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董作宾:一盏煤油灯照亮《殷历谱》(2)

2013/9/6 16:14:05 点击数: 【字体:

  但计算量实在太大了,他常常抓住史语所的年轻同事帮他演算。董作宾南阳口音很重,南阳很多人把“老天爷”三个字当口头禅,他就有这习惯,往往张口就是“老天爷呀——”久而久之,史语所的年轻人悄悄给他起了个外号:“老天爷”。

  “老天爷”安排的活儿,年轻人自然乐于从命,大家常拿着算盘噼里啪啦,石璋如回忆说,当时“董先生自己常常说笑话:我们史语所成了数学研究所了”。

  流亡生活无比艰苦,尤其到李庄后,物价飞涨,米面等涨七八倍,布匹涨八九倍,做新衣服已成奢望,能顾住肚子已非易事,谁家杀只鸡或买一条水鼻子(鱼),都会成为重大新闻。久而久之,所有的人都满脸菜色。

  这些满脸菜色的人,工作却仍繁重。史语所南迁时,大批殷墟发掘资料尚未整理完毕,匆忙装箱运走。在昆明安定下来,他们就开始整理这些珍贵的文物。

  离开南京时,甲骨是被精心放置在纸盒中然后放入木箱的,此时开箱,却让他们欲哭无泪——数年潮湿,万里震荡,甲骨已破损混杂,面目全非。

  艰难的整理工作持续了一年多。高去寻、胡厚宣负责清理编号,杨若芝小姐拓片,最后交由董作宾摹写。这四人工作小组,日夜工作,每晚工作到十点,有字的残片基本被整理出来。1936年,董作宾已将前期发掘甲骨精华变为《殷墟文字甲编》,此时开始着手编录《殷墟文字乙编》的工作。

  从1940年起,董作宾又开始代理史语所所务。抗战爆发后,傅斯年的主要精力放在了参政议政上,他高洁的人格、激烈的爱国情怀,深得各界推崇,被选为国民参政会驻会委员。为了说话的自由和说话的分量,他拒绝蒋介石请他当国府委员的邀约,并力劝胡适不要当官:“他们要你当官,不过是想在大粪堆上插朵花。”后来他以贪腐问题,将孔祥熙、宋子文两位行政院长拉下马,成为著名的“大炮”。因无暇分身,他将所务委托董作宾代理。

  所以,抗战八年的大部分时间,董作宾是行政、科研“双肩挑”。不过,这丝毫没有降低他研究的质量,他的办法是白天办公,晚上“干活”。

  美术史家、辉县人李霖灿曾近距离感受过董作宾的勤奋。李霖灿刚结束云南民族艺术调查时,曾借居在董作宾书房。在玉龙雪山山居四年,他养成了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习惯,每到黄昏,头一碰枕头即坠入“黑甜乡中”,等到睁眼已是朝霞满天。

  一天夜里,李霖灿罕见地凌晨两点醒来,只见一盏煤油灯下,董作宾正伏案疾书,蓬乱的头发、着长袍的身体,在墙上形成一个巨大的剪影。他才知道,董作宾的皇皇巨著,都是这样完成的。

  董作宾那盏煤油灯,在当时是奢侈品,那时一般用的都是桐油、菜油灯。那盏灯是傅斯年特意从重庆带来,附带一桶煤油、一个“美丽”的玻璃罩,让董作宾拥有了方圆十几里最亮的一盏灯。

  正是在这盏灯下,董作宾完成了《殷历谱》。李济曾评价董作宾的这本巨著:“其目的是用科学分析把数量惊人的甲骨材料和现代日期联系起来,为此他下了很大的工夫,成为抗战时期中国知识分子现代化成就的代表。”

  甲骨文书法:太平洋送到大西洋

  抗战期间,董作宾对甲骨文书法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实上世纪三十年代初,他即对写甲骨文书法感兴趣,不过写的不多。1938年到昆明后,闲暇时常借此自娱,撰写对联,临摹殷墟文字精华,常把写好的东西送给来访的朋友,也为写《殷历谱》请教高明广结善缘。

  甲骨文书法,是中国书法中稀有而独特的品种。甲骨文出现晚,辨识难,能用的字仅1000多个,所以书家很少。最早是罗振玉等人偶尔写甲骨文条幅或对联,但用笔却是小篆特点。而董作宾自幼醉心篆刻,对契刻文字别有心得,参加殷墟发掘后,又见到大量甲骨文原版,由于工作需要,他常年大量摹写甲骨文字,积淀极其丰厚,因此对甲骨文的风格特点体会最为真切。他的甲骨文书法,生动有致,各尽其态,富有变化而又自然潇洒,具有深邃的功力。

  书法极好,学术成就又高,董作宾书名甚盛。不过当时他的书法并不难得,他平日有求必应,有时还主动送给朋友及学生们。他时常应别人要求,用甲骨文写诗词,则附上释文。有人认为这么写失去了甲骨文的古意,于右任却很了解董作宾:“彦堂这样写,是为甲骨文作宣传的。”

  1947年,董作宾应邀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任教,在美国住了两年,到处游历,留下大量甲骨文书法。在美国,宣纸装裱不易,他就买来各种颜色的图画纸和金银色广告纸,裁成各种尺寸,用各种颜色的画料书写,配上镜框,成为一种装饰品。每逢朋友来访,就以此馈赠,逢婚寿庆典也带着作为礼品。

  胡适在美国游历时,曾感叹:“从太平洋走到大西洋,几乎没有一家中国朋友或美国的中国学者家中没有董作宾的甲骨文。”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钱存训在他的《董作宾先生访美记略》中说道:“此(胡适之言)乃实情,并非过甚其词。”

  董作宾写甲骨文却并不是只为宣传,更多的是出于对这种古老文字的热爱。他曾写道:“本来,世界上文字的起源都是图画,后来,西方的文字完全变为‘音符’,用以拼音,已失去图画的意义;中国的文字,在3000年前的殷代,也已由图画变为符号,把‘音符’和‘意符’同时保存。这种符号,完全用线条书写,呈现出刚健与柔媚等不同姿态,每个字结构都不一样,一些象形字更接近大写意的原始图画,看起来非常美观,写起来就特别表现出书法的美。”

  “甲骨文本身,有过273年的历史,它的书契有肥、有瘦、有方、有圆,或是劲峭刚健,具顽廉懦立的精神,或是婀娜多姿,有潇洒飘逸的感觉。殷代中兴名王武丁时代的书契文字,气魄宏放,技术娴练,字里行间,充满了艺术的自由精神,非其他王朝所能比拟。所以我喜欢写这一派。”

  后来董作宾到香港、台湾,继续他杰出的研究工作,写出《西周年历谱》、《殷墟文字乙编》、《中国年历总谱》、《中国上古史年代》等著作。业余时间仍喜甲骨文书法,对朋友们有求必应。

  曾任台北故宫博物院副院长的谭旦冏在《永远怀念彦老》中说,“彦老(董作宾的尊称)常工作至深夜,我们都劝他何必自苦,他却反以为乐。对于‘文债’或‘字债’,他是有求必应,既不拒人千里之外,也不拖延时日。他的身心,就是因为‘有求必应’的关系,衰老得比别人较快较早。在我们这群朋友中,总嫌他走得太早一点,不像乐天知命的人所应走的时候。”

  1963年11月23日,董作宾病逝于台北。终年69岁。(全文完)□首席记者姚伟通讯员饶海虹文图【原标题:董作宾:一盏煤油灯照亮《殷历谱》】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大河网-大河报 2012年06月21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