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不舍斋”里的衰迈与勇进

2013/9/16 15:00:33 点击数: 【字体:

“不舍斋”里的衰迈与勇进
任访秋带研究生游学四川(翻拍)
“不舍斋”里的衰迈与勇进
 1981年任访秋(中)与姚雪垠合影(翻拍)
“不舍斋”里的衰迈与勇进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河大学生军训场景(翻拍)

    “沧海横流书作舟——任访秋先生纪念”系列之五

  □首席记者 姚伟 文图

  “不舍斋”是任访秋晚年书房的名字。“不舍斋”内,满目都是书,书架中密密实实,书架顶与天花板之间的空隙,全被书填满,而靠墙的地面上,也有一摞摞的书高过沙发。进了他的书房,就能感觉到什么是“书山”。

  任先生的一生,读书、买书、教书、写书,与书有着无尽的缘分。因抗战和“文化大革命”,他的藏书曾数次损失殆尽,但一有条件便重新购置,“像风雨中的蜘蛛,无倦无悔地补缀它的丝网”。

  他读书用功之勤,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他的外孙女周笑薇回忆说,1980年,已经71岁的任先生每天凌晨四点即起床,书桌上的灯光,将他佝偻伏案的身影,映投到黎明前漆黑的寂静中,“除去一天三顿饭、早晨半小时的锻炼和午休一小时,就这样一直工作到晚上十点。无论春夏秋冬,无论逢年过节,年年如此,天天如此。”

  对于任访秋来说,能读书就是最快乐的事,只要一拿起书,他的神情就格外专注、安详,仿佛忘掉了世界上的一切。由于常年苦读,他的视力受损严重,晚年左眼失明,右眼配上最高度数的眼镜视力也仅达0.1,读书时只能将书“贴着”右眼移动,但神情仍专注、安详如昔,“如一个年迈的宝石匠,在把玩自己一辈子最得意的杰作”。他的长子任光写道:“父亲对书的钟情,常常使我想到巴尔扎克笔下老葛朗台对于金子的痴迷,同样是倾注了整个生命的爱。”

  上个世纪80年代,空调还很罕见,在炎热的酷暑,他鼻梁上的眼镜老往下滑落,他下意识地往上推一把,仍低头写作,反复多次,鼻梁和耳根就磨出了血,血水和着汗水流淌……

  长年累月地伏案苦读,任先生不仅视力严重受损,腰椎也严重变形,走起路来腰极弯,上身前倾近90度。洛阳师专(现洛阳师院)原校长叶鹏先生回忆说,任先生走起路来,双手背后,全身前倾,同时表现出衰迈和勇进两种对立的气质。“这是一个奋不顾身的形象,这是一个仁者赴难的形象。先生的坎坷人生和高尚品格,也许正凝聚在他走路的身影之中。”

  70岁之后,赶上了学术界的春天,衰迈而勇进的任访秋研究成果丰硕,卓然为中原学坛葱茏的大树,庇荫着后学,激励着后学。

  70岁的奋进

  在生命的最后几年,因过度用眼,任访秋双目失明

  “几十年来,经历过一些颠沛流离以及摧残厄困之苦,许多宝贵的时光都轻轻地虚度过去了。到今天即令惋惜,也是无济于事了。”上世纪80年代,任访秋回顾自己平生治学生涯,曾这样写道。

  抗战到解放战争,河南大学曾先后流亡豫西、宝鸡、苏州等地,时常迁徙跋涉。解放后,学校安定下来,任访秋与李嘉言、张长弓共同担任中文系“中国文学史”、“现代文学史”、“文艺学”课程,三位教授合力编写《中国文学史讲授纲要》,任访秋个人写出了《中国现代文学论稿》、《中国古典文学论集》等著作,并在国内著名刊物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是他写作上比较高产的时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报 2010年8月4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