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前沿 培养青年
叶笃正是赵九章在清华和西南联大的学生。他谈到,赵九章先生是我国把数学、物理引入气象学的第一人,并引导后辈青年沿这个方向发展,这在气象教育思想上是一个很大的进步。上世纪30年代,国际上刚出现一种新的天气分析方法——等熵分析, 1939年,赵九章就指定叶笃正作该方向的毕业论文。
上世纪50年代初,西方一些国家开始用计算机做数值天气预报,那时我国还没有计算机,但赵九章看到了这个生长点,在1955年支持顾震潮进行这方面的研究。他还组织开班训练人员,培养了一批科技力量,为我国在上世纪60年代正式发布数值天气预报奠定了基础。在20世纪50年代初,赵九章就组织了对大气臭氧的观测研究,逐步培养出一支专业人才队伍。1964年,赵九章提出:将各种类型的无线电波、声波和激光技术应用到大气探测方面来。他亲自主持气象卫星探测理论与方法的学术讨论班,带领一批年轻人开展了对大气遥感理论的研究工作。到1966 年,地球物理所的激光探测大气要素的实验研究工作已接近当时的国际水平。
从20世纪40年代到60年代,正是赵九章站在大气科学的前沿,及时抓住国家建设发展对气象科学提出的新问题和科技发展的新动向,开创科研新领域,培养了一茬又一茬人才,使气象科学研究真正走在气象业务建设的前面,促进和加速了我国气象事业的发展。
重视高端 激励创新
新中国建立后我国设立的研究生制度,在20世纪50年代末期受到“左”的思潮冲击,几近夭折。赵九章顶住压力,把研究所已有几名研究生的培养工作坚持下来,让他们正式毕业。1960年10月,《光明日报》曾在头版头条介绍赵九章、叶笃正两位导师培养研究生的经验。1960年底,赵九章给周恩来总理写信,建议恢复招收研究生的工作。
他竭力主张科大成立研究生院,成为培养高级研究人员的中心。之前可以先建立研究生班。 1962年至1963年,赵九章先后给时任中科院副院长的张劲夫等写信,对研究生的培养思路和方法提出中肯的建议,得到肯定和支持。终于在1964年夏,中科院研究生院成立,应该说,这是赵先生具有远见思想之体现。在研究生培养中,赵九章先生非常重视加强理论基础;在研究所时,他建议要依靠高校开设研究生的基础理论课程。
赵先生十分重视理论和实际结合、学习和研究结合。1958年,刘振兴正在研究近地层大气湍流,赵先生就让他参加中科院组织的西北固沙队,去实地了解沙的运动情况,最后写出我国第一次对西北的风沙问题进行观测和理论相结合的研究论文。当年研究生钱家栋(现为中国地震分析预报中心研究员)回忆说:“我的研究生学习生活是以‘半研半读’的方式开始的,即一边研究,一边学习。这在当时是一种全新的培养方式,并沿用至今。”赵先生经常鼓励研究生做出开创性工作,他说,“科学研究最重要的是一个‘新’字,每研究一个问题,都要求比前人的工作有所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