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太行赤子”张荣锁

2013/10/29 15:52:12 点击数: 【字体:

 
    真是奇迹! 

    8年间,太行深山一个与世隔绝的“极贫部落”竟成了闻名遐迩的“小康群体”;

    “四百壮士”在高山野人式地穴蛰居3年,竟在历史上3个朝代修路未成的万仞绝壁上筑起了长达10公里的“通天路”;

    昔日以“世风日下,人心不古”而闻名晋豫两省交界地区的“深山乱窝子”,如今成了“文明示范村”。

    近年来,党政军各级领导纷纷前来参观,无不称赞这里的干部群众“创造了惊天地、泣鬼神的业绩,在中原大地上树起了又一座艰苦创业的丰碑!”

    创造奇迹的带头人,就是我国农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教育中涌现出来的又一突出典型、以“太行赤子”名播中原的河南省辉县市上八里镇回龙村党支部书记张荣锁。

    “我放着‘百万富翁’的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图的是借一个舞台实现走出大山时的梦想,带领村民把‘极贫部落’变成‘小康群体’”

    1993年秋天,辉县市村“两委”换届。时年37岁,已在外经商13年,以200多万元资产成为“全镇首富”的退伍军人、共产党员张荣锁,主动向镇党委请缨,要求回到故土回龙村当支书。

    当时回龙村的贫穷状况,在改革开放已10多年的中国农村实属少见。这个地处豫西北与山西搭界的太行深山之中不足千人的小山村,竟被40多道山岗峰梁隔离成17个自然村。封闭状态下的回龙村没成为“世外桃源”,倒成了“极贫部落”。已是20世纪90年代,这里依然是运输靠人背,磨面靠石碾,照明靠油灯。没钱娶嫁,村里青年人大多是“换亲”成家。不少人家农闲季节一日只吃一顿饭……

    “你有高级轿车坐着,县城10多间门面房开着,采石厂办着,一年收入30多万元,何必回穷深山受罪?”亲朋好友劝张荣锁。

    “为圆一个人生梦!”张荣锁想起1975年的冬天,高中毕业的他走出大山参军报国。到部队后,新战友们都夸自己家乡好,张荣锁也向大伙儿描述“家乡风光”:蜿蜒逶迤的公路环绕山间,满山遍野的果树春华秋实,绿树成荫的林木簇拥着座座新房……“好个世外桃源!”战友们羡慕不已。

    然而,张荣锁对家乡的描述并非现实,只是他久藏心底的梦想。在部队服役5年并入了党,退伍后经商、跑运输、办企业又丰富了经济头脑的他,怎能放弃这个带领家乡人实现昔日梦想的机会?

    “不怕自家经济收入上受损失,不为当支书手中有权力,不图当官借机捞好处。我放着‘百万富翁’的日子不过自讨苦吃,图的是借一个舞台实现走出大山时的梦想,带领村民把‘极贫部落’变成‘小康群体’!”

    “上任演说”时,张荣锁向党员、村民立下誓言,博得阵阵掌声。

    上任伊始,他到山崖上的几个自然村了解情况。晚上,当他踏进张沟自然村村民董忠勤的家门时,院里、屋里黑洞洞的,只听隆隆的石磨声。走近了,才看清老董和儿子正在推磨磨玉米,墙上一盏老油灯的灯头细若豆粒。到谢莲英家时,天还不冷,屋门口却燃着一堆火,只见谢莲英正和儿媳趁着火光做针线。

    “没有电,真让乡亲受苦了!”张荣锁心情沉重,当场许诺:“年底之前一定把电送上山!”

    “这么高的山,能送上电?送天上的闪电吧?”村民将信将疑。

    是的,往山上送电谈何容易!回龙村崖上崖下相差高度800米,直线距离5公里。要把几十根每根500多公斤的水泥电杆,抬上海拔1700米的老爷顶,其间要穿过几道沟,翻过几架岭,还得攀上绝壁,登越险峰。过去,市、镇供电部门也曾勘测多次,都因“电杆无法抬上山”而搁置下来。

    “如今火箭都上了天,就不信电杆上不了山!就是拼上一条命,也要把电杆插上山,让崖上人结束黑灯瞎火的历史!”张荣锁立下誓言。

    这年冬天,张荣锁带着村民打响了“送电战役”。12人抬一根电线杆,脚踏着根本没有路的山崖砾石,一步一步往上挪。有的地方坡度太大,空身往上爬都困难。如若有一人松劲,千斤重的电杆就会直冲而下,后果不堪设想。张荣锁自己抬电杆大头的最末节,承受最大的重力,承担最大的风险。他以此激励大家:“你们放心地抬吧,电杆滑下来,要砸也是先砸我!”

    电杆抬到悬崖绝壁前,无法再抬了,大伙儿就用粗大的长绳拴住电杆的一头,几十个人喊着号子,一寸一寸地往上拖。不少人双手被绳子勒得皮开肉绽。就这样,苦斗35天,硬是把78根水泥杆“栽”上了崖顶。

    1994年2月5日,明亮的灯光终于照亮了崖上。这一夜,崖上村民久久没有歇息———妇女们就着灯光做针线,孩子们在灯下玩耍嬉戏,老人们则看着灯泡出神……

    “送电战役”刚结束,张荣锁又带领村民打响了“治坡之战”。

    回龙村的座座荒坡,乱石遍布。星星点点的贫瘠土地嵌在石堆间,挂在高坡上,没个像样的地块供村民种粮种果。“决不能把穷山恶水留给子孙,得让回龙山水在我们这代人手里重新变个样儿!”严冬,张荣锁带领全村430名劳力,在山上埋锅造饭,垦荒造田。

    工地上,张荣锁既是“指挥员”,又是“壮劳力”。他高烧已达39度多,扛石头把肩膀磨出了血,肿起老高,皮肉和内衣竟然粘连在了一起,撕都撕不下来。高帮解放鞋被石块割开二寸多长的口子,脓血不住地渗出鞋外,他仍与村民并肩拼搏。

    有这样的领头人,荒山怎能不低头?村民们苦斗50多个日日夜夜,硬是在荆棘乱石间造出90亩梯田。连续3年,全村治理了8座荒坡,开辟良田1500亩,种下苹果、山楂、桃、梨等果树3.5万株,目前已有1.5万株进入盛果期。张荣锁当年那“满山遍野的果树春华秋实”的梦想终于实现了!

    粮、果多了,没有路运不出山,变不成钱。张荣锁带领村民修筑了3.5公里柏油路,接通山外公路,结束了回龙村“与世隔绝”的历史。有了公路,货畅其流,山里的“特色经济”迅猛发展。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人民日报 2002年02月0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