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一部《呻吟语》处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

2013/10/25 11:31:31 点击数: 【字体:

一部《呻吟语》处处体现以民为本思想
吕坤对后世深有影响的著作《呻吟语》
 
    引子

    吕坤一生,史书的评价是“刚介峭直,留意正学。居家之日,与后进讲习。所著述,多出新意”。应当说,知识渊博,著述颇丰,是这位明代大儒的与众不同之处。吕坤代表作有《去伪斋文集》、《呻吟语》、《实政录》、《四礼疑》、《四礼翼》、《闺范图说》等。其中为后世推崇的当数《呻吟语》。

    何谓呻吟语?吕坤在序言中解释说:“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意思是通过这种比喻,告诫自己、告诫世人,为官做人都要有正确的行为规范和处世之道,行事言谈应举止得当,合情遵法。其目的在于以自己对人生的感悟“示惩于天下”。因而,《呻吟语》是一部探讨人生哲理的箴言体著作。

    据吕坤回忆,《呻吟语》是他28岁那年开始撰写的,但直到57岁才成书。大概年轻时的吕坤就勤于思考人生,意在总结思想、流传后人,但思想直到中年之后才逐渐成熟,故此书撰写近三十年。

    《呻吟语》共分六卷,即礼集、乐集、射集、御集、书集、数集,其下又分为性命、存心、伦理、谈道、修身、问学、应务、养生、天地、世运、圣贤、品藻、治道、人情、物理、广喻、词章等十七类。

    《呻吟语》的主体思想虽以儒家为主体,但亦深受那个时代的影响,处处体现出明代晚期变革之世的思想风貌。正如当时著名学者赵文炳在校刻《吕公实政录》序言中所云:“吕先生天中大贤,得伊洛真传。所著《呻吟语》,发明六经孔孟之学,天德王道,渊源于中。居恒慨然以天下为己任,一念民物胞与,真可盟幽独而格鬼神者。”

    《呻吟语》涉及宇宙、自然、人性、命运、修身、治学、品德、治道、人情、物理等多方面内容,对于培养品德、待人接物、应对局势、修身养性等都提出切实可行的见解,具有深邃的思想性和哲理性。在该书中,还突出体现了吕坤的重民思想和民本主义观点;将民众的冷暖疾苦和生老病死作为他思考问题的出发点,这与他的为官理政思想也是一致的。因而《呻吟语》是明代中后期理学的经典著作之一。

    倡导君子“贵能胜己”

    与西方哲学家不同,中国的哲学家首要关注的是做人问题,所谓君子与小人之别,这一点,儒家创始人孔子首开先河。

    作为理学大儒,吕坤在《呻吟语》中明确了君子与世俗之人的区别:“世人贱老,而圣王尊之;世人弃愚,而君子取之;世人耻贫,而高士清之;世人厌淡,而智者味之;世人恶冷,而幽人宝之;世人薄素,而有道者沿之。”

    作为君子,应当克服自身的欲望,保持内心的笃定。世间物质是有限的,但人的欲望无止境,以有限之物去满足无限之欲,必然会发生争斗。假如“人人知足,则天下有余”。自然界有一定的成规,而人心却飘忽不定,以不定之心去撼动自然界的成规,肯定会失败。假如每个人都无非分之心,做到“人人安分,则天下无事”。在人的一生中,能够克服缺点、战胜自己恐怕是最难能可贵的了,“所贵乎刚者,贵其能胜己也,非以其能胜人也”。也就是说,刚的品德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其可用来战胜自己,而并非用来战胜他人。

    吕坤认为,君子和小人的命运虽然都掌握在各自手里,但在如何对待上却有不同:君子从义的角度对待命运,不用非道义的方法操纵它,而小人则以欲望来企图控制命运,不可得到的东西必欲得之,这样命运是不肯接受的。因此,“君子之心常泰,小人之心常劳”。吕坤的这种观点,继承了儒家传统的义利观,即:“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注重自身修养,为人处世符合天理人情,顺应自然;而小人只为—己私利谋算,不惜损害他人,违背自然。这正是君子、小人之间的区别。

    从君子的处世之道,吕坤进而推论到为官之道。君子修身,自然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天下之患,莫大于苟可以而止”。萎靡不振、不思进取、积重难返,都发端于“苟可以”;作为君子,其治身能够勤勉发奋、自强不息;其治民能够鼓舞干劲,从不懈怠;君子应不因天下太平而废除常规,不因无害于世而忽略小的过失;为政要保持公心,摒弃私心。“若自朝堂以至闾里,只把持得公心定,便白天清地宁、政清讼息”。很多弊端、不法行为就是由于私心酿成的;要有宽广的胸怀和宏大的气度,宽以待人,才能有助于改正他人之过。“宽人之恶者,化人之恶者也。激人之过者,甚人之过者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2年12月1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