖业为主,年出栏黄牛五六千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何不在养殖方面大做文章,大力发展以养殖为主的庭院经济,从而带动东街村第三产业发展。考虑成熟后,他找到镇政府,要求尽快成立城关回族镇养殖协会。杨西军有个打算,带领本村群众走规模化养殖道路,科学喂养,订单合同,养优质牛,聘请专家指导,培育城关回族镇东街村肉牛育肥基地,将来形成规模,形成市场,再办屠宰场、加工场。(本报记者 侯公涛 通讯员 高云光)(原标题:“牛郎”杨西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