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赤子”张荣锁(2)
2013/10/29 15:52:12 点击数:244
【字体:大 中 小】
过去,山里的土产运不出,村民眼睁睁地看着各种水果沤成烂泥。如今,每年都有50多万公斤水果销往山外;过去满山遍野的槲树只能当柴烧,如今截成棒子种香菇,全村拥有菌棒15万根,生产的“无污染香菇”打入国际市场,年获纯利上百万元;过去村里丰富的花岗岩、大理石资源“久居深山无人识”,如今机械化加工的各类石材畅销全国几十个大中城市。
昔日穷得丁当响的村民们腰包鼓了起来,“冒尖户”的积蓄达到了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张荣锁上任不到3年,回龙村就成为新乡市首批命名的“小康村”。生活在我国道教发源地“北顶”名刹下,世代叩拜真武大帝祈福求富的回龙人,今天再也无人上山拜神了。村民无不感慨:“真正的神仙是党的好政策、好干部!”
“共产党员是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千难万险,也要在万仞绝壁上开出通天路”
山下的回龙人富了,崖上的回龙人却仍因大山阻隔,依然贫困。
回龙村境的老爷顶海拔高度达1700米。老爷顶下一挂长15公里,平均高度200多米的悬崖绝壁,将回龙村一分为二。绝壁之上有5个自然村,居住着380口人,村民世代只靠挂在绝壁上的一架“老爷梯”爬上爬下。近20年里,就有18人被“老爷梯”吞噬了生命。
张荣锁发誓要把“老爷梯”变成“通天路”,让崖上乡亲也过上好日子。
“修路上崖,异想天开!”村民无不摇头。他们太熟悉“老爷梯”了:为了方便香客到山顶道家鼻祖修炼圣地真武观朝拜,从明代、清代到民国初期,当地官员曾4次带领人马来到崖前修路,尽皆无功而返,只是初修或补修了一架“老爷梯”。
“共产党人就是敢于创造奇迹的人!就是千难万险,也要在万仞绝壁上开出通天路!”张荣锁心雄志坚。
1997年冬天,张荣锁带领150名党员、民兵组成的筑路大军,背着背包,拉着锅碗瓢盆,挺进深山峡谷,挖地穴,依巨石,铺上山草,安营扎寨。从此,冬去春来,暑往秋至,筑路壮士苦干一年多,劈开9个山头,修成了一条长8公里的盘山水泥公路。
雄关如铁。公路修到壁立千仞的峭崖之前,最艰难的时刻到来了。如果按照常规隧道的打法,隧道的进口、出口平穿山崖,公路只能通到峭壁的对面;对面也是绝壁,仍无法通到绝壁顶上。张荣锁想出一个“绝招”:让隧道在崖腹里呈“S”形蜿蜒而上。据测算,这条“S”形隧道长1000多米,如果只从一个口子朝前开,得花30多年时间。唯一的办法,是先从绝壁上掏几个洞口,从几处进到绝壁的“肚子”里,同时施工。但是,山腹中的“S”形隧道如何弯斜,高低不同的每个洞口选在什么位置很难把握。
张荣锁凭借从战友那里学来的测绘技术,把粗绳一头拴在崖顶树上,一头拴在腰间,一下子滑下崖壁,开始测量洞口的位置和隧道的坡度。他冒着掉下悬崖的危险,先后30多次上下绝壁。不知是他的豪壮吓走了死神,还是死神因感动而有意放过了这位人间壮士,张荣锁竟然一次次有惊无险,平安归来。
洞口确定了,人们用绳子把自己吊到半山崖打眼放炮。第一个炮眼打成了,谁去点炮?几名党员站出来“请缨”。
“争什么争?这事还轮不到你们!”凭着胆大心细,沉着机敏,张荣锁下到半崖,成功地点响了征服悬崖的第一炮。
为修路,张荣锁不仅豁出命来,经历九死一生;而且豁出财来,几乎倾家荡产。开工后,他把自己经商积攒的72万元存款,全部无偿投入到了修路上。
2000年4月,修路资金告罄,眼看就要停工。
急得满嘴起泡的张荣锁,独自坐在山崖下,抱着脑袋发呆到深夜。
他终于拿定了主意:“变卖家产!就是砸锅卖铁也要修通这条路!”当晚他就下了山。几天后,他拿回26万元现金,使工程重新启动。
原来,张荣锁下山后瞒着家人,以低价卖掉了轿车、镇上住宅和苦心经营多年的石材厂,所得现款全部做了修路急用。
张荣锁的精神感动了“上帝”。许多人以他为榜样,为修路谱下动人篇章:
辉县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转业军人李家喜,用自家的房子作抵押贷款8.5万元,加上女婿因公牺牲的3.5万元抚恤金,全部用于支援回龙人修路;
邻村当兵时学过测绘的退伍军人李长杰,主动帮助回龙村人搞隧道测量,历经数月没要分文报酬;
共产党员、村民董勉祥在排险中壮烈牺牲。他已60岁的哥哥董勉良处理完弟弟的丧事,就来到工地,手持弟弟生前用过的工具,含悲苦战,“火线”入党。
…………
全村上百户村民都把存款交到张荣锁手里,支援修路。筑路大军由开始的150名党员、民兵,发展到460人。
就这样,“四百壮士”在山上度过了整整3年住岩洞、睡地穴的“野人生活”,投工15万个,动用土石30万立方米,靠“土豆加钢钎”,终于把公路修上了崖顶。
2001年1月4日通车那天,全村人都涌上山顶,隆重庆祝山民的“通车节”。年已八旬的董忠勤和老伴让大儿子用小车推着,来到现场。老伴想起几年前坠崖身亡的儿子小安,跪在地上,放声大哭:“安儿,你锁子哥已领着大伙儿把路修通了,宽宽敞敞地一直通到咱家门口。天一黑你就顺着这条路回家吧,娘在家等你……”董忠勤老人已说话艰难,他把右手大拇指颤抖抖地伸向张荣锁。这高高翘起的大拇指,是村民对一个基层党支部书记的崇高礼赞!
路通了,使世代以“天上人间”、“世外高人”自嘲的崖上村民们的生活与现代社会接轨了。此路成了豫西北连接山西的又一通道。2001年“五一”期间,5000多名游客乘车上山,游览千年名刹真武观。旅游服务成为回龙村的一项重要收入。
今天,来这里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济南军区政委张文台中将慕名来此考察后,流泪称道张荣锁带领回龙人“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许诺“我要私人出资,为你们立碑!”一位作家在此含泪赋联:“气雄万古,绝壁开凿通天路;功载千秋,幽谷吟唱动地歌。”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带头、党员带头,不信文明春风唤不回”
回龙村过去干部不团结,村里吵嘴骂街、打架斗殴、盗窃赌博等不文明的事屡有发生,“深山乱窝子”名传四方。
“要正他人先正自己,只要干部带头,党员带头,不信文明春风唤不回!”张荣锁一上任,先抓班子建设,决心用自己的真诚和模范行动感染班子成员,教育党员和村民。
村里老支书张树松早年和张荣锁的父亲有矛盾,经常给荣锁家出难题。张荣锁退伍回村,有人推荐他当干部,张树松说:只要我当支书,张荣锁连个村民小组长也别想干!张荣锁任支书后,很多人认为老支书的日子不好过了。然而,张荣锁却一直十分尊敬老支书,逢年过节还提着酒肉登门探望。老支书的儿子得了胃癌,张荣锁马上赶到医院送去1000元钱。老支书提起张荣锁对他家的关照就掉泪,经常对别人说:“只要我张树松在,你们就别说小锁一个‘不’字!”老支书临终前,拉着张荣锁的手说:“小锁,回龙村有你在,一定能变好!”
张荣锁经常对村里干部说:“集体的事情要想办好,干部必须得带头。干部带头,什么事情都好办。”
1996年8月,正当村民种的香菇即将丰收之时,一场罕见的特大山洪,把两万多根槲树菇棒冲进了山下石门水库。此时的水库,水深达六七十米,湍流汹涌,漩涡乱卷,十分凶险。村民们看着近200万元财产将被洪水吞没,不禁绝望地大哭。
“哭有啥用?党员、民兵,跟我上!”张荣锁大喊一声,第一个跳上了自制的木筏,冲进波峰浪谷之中。一个大浪把他打入水中,顿时沉没。乡亲们惊得大喊:“荣锁,荣锁,你回来呀!菇棒我们不要了!”谁知,一会儿,张荣锁却从十几米外的水面露出头来。他带着党员、民兵与狂风巨浪搏斗5个昼夜,硬是从肆虐的洪水中把2万根菇棒抢了回来。
一天,村里正进行道路硬化。一车石灰刚拉到村里,天空突然暴雨如注。满车石灰,经水一浇,噼啪作响。如不迅速卸下车上的石灰,石灰遇水产生的高热,促使油箱着火,就会引起汽车爆炸。要卸车,村民无人敢上。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张荣锁奋不顾身,一跃上车,挥动大铲,向车下卸石灰。此时,浓烈蒸腾的石灰味呛得他喘不过气、睁不开眼。脚底烤得如火烧一般难受。可为了人民生命财产不受损失,张荣锁临危不惧。村干部、民兵们感动了,一起上车助战。卸完车,张荣锁的双脚烫满燎泡,不能行走,大病一场。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02年02月0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