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铣的骨气,是他政治生涯中的一大闪光点。他敢于藐视刘瑾,以及敢于“披逆鳞”,向嘉靖皇帝谏诤,都堪称大义凛然,铁骨铮铮。
稍有明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大宦官刘瑾权倾朝野,在明朝历史上,是与王振、魏忠贤并称的三大坏宦官、权奸之一。刘瑾专权时,据明人徐应秋《玉芝堂谈荟》卷三记载,被时人讥为“立的皇帝”,即站在皇帝身边、几乎与皇帝“平起平坐”者,其权势倾国、虐焰熏天可想而知。明人皇甫录《近峰闻略》记载:“百官门状启礼,悉用红纸,故京师纸价顿十数倍。虽元臣宿将,必日晚生,曰门下生,面称瑾则有恩府、恩主、千岁公公之语。”文武大臣对刘瑾叩拜的热诚,甚至超过了对皇帝的忠诚。时人韩邦奇载谓:“当大贺之时,适瑾有私家之庆,公卿百执事嵩呼舞蹈于丹陛者十惟八九,而稽首崩角于瑾前者则济济罔缺焉。”(《苑洛集》卷七)但是,就在朝臣争着向刘瑾磕头、拍马声中,崔铣的脑袋是清醒的。他决不向刘瑾弯下膝盖。正德皇帝让他修《孝宗实录》,在史馆门前,遇到刘瑾,他仅仅作了个长揖而已,“瑾怒目视铣”,但崔铣毫不畏惧。后来史官集体见刘瑾,众人皆跪拜,崔铣仍然只作个揖而已,刘瑾更加气愤,对另一宦官张綵说:“翰林识几字?乃轻薄如此!”也许是崔铣的影响使然,修《孝宗实录》的史官都不巴结刘瑾。刘瑾怀恨在心,等《孝宗实录》编成,他便秋后算账,将史官吴一鹏、徐穆、顾清、汪俊、贾泳等16人,都贬到南京的六部任职,崔铣也被一脚踢到南京任吏部主事。崔铣在刘瑾面前表现的大丈夫英雄气概,是值得大书一笔的。
刘瑾倒台后,崔铣被召回京中,复故宫。嘉靖皇帝登基后,爆发了沸沸扬扬的“大礼议”之争,影响深远,至今仍成为国内外明史学界研究的热点,有多篇论文及专书问世。其实,从政治上说,不过是旧朝权贵与新朝权贵之争,嘉靖皇帝坚持的,是自古以来皇权的不可让渡;从文化上说,不过是守旧的程朱理学,与开新风气的王阳明心学之争。张璁、桂萼在“大礼议”之争中,坚定地站在嘉靖皇帝一边,并为他提供了系统的历史依据,理所当然地受到重用。崔铣站在旧朝权贵的立场上,上疏痛斥张璁、桂萼是“邪者”、“乱邦”,这无异于是朝嘉靖皇帝脸上啐了一口唾沫。无论怎么说,崔铣敢于顶风上,“披逆鳞”,向嘉靖皇帝叫板,这种勇气还是难能可贵的。王阳明是新朝权贵政治集团坚定的支持者,崔铣竟痛斥心学是“儒霸”,他的政治后果可想而知。嘉靖皇帝看了他的奏疏,当然不悦,立刻打发他退休回老家。
从以上的简单评述可知,崔铣是个值得肯定、值得研究的历史人物。但遗憾的是,在明史学界,崔铣研究还是个空白。令人高兴的是,安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周国瑞教授,研究崔铣20余年,前几年更集中精力,一头栽进明代史料,看了大量的文献,虽然因为明中叶相关史料太多,短短几年,难以尽读,但从此书附录的相关史料来看,他已作了很大努力。这部《崔铣传》是第一部崔铣完整、翔实的传记,而且文史兼备,有些章节很有可读性。这是一部有学术价值的好书,填补了明史研究的空白。著者治学及写作此书的严谨学风,尤其值得称道。作者: 王春瑜【原标题:话崔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