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看,中国是全球增长最快的经济体,连续三十年增速都超过9%,这在世界上还没有,虽然过去的四小龙,日本等等,曾经经历过一二十年,甚至更多一点,现在他们都陷入比较停滞的怪圈。中国仍然在继续高速增长,但是高速增长有好处,经济实力提高了,也有它的毛病,就是资源环境的供给和容纳要产生很多问题。中国又是全球最大的民生工程要解决的大国,占世界人口五分之一的人口的就业、住房、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养老保险,一直到环境等等的建设,都是需要一步一步得到解决的。现在大家可以看一个数字,我们有330万个自然村,62万个行政村,有3.7万个乡镇,2.1万个建制镇,2600个左右的县级单位,660个个级的市,以及80717个社区。你要解决一系列问题,我想是一个非常艰巨的挑战。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资源消耗国之一,这就不讲了,又是全球最大的污染排放国之一,还是二氧化碳排放大国之一。
增长速度快,解决民生问题又艰巨,我们又是资源消耗多,环境污染严重,全球的温室气体排放又是在风口浪尖上,全世界大家对中国的状态都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和质疑,等等。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怎么能够使得这个航船大的经济体的航船能够顺利的走向它的基本目标,实现现代化,就是中华复兴道路。
第一,简单一点,中国区域划分的经济版图的沿革。刚才我一开始就讲,中国不太重视区域经济,或者是说对区域经济本身的思考不够深入,60年来,我们有个基本体会,就是对区域本身的特点,对于区域本身生产的潜力或者发展的潜力,以及对于区域之间的互相协作和配合,大概是我们产生的一个基本问题之一,原因非常简单,因为我们习惯于用行政的手段来解决经济问题。当然,这是一个很有利的,有优点,但是同时它也存在一个缺点,就是对区域经济本身的科学性,合理性,以及协调性缺乏它的深刻研究和认识。我们列了一组数据,从1950年建国初期成立六大区,1958年又说七大经济区,1961年又恢复了六个区,1970年甚至变成几大军区为依托的十大经济写作区,到了1978年第五届人大开始又建立了这样六个大的经济体系,1981年又分成沿海地区和内陆部分,1986年的七五分成东部、中部和西部三大经济带。1991年八五计划又采用沿海和内地,1996年又变成东中西部三大区的同时又划分了几个等等。2001年,十五计划又变成东中西各具特色的经济,十一五提出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崛起,东部率先发展,又变成我们现在说的四个。
大家看60年当中,960万平方公里,当然,这里还没有加上我们的蓝色国土海洋。基本上还是按照行政区划。因此,对于经济发展本身,随着有非常主导的作用,这一点是不能抹煞的。但是对于经济规律、市场规律、区域之间的协作能力以及区域之间在发展中变化之间的一种交流就产生了问题。所以,趋同性一搞国际城市到处都是,一搞汽车产业都是趋同,趋同的结果就是恶性竞争。现在我们的钢铁企业为什么跟澳大利亚谈判,老是谈来谈去,我们老吃亏,为什么?其实跟这些是有很大的关系的,不注重区域分工,不注意区域协作。这样就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这就和我们今天对上口了。你搞县域经济,你搞城区经济实际上是区域经济里的一个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