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屯村,董作宾还被告知,除了古董商的大肆收集,外国人也对甲骨文特别垂青。为了发财,村民们大都投入了其中去。村上有个地主叫朱坤的,就组织了一个庞大的挖宝队,他让雇来的青年农民住在地里临时搭建的帐篷里,垒上炉子,支起大锅,正儿八经地干了起来。一见此景,邻家也不示弱,也雇人干起来。三挖两挖地,两家发生了冲突。主人一招呼,双方拉起架子,竟要决一死战。后来,还告到了官府。县官下令任谁也不许再挖甲骨,盗掘的事情才偃旗息鼓。
1920年,华北五省大旱。饥寒交迫的村民们又一次相约挖宝。直到1928年的春天,北伐军在安阳一带作战,驻兵洹水南岸。农民们不能种地,只好又挖起甲骨来。
因为利益的诱惑,盗掘甲骨的情况直到后来也屡禁不止。据《董作宾先生年谱》中说:“1937年,安阳盗掘古物之风,本年益盛,公然贴标语,反对殷墟发掘工作,标有‘打倒摧残人民生计的董(指先生)、梁(指梁思永)’,‘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云云,奸商土劣仍倡议以盗掘物一部分捐出,成立古物保存所,遂大举挖掘,更无忌惮矣,《平庐影谱》有劫余之物照片多幅,先生题曰‘百姓之灯’。”
董作宾回到北京,汇报了在安阳的考察情况,立即得到中央研究院蔡元培院长的重视。没过几天,董作宾带着500元的发掘费再次来到安阳,中国文物考古史上首次对殷墟的科学发掘拉开了序幕!董作宾住在彰德十一中学里,每天到小屯去发掘。他与郭宝钧、王湘、李春昱等人一共进行了17天的发掘,共出土甲骨文854片,还发掘出不少铜、陶、骨、蚌、石、玉器等。
从1928年至1937年,史语所共进行殷墟发掘15次。这15次科学发掘,所获有字甲骨共24919片。由于抗日战争的爆发,这项考古工作被迫中止。董作宾先生作为第一、三、九等三次发掘的主持人,第二、三、四、六、七等次发掘的参与者,并受中央古物保管委员会委托,监察第十一、十三两次发掘,被永远地载入中国考古学的史册,其开创之功,实不可没。而深埋地下三千年的甲骨文字,也因为董作宾的这一次次探查而重见天日。正是这些有系统的科学的发掘工作,才使甲骨文字成为可以使用的史料,来研究中国古史上迷雾一样的殷商时代。(未完待续)本文承河南省文字学会会长、著名甲骨学专家王蕴智先生指正,谨致谢意!【原标题:豫籍甲骨学大师董作宾(上篇) 他让甲骨重见天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