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一部《呻吟语》处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2)

2013/10/25 11:31:31 点击数: 【字体:

    主张减轻民众负担

    《呻吟语》不同于其他理学著作的一大特征是吕坤独特的民本思想,这种思想处处体现在《呻吟语》中。

    吕坤认为,民是国之根本、国之命脉,国家政权的存亡与民众的作用休戚相关。“盈天地间只靠二种人为命,曰:农夫、织妇”。进而发问:“吃这一箸饭是何人种获的?穿这一匹帛是何人织染的?大厦高堂如何该我居住?安车驷马如何该我乘坐?”充分肯定了天下之人赖以生存的吃、穿、住、行是由农夫织妇提供的。吕坤告诫统治者要时刻“知君身之安危,社稷之存亡,百姓操其权故耳”。

    在《呻吟语》中,吕坤继承了孟子“君为轻、民为重”的思想,要想到老百姓劳苦,要尊重他们的志向,“匹夫有不可夺之志”,“匹夫匹妇未可轻,而下士寒儒其自视不可渺小也。”

    吕坤强调:“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民众是国之根本,是国家主体,有了民众,国才得以为国,君才得以为君。民众之生不是为君主而生,民众之存不是为君主而存。而君主的确立则是为了民众,为民众的需要而设立君主。阅此,君主不可将天下之子女视为一己之子女,将天下财富视为一己之财富,供一人恣意肆虐挥霍,反对“使一人肆于民上而剥天下山人的自奉”。

    明末大儒黄宗羲正是继承了吕坤的这个观点,写出了《原君》一文,其中经典名句“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敲剥天下之骨髓,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奉我一人之淫乐,视为当然”就是从《呻吟语》中得到了灵感。

    吕坤为官期间,体察民众疾苦,主张减轻民众负担。“天下之财,生者一人,食者九人;兴者四人,害者六人。其冻馁而死者,生之人十九,食之人十一。其饱暖而乐者,害之人十九,兴之人十一。呜呼!可为伤心矣。”

    吕坤对官场中漠视百姓疾苦、只顾一己私利的风气进行了抨击:“饥者汝饥,寒者汝寒,尔白尔民,我自我官。”他的民本思想成为顾炎武、黄宗羲和唐甄、颜元等兴起的启蒙思潮的先声。

    吕坤《呻吟语》中这些人生箴言和重民观点,细细品味,颇具明体达用特色,对治国理政、修身立命、处事应物、培养品行等不无裨益,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面对病态国家只能呻吟

    吕坤所处的时代,正值明王朝日趋腐朽、危机四伏之时。万历初年,在内阁首辅张居正主持下,整顿吏治、加强边防、治理黄河,继而推行“一条鞭法”,大刀阔斧地在政治、军事、经济领域采取强有力的改革措施,一时新气象迭出。

    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不仅将这位改革家抄家削爵,还否定了他的治国政绩。张居正跌落神坛后,从皇帝到各地官员,争相推翻他生前的变法措施,但吕坤在任山西巡抚时坚决反对否定张居正的“一条鞭法”等措施,力主清丈全省地粮。1612年,张居正的儿子为其父编刻《太岳先生文集》,由于当时张居正尚未得到平反,很多人噤若寒蝉,吕坤主动为之撰写了一篇很长的《书后》,对张居正的文章、人格给予高度评价,并呼吁为其昭雪。在“终万历世,无敢白居正者”的情况下,吕坤不仅敢于站出来为其疾呼,还在文中以“门生”自居,这是很需要勇气的。

    由于万历皇帝彻底废除了张居正的改革措施,整个朝政陷入混乱不堪的局面: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府,多缺乏主管长官,政事无人过问。而朝廷内外则是党派林立,互相倾轧,一派混乱局面。在财政方面,国库匮乏,入不敷出,国家机器难以正常运转,社会矛盾日益突出。后世有“明之亡,实亡于万历”之说。

    这一时期,土地兼并之势愈演愈烈,大批农民丧失土地,或沦为佃户奴仆,或辗转他乡成为流民,加之万历派遣大批矿监税使到全国各地,名为采矿榷税,实则横征暴敛、摧残百姓,造成民怨沸腾,天下骚然。

    面对大厦将倾之势的危局,颇有扶危济困之志的吕坤屡次上书,坦言天下安危,并提出拯救危机、治理国家的方略,但壮志未酬,只能致仕归乡。

    对于时局的艰危和国家的病态,吕坤无力改变,他只能发出一声呻吟,将他对人生、国家、社会的见解,发泄在一纸之上。正如他在《呻吟语》中所言:“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

    《呻吟语》1593年付梓刊行,吕坤在谈及刊刻之由时言道:“司农大夫刘景泽摄心缮性,平生无所呻吟,余甚爱之。顷共事雁门,各谈所苦,余出《呻吟语》示景泽。景泽曰:‘吾亦有所呻吟而未之志也。吾人之病大都相同,子既志之矣,盍以公人!’因择其狂而未甚者存之。”

    《呻吟语》,既是吕坤对那个时代的病态呻吟,也是对民生为本思想的一声疾呼。【原标题:“魂兮归来吕坤墓”系列之三 一部《呻吟语》处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2年12月1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