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名刘延信,1952年出生,原籍河南滑县半坡店乡,河南焦作煤业(集团)鑫珠春工业有限责任公司机电科工人。1973年他与同村姑娘谢兰娥结婚,1974年谢兰娥生下女儿后不幸患产后风去世,他主动改名为谢延信,30多年如一日侍奉瘫痪的岳父、患病的岳母和呆傻的内弟,荣获河南省“十大道德楷模”“寻找感动中国的矿工——十大杰出人物”“中华孝亲爱老之星”等荣誉。2007年9月18日,荣获“全国道德模范”称号,2008年2月17日,入选2007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
故事
一个平凡的矿工,与妻子结婚仅一年,妻子就因患产后风离开人世。从此,他担负起替亡妻照顾多病的岳母、呆傻的内弟、瘫痪的岳父的责任。这担子一挑就是30多年,至今无怨无悔。谢延信的事迹已经多家中央级媒体采访报道。今年2月17日,他的名字又进入了2007央视“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的颁奖名单中。
一句承诺的坚守
1973年4月16日,21岁的河南滑县青年刘延信与同乡姑娘谢兰娥喜结良缘。1974年7月,谢兰娥生下一个可爱的女儿,却不幸患上产后风。自知来日不多,谢兰娥郑重向刘延信嘱托:“你是个好人,可惜我没有福分和你一起生活了。我死后你再找一个媳妇好好过,孩子我倒不担心,只是你要替我继续照顾好我的父母和弟弟,不然我死不瞑目。”刘延信握着妻子的手,郑重地承诺:“岳父岳母也是俺的亲爹娘,内弟就是俺的亲兄弟。你放心吧。”听到丈夫的承诺,妻子含笑去了。
然而刘延信面临着这样一个现实:岳母有肺气肿、胃溃疡,丧失了基本劳动能力,惟一的内弟先天呆傻,连生活都难以自理。看着两位老人痛不欲生的样子,想着爱妻临终时的嘱托,刘延信跪在岳父岳母面前:“爹、娘,兰娥不在了,我就是你们的亲儿子,你们有病我伺候,百年以后我送终!”
办完丧事,岳父一个人去了300多里外的焦作煤矿上班。刘延信把岳母和内弟都接到家里,安顿下来。那时是挣工分吃饭,他每天忙完外头忙家里,岳父有时也捎点钱来,一家人虽然清贫,但生活还算温馨平静。为了让老人安心,他毅然改了谢姓。
一份责任重如泰山
然而,屋漏偏逢连夜雨,1979年春天,岳父在煤矿宿舍深度中风,被工友送到医院抢救。在与死神顽强搏斗了7天7夜后,老人从昏迷中苏醒过来,却永远失去了站立的能力。
现在,家里一病、一瘫、一傻、一幼,没有一个不需要照料的。面对苦难,谢延信没有怨言,他用肩膀扛起残破的家。
为了方便给岳父治病,在岳父单位的帮助下,他们在职工临时招待所找到两间9平方米的小房,开始了异地的艰难生活。平时,谢延信一边伺候岳父,一边抽空到附近的砖窑场打零工。1983年,谢延信在朱村煤矿当上了一名掘井工。老人患病后,大便时常干结,延信就用手一点一点地给岳父抠;岳父患肝硬化引起双腿浮肿,他每天用热水给老人烫脚、按摩。怕岳父躺久了得褥疮,他按时给老人翻身,每天背老人晒一次太阳。老人卧床18年,从未生过褥疮。为从嘴里省点钱给两位老人看病,谢延信春天到地里挖面条菜,夏天挖马齿苋,秋天到地里拾红薯叶、红薯梗,冬天拾别人扔掉的白菜帮,自己腌制的十余种四季小菜成了他一日三餐的菜。
1996年8月,69岁的岳父走到了生命的尽头。8月28日下午,已昏迷两天两夜的老人突然睁开眼睛盯着谢延信,嘴张了张却发不出声音。谢延信知道岳父还有两件事放心不下,他把岳父的头放到自己怀里,对老人说:“爹,您放心,只要我有一口饭吃,就不会让娘和弟弟饿着。娘百年后,让弟弟跟着我,绝不让弟弟受一点委屈!”听罢他的话,老人两行热泪从深陷的眼窝里流了出来,带着无尽的依恋和感激,安然地走了。
一片真情感动中国
谢延信的妻子去世后,有很多人给他介绍对象,谢延信开出的惟一条件就是:绝不能丢掉这个家。亲戚朋友给他介绍的对象,一听他的家庭结构,要么不理解,要么嫌负担重,都退却了。
1984年9月,一位善良的农家女谢粉香走到了谢延信身边。谢延信说:“同我结合,以后会比别人吃更多的苦。”谢粉香说:“既然选择了你,就不怕吃苦受难,有难我们同担,有苦我们同吃。”就这样,他们组成了一个大家庭。谢粉香像对待亲妈和亲弟一样,对二人照顾得无微不至。
如今谢延信的老岳母身体比以往好多了,而谢延信的身体却每况愈下。谢延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笑着说:“我现在也不行了,好在有我妻子在。即使是我不行了,我相信我妻子也会像我那样继续照顾好老人。”谢粉香告诉记者,如果她怕吃苦,就不会和老谢走到一起来,她会尽力照顾好这个家庭的所有人。
33年里,谢延信把中华民族的孝道体现得淋漓尽致。谢延信这个普普通通的矿工,正在感动越来越多的焦作人、河南人,以至全中国的人。
对话
养老 仅有“谢延信们”是不够的
谢延信的善举感动了很多人,但是一个相关的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思考——怎样保障孤寡老人的生活?
根据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目前我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经超过1.43亿,也就是说,每十个中国人中就有一位是六十岁以上的老年人。很多地方的比例还更高,上海乡村的老龄化水平甚至达到了13.73%。随着农村人口老龄化水平的提高,农村老年人的赡养问题凸现出来,仅仅依靠着谢延信这些好人的善举,能解决老人们的赡养问题吗?面对日益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相关政府部门又该做些什么呢?以下是央视《新闻会客厅》栏目对这些问题的探讨。
记(以下为主持人李小萌的采访):这是民政部社会福利和社会事务司副司长张世峰先生,我想谢延信师傅的事迹,您以前肯定就知道。作为您,两个身份,一个是为人子女的身份,一个是民政部官员的身份,对于这样的事情,您的感受是怎样的?
张世峰(以下简称张):我觉得谢延信更主要地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尊老、养老和诚实守信的这种美德,是爱心,善心,孝心,包括责任心。这几个“心”字,恰恰是我们建立新型人际关系的基础。
记:我们都看到其精神上闪光的地方,像您说的善良、爱心、诚信,但我们把赡养老人看成一个社会问题的话,仅有这些像谢延信这样的善良人的善举够吗?
张:那当然是不够的,事实上关于解决中国老人,特别是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历来是我们国家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的一个问题。简单举个例子,就从本世纪初开始,2001年至2004年,民政部启动了全国的老年福利服务的星光计划,运用了民政部自身的本级福利金带动地方财政的投入,多达几十个亿。在全国城市社区建立了三万多个星光老年之家。我相信大家在北京市的街道上也经常可以看到,就是为老年人服务的。
记:那是不是说,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