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马丕瑶缘何被称“马青天”

2013/10/22 16:20:20 点击数: 【字体:

马丕瑶缘何被称“马青天”
马丕瑶
马丕瑶缘何被称“马青天”
马氏故居

    核心提示

  位于安阳的马氏庄园,4月底从“零”直接升级为4A级景区后,来参观的游客明显增多,在感受到庄园带来的震撼后,人们对庄园主人马丕瑶有了疑问:马丕瑶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官员?

  曾被民众称为“马青天”

  马丕瑶(1831~1895),清末头品顶戴两广巡抚,字玉山,安阳县蒋村人,清同治元年(1862)进士。历任山西平陆县、永济县知县,解州(今山西运城)、辽州(今山西左权县)知州,太原府知府,山西按察使、署山西布政使。光绪十三年(1887)任贵州按察使,同年八月,任广西布政使。十五年(1889)秋,授广西巡抚。创建官书局,惠及读书人而广施教化。倡办蚕桑,开设机坊。二十年(1894)十月授广东巡抚。时值中日甲午战争之际,积极修复海防设施,选拔任用有才能的得力将领,兴办团练,加强武器装备。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九月初八戌时病逝于任上,终年65岁。两广总督谭钟麟奏报朝廷,诰授光禄大夫、威武将军。“不爱钱,不徇情,我这里空空洞洞;凭国法,凭天理,你何须曲曲弯弯。”这是马丕瑶做官的原则。他因此被当时民众称为“马青天”。马丕瑶的故居马氏庄园位于安阳西21公里的西蒋村,被誉为“中州第一名宅”。

  平息民众黄河滩地争端

  从清康乾时期一直到清末,黄河沿岸山、陕两省之间民众为争夺滩地而矛盾不断。清末,山西省永济和陕西省的华阴、朝邑等县之间民众大争黄河滩地,原因是黄河流幅不定,滩地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数额也不定。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黄河滩地很难确认归属权,黄河沿岸民众为此争斗不息,一致多次酿出流血事件。为解决这一问题,朝廷曾经下诏要求河东道会同永济、朝邑、华阴三县共同勘定界限,并把结果层层上报。但是事情总是得不到解决。

  同治七年(1868年),马丕瑶在平陆县任满三年,调任永济县知县。此时,马丕瑶即把施政的重心转到对本地面临问题的解决,即抽出时间和精力把黄河滩地之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马丕瑶亲自到两屯滩地办案,组织人员认真用罗盘勘察,丈量面积,并参考前任知县的原来定案,划分界畔。在三个多月时间内,共设立了11处界畔,其中7处明畔,4处暗畔。界畔统一立石柱,用朱砂写明方向定位。同时在界畔上设置小型魁楼。马丕瑶亲自为之撰写铭记。为了防止沙流移动界畔,马丕瑶让人栽种了“王”字形柳树9株,用以界定一方边界。订立那么多的标记,正是针对该处黄河流幅不定,滩地面积也不定的特点。如果此后丢失一两个标记,也能靠其余的标志来分辨界线。

  马丕瑶认为,滩地引起的争诉原因,一是黄河滩地存在的客观原因,一是丈量尺度和公正问题。因此,马丕瑶在丈量勘界过程中,严格按照当时公布颁定的统一铁尺,同时要求参与人员严格公正丈量,保证不出现纷争。

  在以农为主的传统社会中,滩地争夺案件,都是黄河沿岸居民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而引起的,如果处理不当或处理不及时,就会引起地方社会的不安定。地方官员的责任,则是妥善处理好这些争端,以使当地社会安定,并保证国家的税课。

  整吏治劝蚕桑发展经济

  今天,广西桂林是我国著名的旅游城市,也是西南地区的经济重镇。在宋代以后,它一直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号称“西南会府”,直到新中国建立。光绪十五年,也就是1889年8月,年近花甲的马丕瑶被任命为广西巡抚,来到桂林。从道光时期开始,广西一直兵事不断,到光绪年间,整个广西已经为战争所累,民生疲惫,社会元气大伤。此时又是中法战争刚刚结束,作为封疆大吏,如何加强边疆的力量成为摆在马丕瑶面前的一个严肃问题。

  马丕瑶任广西巡抚后在给光绪皇帝上的第一道奏折中,他没有过多提及巩固边防军事的做法,而是建议在广西创建官书局,兴办桑蚕,开设缫丝织绸机房。

  马丕瑶升任巡抚后不久就在广西各地巡查,行程达4000里之遥。这可不是观光旅游,他仔细地查看山川险要、访问民间疾苦、考察吏治情形,得到了很大收获。他曾经慨叹道:巡抚巡抚,非“巡”不能“抚”也!经过调查,他看到:“防边莫先固本,察吏始能安民,第一要务首在审官。”同年十二月,他向全省发布了《广西禁地方官苛派告示》,严禁各地官吏巧立名目勒索百姓,谁违反规定就下谁的课,决不宽容。在实践中他认识到幕友把持官府,最容易败坏官场风气,因而奏请驱逐广西劣幕,以“除幕蠹”而“清吏源”。在当巡抚期间,马丕瑶持之以恒地荐举干才,参劾劣员,使广西官场风气得到整肃。

  劝务蚕桑,发展社会经济,是马丕瑶治桂的一个亮点。为了推动蚕桑运动的进行,马丕瑶不仅把自己写的《劝民种桑歌》,遍贴各地,还积极搜集蚕桑各书,如《养蚕实济》、《蚕桑宝要》等,刊刻后分发广西各地,并开办各类蚕业学校,对民众进行教育,使他们懂得蚕桑之利和植桑养蚕之法。他先在桂林、梧州两府设立机坊,请附近女师来教民缫织,并随时收购民众制出的新丝,所以来学习的人十分踊跃。他督促各府、州、县官员认真办理植桑养蚕事务,并多次上奏朝廷,请求给予办理蚕桑事务卓有成效的官绅以奖赏。他还请求清政府减免广西新产丝绸厘税,以利发展,均获准。厘税的减免,解除了商人的顾虑,便利于丝绸的销售。在马丕瑶的带动下,广西各级官员也开始重视办理蚕桑事务,有力地促进了蚕桑业的发展。 

  另一方面,他也想办法减轻老百姓的负担。早在当布政使时,他便上书巡抚唐炯,认为广西厘金太重,农民一年辛辛苦苦所得,除了交正税外,所剩无几,希望当局把农民米粮税厘酌情减免。当巡抚时,他通过巡查,看到了老百姓的生活状况,因此多次上奏朝廷,反映广西民众生活艰难的状况,请求募集款项时予以体谅。例如在《筹解备荒银两折》中,他把在梧州、浔州、南宁等府所访询到的情形,上奏皇上,认为劝募新捐恐怕“难期有济”。此外,他还下令整顿育婴堂,接济生育女婴的贫困家庭,大批收养弃婴,平民百姓受益匪浅。 

  督办广西边防军务

  清代广西边防是中越边防的关键地段。法国侵占越南后,法军在中越边境沿线驻屯重兵,中越边界的形势发生了根本变化。在此情况下,清廷政府接受张之洞的建议,在广西设置了边防督办,任命提督苏元春为督办。时任广西巡抚的马丕瑶提出了构筑炮台营垒的国防工程建设思想。1885年夏,马丕瑶奏请准用苏元春带领军队助工修复镇南关, 重建国门。

  随后,马丕瑶奏请两广总督张之洞拨出洋款10万两购买洋炮。这批洋炮运抵广西边防后,马丕瑶就布置如何造台安装,从而拉开了营建广西边防炮台的序幕。马丕瑶奉旨巡查边防工程时说:“由龙州抵镇南关口,一路丛峰峭壁,层层险要,连城四山斗绝,提臣营于此,适南关、龙州之中,足资屯运……”

  从马丕瑶的亲身经历看,广西沿边炮台经过历时两年的一期工程建设,大体上初具规模。 广西边防二期工程建设是因法国要在越南修筑沿边界绕到平而关外,从而避开镇南关中路的纵深防御,势据龙州上游的铁路,造成南关反居其后的严重局面而引起的。面对新出现的危机,马丕瑶亲赴广州与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会商,决定加强平而关、龙州一带的设防, 并购置克虏伯巨炮,参观虎门炮台工程式样及布防情形进行设防。边防炮台建设开支巨大,清廷不愿支付这笔巨额的费用,主张缓办。马丕瑶上奏力争:“臣亦知款巨时艰,惟广西边防1700 余里,处处紧连越壤,三关百隘,防不胜防,全靠扼险凭高,多置炮台,必一台足顾数隘,层层联络,节节应援……”在当时军队机动能力因地形限制十分落后的情况之下,以炮台的远程火力控制边关重要据点的做法是非常明智的选择。

  由此也可以看出马丕瑶的远见卓识和未雨绸缪的国防危机感。在时局艰难的情况下,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修筑如此庞大而坚固的边防工程设施,非有坚忍不拔毅力难以胜任。广西沿边的国防工事有效地遏止了法国的侵略野心,使其不敢贸然进犯中国,保持了边境地区半个多世纪没有发生重大战事。   

  马丕瑶深知,唯有振兴边境一带的经济,才有可能集中更多的钱用于边防炮台和碉台的建设。为恢复和发展地方经济,增强广西沿边的经济实力,马丕瑶指示苏元春在许多地方建房造圩,积极鼓励边民聚居经商。他甚至还曾采取“赶圩有赏”办法来请各村寨群众赶圩做生意,各边防隘口市场逐渐繁荣起来。【原标题:马丕瑶缘何被称“马青天”】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河南法制报 2009年5月19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