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当时的中国积重难返,忧急攻心的马丕瑶不久病逝,时年65岁。他的儿子马吉樟前往广东,护送父亲灵柩回归故乡,1895年十二月,马丕瑶被安葬在安阳西蒋村之南。光绪皇帝感其忠诚,特授“光禄大夫”、“振威将军”。
【兴实业办教育开风气之先】
马丕瑶的“十策”,不知道清政府接受了多少,但他生命最后时刻的思想光芒,却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子女。
作为家族兴旺的肇始者,马丕瑶在家族内无疑有着崇高的地位,他的个性、他的言行作为,当被家人奉为圭臬。他去世时,大儿子马吉森39岁,二儿子马吉樟37岁,三儿子马吉梅30岁,都正当人生盛年,在父亲思想的影响下,他们走出传统旧轨,选择了新的个人发展道路,成为河南开风气之先者。马氏家族也因此长期兴旺。
马吉森曾在家乡组织民众开凿北天平渠,兴修水利,造福一方,又创设车马局便利交通,马丕瑶辞世后,经过数年的积累和准备,马吉森先后开办煤矿、纱厂,成为河南早期著名实业家。《续安阳县志》曾评价道:“安阳今日工商业,稍见扩展,吉森实创某端。”
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马吉森倾尽早期积累,又联合几位当地士绅,在安阳县观台镇六河沟(现属河北磁县)创办股份制煤矿。六河沟煤质优良,既适合炼焦也可作为动力煤,早在明代就有开采,但直到清末,这里还是只有几家小煤窑,仍处于手工开采阶段,生产规模极小。马吉森等率先使用机械开采,并采用新式企业管理,注册名为“六河沟机器煤矿”,资本最初8.4万元,第二年扩股达到70万元。
六河沟煤矿临近平汉铁路(现京广铁路),煤质优良,价格适中,远销北京、天津、湖北、安徽、陕西等地,很快成为当时全国十大煤矿之一。由于创设之初马吉森等人即制定了科学的管理制度,这个煤矿长期兴旺,后来演变为如今的河北峰峰煤矿。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马吉森又联合咸丰状元孙家鼐等人,集资200万元,引进西方纺织机械,创办安阳广益纱厂,规模为22344锭,占地330亩,房屋2724间。这是河南近现代最早的大型机器纺纱厂,居全国民族资本纺纱厂第六位,后演变为今天的豫北棉纺厂。
因兴办实业成绩斐然,清政府农工商部先后任用马吉森为四等议员、平粜局总办、矿务局会办等职,勘察矿产,兴办北洋官矿,马吉森勤勉能干,成为中国近代实业界的重要人物。
在马吉森影响下,马家老三马吉梅后来也创办安阳大中、大生、固城煤矿公司,成为安阳实业界重量级人物。
马家老二马吉樟虽在官场,却对兴办教育情有独钟。1905年科举废除后,新式学堂应运而生,马吉樟联合河南在京官员,筹集巨资兴办“豫学堂”,并被推举兼任监督(即校长)。后在湖北任按察使时,他多方设法,节省各种开支28万两,选送40名学子赴美留学。
马家小妹刘青霞后来兴办各种新式学堂,出巨资创办《河南》、《中国新女界》、《自由报》等报刊,这些作为,都可以看到乃父“临终十策”的影子。□首席记者姚伟实习生孙灿文图【原标题:“‘一品诰命’的革命路”系列2 甲午之痛激活马氏庄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