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贺兰山阙战歌扬—明朝中期名将王越的人生沉浮(2)

2013/9/23 11:05:31 点击数: 【字体:

党,从在职的查到退休的,再查逆产,从朝廷查到民间。这一查不得了,官场上有矛盾的,借此机会相互攻击揭发,更有一些地方官借清查之名,在地方上敲诈勒索,王越的前任就是因为被人揭发曾是王振爪牙,而被罢职丢官的。但王越此时却不顾这个,年少气盛的他卷起袖子“纠偏”:遍访浙江各府县,严查借“清算”为名的横暴之事,勒令有关官员限期退还非法侵占的土地,并释放无辜遭拷打的百姓,对情节严重的官员,更是大胆检举弹劾。

    这下可惹了麻烦,浙江乃膏腴之地,但凡是个职位,都是“肥差”。当“肥差”的,都是和重臣们勾搭连环的亲信们,一个也得罪不起,但王越这一闹,全得罪了。非但如此,王越还得意得很,经常当众高声怒斥犯事官员和说情的人。京城里有很多人不满意,立刻就有人指示言官上奏弹劾了,罪名五花八门,比如“滥施刑罚,危害地方”,又比如“横暴无忌,中伤陷害”,还有生拉硬扯,把王越和王振扯成本家兄弟的。

    所以王越很快就发现,虽然贪占行动部分叫停,可是他重点弹劾的几位违法官员只有几个小官得到处理,倒是他高谈阔论的一些话被当成“证据”列进了别人弹劾他的黑材料里。

    当地的同僚也开始排挤他,处处“不合作”,折腾半天,王越给受冤者的许诺,大多数都打了水漂,而京城要好的同年也捎话来了:下次京察小心了……

    但王越是倔脾气,不让干偏要干。顶着压力,憋闷地干了一年,虽然有重重反对,可总算还是惩处了几个贪官,平反了几个小冤案,有了一点小成绩。可就在这时,他的父亲去世了,王越当即扔下工作归家服丧。

    在当时,身为朝廷命官,这种事情理当先通报上级,等到与上级派来的新官交接完工作后方可归家。王越没有按此程序就等于是渎职。

    王越这一走,招来了官场生涯里第一次要命的弹劾,罪名是“身为御史,擅离职守,目无国法纲常,视朝廷法度如草芥”。要命的是弹劾他的人竟是他的顶头上司—大明朝都察院左都御史陈循。

    明朝的官场上,御史弹劾官员是司空见惯的,然而御史中的最高领导左都御史弹劾自己的下属却是罕见。结果不重要,重要的是信号:你的直接领导都看不惯你,哪里还有你的容身之地?

    其实,陈循在历史上名声不错,是有口碑的清官,开始对王越很赏识,可他是景泰皇帝的亲信,清算一事,本来他是坚决的执行者,派王越去,是让他推波助澜的,谁知他却唱反调。现在弹一把,顺便向皇帝表表忠心,这才是最重要的。

    官场的第一步,王越就溅了一腿泥,黯然离去,这一年他刚刚27岁。留在浙江的,是史书上一段有口皆碑的称赞:“警慑贪污,激浊扬清,议论风发,见事风生,众皆佩服。”这是一个曾经壮志满怀的青年官场青春岁月的见证。

   

    河南浚县的田园风光间,丁忧的王越习武、读书、奉养老母、与同年书信往来,打发时光。当然,做得最多的还是作文,《王襄敏公集》的多部诗篇都写于这三年,“落日青山暮,西风百草新”。壮年之岁,倒有了几分垂垂老人的哀叹。

    可百草怎么才能新,西风在哪里呢?就在王越苦苦思索时,大明景泰七年(1456年),发生了一件震撼朝野的大事—夺门之变。被瓦剌放回并遭幽禁的太上皇朱祁镇,趁景泰帝朱祁钰病重之际发动政变重夺皇位,次年改年号为“天顺”,同时大清洗。景泰帝时期的重臣统统遭到排斥甚至治罪,北京保卫战的功臣于谦等人惨遭杀害……

    这是王越丁忧的第三年,大明王朝发生的惊天动地的政治地震却为王越的前途震开了一扇门。多年前,王越在浙江得罪的重臣们这下统统被清理了,当年弹劾王越的陈循也被发配辽东充军了。王越没有“清算”的前科,当年的“站错队”现在倒成了“站对队”,前途一片大好。

    果然,到了天顺元年,王越重新被起用了,这次的官职是京城监察御史,新上司是都察院左都御史寇深。历史上寇深的口碑并不好,他善于打击陷害,于谦被杀,陈循被贬,都是他在罗织罪名,这样一个上司,自然要难相处得多。

    然而,四年的丁忧生活,让王越改变了很多,所以寇深看到的是一个工作踏实认真,从不乱说话,事事都会先请示领导的王越,甚至,同僚们有说寇深坏话的,他也会第一时间向上反映,从而让寇深坚定地把王越看成自己人。

    王越的工作是起掌诸道奏牍,即审定各地御史送交中央的弹劾奏章,此官为七品,官不大,权不小。地方御史的弹劾都要经由都察院向上报告,而都察院的处理意见对皇帝批复奏章有着重要影响。

    王越做得很认真,办事既有效率又有质量,寇深很满意。而更重要的是,这项工作使王越有了官场最重要的东西—人脉。

    起掌奏牍,肩负审核御史弹章的工作,因此,提前知道谁弹劾你,弹劾的什么内容。这宝贵的“信息资源”,早一分迟一秒都是决定胜败的关键。所以王越这个芝麻官一下子成了炙手可热的人物,徐有贞、曹吉祥、石亨、王翱等朝政权臣都派人来拉拢关系,王越都保持了一样的客气,一样的距离。交朋友欢迎,但走得太近免谈。

    徐有贞、曹吉祥、石亨三个拥立明英宗复辟的权臣而今窝里反,各有一派势力,可王越也敏锐地看到:石亨乃一介武夫,徐有贞爱耍小聪明,宦官曹吉祥急功近利,这几个人都靠不住。他需要找到一个稳固的,能助自己实现理想的人。那个理想不是做御史,不是取代寇深做监察御史,而是像自己这些年诗篇里所咏叹的那样:横刀立马、笑傲沙场。

    在各色面孔里,王越注意到一个人—在三个权臣之间左右逢源,城府很深的礼部侍郎李贤。

    王越和李贤走得很近,特别是在与徐有贞、石亨两次博弈的关键时刻,都是王越向李贤透了风,让李贤早早做了应对,从而反败为胜,将两个政敌送上了绝路。对此,李贤很感激。感激了就继续交朋友,谈朝局,聊兵法。李贤惊叹,这个不起眼的御史竟然满腹锦绣、胸藏百万兵!钦佩之情油然而生,油然而生的结果就是官位高升。由于尽责的表现和寇深的举荐,天顺四年(1460年)王越被任命为山东按察使,这是掌管一省司法审判大权的最高官职,正三品。四年,一次性连升三级,戏文里才有的好运气,王越碰到了。

   

    天顺七年,草青马肥之时,一封加急快报送抵山东按察司,急召山东按察使王越进京面圣。原来,渗入河套草原的蒙古鞑靼部连续对大明边境发动侵扰,北方军事重镇大同,从天顺六年至天顺七年,连续遭侵扰五次,损失惨重。明英宗朱祁镇急召已是百官之首的李贤商议,李贤思虑再三,说出了那句改变王越一生的话:“越可为之。”

    急召,面见,王越“伟服短袂,进止便利”,满意,授都察院右都御史,巡抚大同,掌握大同一地的军政大权。

    河南农村的贫寒孩子,浙江任上的莽撞御史,京城里老实巴交的小公务员,谨小慎微的山东按察使,权震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铁血网 2012/4/29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细说明朝 -- 七○、王越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