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纲为南宋爱国名将,福建邵武人,生于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官至尚书仆射,为宋代抗金名臣。南宋绍兴十年(1140年)卒,终年58岁。
李纲墓位于闽侯县荆溪镇大嘉山南麓,砖石结构,三面围以短垣,下宽上窄,呈喇叭形,造型古朴、尊严。坟砖砌,圆形,隆高,宝顶,具有宋制风格。坟前墓碑“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之茔”。墓前石阶十三级。祭坛旁有碑,高一丈,宽三尺,碑记载李纲生平事迹,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立。墓道两旁分立翁仲、石兽及华表。墓道前有石牌坊,上饰泻水檐,正中额“奉旨重建”,背书“恩荣”,额下横幅“古社稷臣”四字,旁题刻“大清乾隆丁卯建,嘉庆庚午重修”。1961年5月被列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省拨款重修拜台。
沿墓道向北走,首先看到的就是旗杆石,石望柱,墓道中间铺设条石,左右两边铺以鹅卵石,后面依次立着的是石虎、石羊、石马、文武石翁仲。
顺着神道向北继续前行,一座阴刻着“古社稷臣”石牌坊映入眼帘。坊柱上“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的楹联,由民族英雄林则徐题写,道出了李纲这位爱国名相与国家命运的息息相关,以及大嘉山作为一方宝地,有幸埋葬忠骨英灵的自豪。
走过最后的十三级台阶,就能看到由青砖垒砌的李纲墓。高3米多,径约2米,形圆如甑,中实土,笠形顶,墓后有弧形挡土砖墙,两翼支张,前筑贡桌,典型的宋代大臣坟墓构筑风格。墓正面嵌着一块青石碣,题“故忠定公后宋开国丞相李公墓”。前面另一块石碑上书“宋丞相李忠定公之墓”。门坊与另一块石碑皆清嘉庆十五年(1810年)福建巡抚张师诚重修陵墓时所立。墓后围有砖砌的护坡。墓埕三层,阶座井然,外向宽广。
李纲生平介绍
李纲(公元1083-1140),字伯纪,号梁溪,福建邵武人。南宋著名抗金名臣,宋政和二年(公元1112年)进士,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任太常少卿,靖康元年(公元1126年)为尚书右丞、东京留守。金人入侵,以主战被谪。南宋高宗即位,迫于舆论,召为宰相(尚书仆射兼中书侍郎、御营使),进封开国公。因多次直言进谏,意欲收复失土,受朝中主和派黄潜善等弹劾,宋高宗也指责他“招兵马之非”,在职仅七十五日罢官,后几起几落,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正月,从江西洪州任上辞回福州,初居南台仓前山天宁寺的松风堂,后移城内东山,曾在鼓山、东山、汤院一带留下吟咏题刻。绍兴九年(公元1139年)正月,宋金和约签订,宋向金称臣纳贡,李纲忧愤成疾。绍兴十年(公元1140年) 正月十五病逝于仓前山椤严精舍寓所,终年58岁,高宗诏赠少师,柩葬怀安县桐口大嘉山南麓(今闽侯荆溪镇光明村),绍兴二十八年(公元1158年),再赠太师。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特赠陇西郡开国公,谥“忠定”。南宋未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撰写了《忠定公赞》:“其道则隆,其运则剥。噫,胡出处之不常,为苍天频卜。”意思是用李纲的治国之道,则国运昌盛,否则就国运颓废。宋高宗称赞李纲“料敌于千里之外,制胜于三策之间。”宋理学大师朱熹对李纲予以极高的评价:“纲知有君父而不知有身,知天下之安危而不知身之有痼疾,虽以谗间窜斥濒九死,而爱国忧君之志终不可夺者,可谓一世伟人矣!”清代名臣林则徐,在福州李公祠提联,称赞其为:“进退一身关社稷,英灵千古镇湖山。”林则徐的岳父郑大漠也作诗曰:“吾爱李丞相,经术文章匠。时事不可忘,书生作良将。旧筑读书堂,双江古刹上。”【原标题:寻访南宋李纲墓 一代名将“忧愤而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