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席的产生是由怀川的地理环境、风俗礼仪和生活习惯所决定的。自古以来,当地民间多食汤类,常常把主副食放在一起,煮成稠汤,有菜有主食一起吃,菜也多以烩菜为主,如浆面条、土信面、糊涂面条、杂拌、杂碎汤、丸子汤等。这种饮食习惯对博爱水席的产生具有重大影响。人们遇到红白事,要聚餐喝酒,逐渐形成了以当地的土特产、农副产品,配以鸡、鸭、鱼、肉、蛋、菌类及时令蔬菜瓜果,就地取材,结合当地的口味特点的一种宴席风格。经过多年的演变、完善,到了唐代形成了别具一格的水席,简称“三八席”。
博爱水席顾名思义,就是以汤水见长,整个宴席24道菜,除8个冷盘外,其他8小碗、8大碗,道道带汤水。另一个含义是:水席有一套严格的上菜程序,千百年来几乎没有大的改变。上菜顺序在菜单设计时都已规范,不得随意更改。先上8个凉菜为下酒菜,跟着上8小碗是佐酒,后上8大碗解酒配饭食,最后一道是鸡蛋汤。菜品一道道上,吃一道换一道,24道菜全部上齐,如行云流水,故称水席。
博爱水席独特别致,食之让人回味无穷,这里面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据说,博爱水席与唐朝女皇武则天有关。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据史书记载,武则天十分注重农业生产,大兴水利工程,提出“重农桑,薄赋徭”,并十分重视人才,把从实际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地主阶级人才选拔出来,大力打击豪强势力。武则天身为一国之君,为选拔人才,她不顾年事已高,多次离开皇宫到各地巡察,了解民情。传说有一年她来到怀庆府博爱地界巡察,当地官员用民间水席供奉已70多岁的武则天。吃腻了宫里山珍海味的武则天,品尝了水席后,感到荤素搭配,花样繁多,汤汤水水,清爽利口,别具一格,吃得热乎乎,又好消化,很适合老年人的特点。武则天大加赞赏,群臣也附和说好。女皇下旨将博爱水席引入宫廷,加上山珍海味,成为宫廷宴席,官场上的宴请也多用水席。后又从宫廷传回民间,遂形成特有的风味,因此水席也称为宫廷宴、官场宴。
传统水席菜单设计与上菜程序很有讲究,8道凉菜一般用青花瓷平盘,8道凉菜四荤四素,根据季节、档次,因地制宜,根据传统要求,猪头贡肉必须有。这个菜看似普通,但制作起来非常讲究,用猪头肉、猪尾、猪蹄氽水后,加入花椒、大料、葱、姜开锅,小火长时间熬制,使胶原蛋白充分溶入汤中,冷却后改刀装盘。第二个是博爱灌肠,用猪大肠装入五花肉、木耳、花生、淀粉、鸡蛋等配料煮制而成,很有地方特色。其他凉菜常用的有:花生米、莲菜、芹菜、石花菜、白菜、紫萝卜、荸荠、银条、卤肉、烧鸡、皮冻、小车牛肉等。
博爱水席中的8小碗,用的是小号青花瓷海碗,传统的上菜顺序,第一道上的是味道鲜美的肉片莲汤。用猪肉片配上莲菜、玉兰片等烹制,是开席的一道重头菜。第二道是由海参、鱿鱼、虾仁制作的三鲜汤。接着就是荟萃了多种食材的博爱杂拌,是水席必上的特色菜肴。下面一碗就是别有风味的木须汤。跟着上一碗黄焖鸡块或炖鸡块。第六碗是芝麻红薯汤。下一碗端上桌的是酸酸辣辣、回味无穷的肚丝汤。8小碗的最后一道是爽滑鲜嫩的烩白丸。8小碗已上完,水席的大菜正式登场,开始上8大碗啦。
8大碗上菜改用大号青花瓷海碗。按程序第一个是博爱传统名菜里酥肉,也就是黄焖肉(现今水席上很少吃到这道菜了)。这道菜做起来费工费时,更能检验厨师的厨艺高低。用大块五花肉,皮朝下把鸡蛋黄(鸡蛋清用于制作白丸)倒到肉上,用刀剁,再放些淀粉,把肉和蛋黄、淀粉全部溶合在一起,再改刀成块,下入油内炸成金黄色,然后放入汤中煮熟,改刀装碗调味,上笼蒸透,这道美味方可上桌食用。需要一斩、二煮、三炸、四蒸多道工序。下一道是由上好的五花肉和腐乳蒸制的香浓软烂、肥而不腻的健腐肉。第三道菜是味道鲜美、寓意吉庆有余的黄焖鱼块,红烧鱼、糖醋鱼均可。下面一碗是绵软细腻、入口即化的豆腐汤。接着上黄焖排骨或清炖牛肉,下一道就是色泽红亮、酸甜可口的山渣汤或银耳红枣汤。另一道是用江米配上蜜枣、红枣、葡萄干、莲子、果脯、青红丝、白糖蒸的饭,也就是糯米甜饭,是水席中必上的一道甜品。至此,一场畅酣淋漓的流水大宴接近尾声。24道菜中的最后一道鸡蛋汤开始登场。用切碎的小酥肉、腐竹、西红柿、海米、青菜等配料,把鸡蛋液打进去之后,勾芡调味。此汤精妙之处在于把足量的香醋或老陈醋加入汤中,立即离火,放入紫菜、香菜、芝麻香油,一道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鸡蛋汤大功告成。按当地的习惯,大凡坐席者,吃了一肚子的鸡鸭鱼肉,食客已酒足饭饱,需要用酸汤杀一杀肠胃,最后来几口浓浓醋香的鸡蛋汤:一是醒酒,二是开胃,三是鸡蛋汤一上,宣告菜品全部上齐,喝过鸡蛋汤就可离席了。
总之,博爱水席不管菜品设计如何变化,上菜程序都有严格规范,先冷后热,荤素间隔,咸、辣、麻交叉轮流,甜、酸、淡错落有致。从这些上菜程序和菜品安排上看,反映出怀川大地的礼仪文化和风俗习惯,蕴含着怀川深厚的传统文化与博大精深的饮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