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诗化”革新的深化者——贺铸(8)

2013/8/16 11:01:50 点击数: 【字体:

手法,诉说感人肺腑的真挚情感。

  宋代恋情词绝大多数是写给歌妓类婚姻之外的情人的,倾诉对妻子之深情的作品,如同凤毛麟角,且颇给人以惊世骇俗的感受,这也是对歌词专言艳情传统的一种突破。陈廷焯《云韶集》卷三称“此词最有骨,最耐人玩味”,就是推崇贺铸的情深意切。贺铸另有《寒松叹》,钟振振先生根据词意推测,认为可能也是悼念亡妻的。“恨女萝,先委冰霜”,“同谁消遣,一年年,夜夜长”等等,同样以平淡语见真情。

  由于把目光转向夫妻间平常的两性情感生活,贺铸词因此接触到前人从未注意过的内容,其关注之广泛甚至超过了苏轼。其《陌上郎》云:

  西津海鹘船,径度沧江雨。双舻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贺铸这首词替闺中孤独的妻子抒情,从单纯的思恋转变为无奈的牵挂与无声的谴责。这样的题材及表述方式,在宋词中是独一无二的。上阕写丈夫离别时的情景。这一幕给思妇留下刻骨的思念与苦痛,所以,时时地会在她的眼前具体而细致地重现出来。分别的时刻是那么短暂,舟船迅捷而去,根本不容人再做片刻的留恋。事实上这是离人的一种心理感受,即使是再无情的丈夫,长期离家时也难免有所依恋,一步三回头。在孤独被遗留在家中的妻子的眼中,无论离别的舟船是如何地行驶缓慢,依然显得太匆忙、太迅捷了。这种特殊的心理感受被牢牢地固定在思妇的脑海中,每次回想起来,几乎幻变为真实的情景。分手的痛苦非言语所能表达,剩下的只有两人默默相对,默默告别。而“鸦轧”难听的橹桨声,却仿佛在代人诉说离别的愁苦,如果离人能开口说话,声音也一定是这样不悦耳的。在无声的画面中插入有声的情景,相互衬托,就是词人表达时的技巧。下阕由思恋转为怨恨与谴责。对丈夫最了解的是妻子,她能够清晰地想象出丈夫不愿归家的真实原因,无非是在他乡惹花沾草,移情别恋。女子从一而终的封建伦理教条束缚她只能苦苦地等待这负心的丈夫,这样的思恋就转变为一种下意识的无奈行为。在“陌上郎”与“山头妇”的强烈情感反差对比中,对丈夫的怨恨与谴责尽在其中。悲伤的妻子知道无法挽回变心的丈夫,只能寄希望于小儿女,希望丈夫对幼女还有一份记挂,因此能回家看看。这是多么可悲可怜的场景,也是古代妇女共同的生活与社会之悲剧。贺铸在小词中能接触到如此重大的社会问题,显示了他平日对现实的关切,他的胸襟与视野的开阔。在苏轼之后,贺铸词的题材又有了进一步的开拓。

  贺铸词题材的进一步开拓还表现在所作的一组《捣练子》上,共五首,反映思念边疆征人的内容,这类题材,在唐宋文人词中又是极为少见的:

  收锦字,下鸳机,净拂床砧夜捣衣。马上少年今健否?过瓜时见雁南飞。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斜月下,北风前,万杵千砧捣欲穿。不为捣衣勤不睡,破除今夜夜如年。

    边堠远,置邮稀,附与征衣衬铁衣。连夜不妨频梦见,过年惟望得书归。

    闺妇思边的题材在诗歌中是常见的,从《诗经》、汉乐府到唐诗,都有大量的思边之作流传下来。不过,在宋词中,类似题材却极为罕见。最初,宋词流行于花前月下的酒宴之间,由红袖佳人娇声曼唱,以侑酒取乐,这种生活圈子离征人思妇太遥远了。进入歌词的女主人公大都是秦楼楚馆的歌妓舞女。当这种创作方式积累成习惯以后,思妇们就很难在歌词中找到立足之地了。贺铸这几首《捣练子》之可贵处,也正在这里。思妇关心远在边塞丈夫的起居冷暖,捣征衣、做征衣、寄征衣,就寄托了她们一腔的热情和满腹的思恋。甚至一个简单乏味的捣衣动作,到了擅长运用生活细节表现人物情感的词人手中,也是如此的变化无穷。捣衣,已经不是单纯的做好征衣、寄予丈夫的妻子的贤惠表现,妻子又何尝不是借此重复单调的动作以消磨孤独寂寞的无聊时光?贺铸生活在北宋王朝边患迭起的时代,他的《六州歌头》就涉及了这方面的内容。《捣练子》从思妇方面来反映这一社会现象,更是贺铸首创。北宋中后期,与西北的西夏及羌人接二连三地发生战争冲突,北宋部队战斗力太弱,只得以军队的数量取胜,这便造成了众多家庭的分离。贺铸的思边词就接触到这个社会问题。

  贺铸活跃在苏轼之后,自觉地意识到将苏轼“诗化”革新纳入传统审美风范的必要性。他既有风格接近苏轼词的豪迈壮阔之作,又有传达柔情蜜意的婉约佳作。在这两者演化融合的过程中,还有部分作品刚柔兼济,表现出鲜明的过渡性。如《伴云来·天香》描写“天涯倦旅”的凄清愁怨,下片说:“当年酒狂自负,谓东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骖北道,客樯南浦。幽恨无人晤语。赖明月曾知旧游处,好伴云来,还将梦去。”朱祖谋评此词说:“横空盘硬语”。抒写羁愁,用刚健峭拔之笔,一气旋转而下。词人的“幽恨”,仍然是心曲不被理解、理想追求落空的痛苦,柔婉凄怨之中却掺入“硬语”,夏敬观称其为“稼轩所师”。此外,《菱花怨》说:“露洗凉蟾,潦吞平野,三万顷非尘界。览胜情无奈。恨难招,越人同载。”离别的相思被阔大的境界所浑涵。《南乡子》说:“东水漫西流,谁道行云肯驻留?无限鲜飙吹芷若,汀洲。生羡鸳鸯得自由。”痛惜美人难留,草木凋零,以健拔畅快之语出之。这类词都给人们另一番感受。

  贺铸不仅尝试着创作各种题材、各种风格的作品,而且还尝试着用各种音乐体式进行创作,令、引、近、慢诸体皆备。除上述讨论到的小令与慢词以外,《东山词》中还有《琴调相思引》、《铜人捧露盘引》、《簇水近》等。贺铸慢词的结构方式也突破了单一的平铺直叙之线型结构,而接近同时代的词人周邦彦。以《绿头鸭》为例,词云:

  玉人家,画楼珠箔临津。讬微风,彩箫流怨,断肠马上曾闻。燕堂开,艳妆丛里,调琴思,认歌颦。麝蜡烟浓,玉莲漏短,更衣不待酒初熏。绣屏掩,枕鸳相就,香气渐暾暾。回廊影,疏钟淡月,几许销魂? 翠钗分,银笺封泪,舞鞋从此生尘。住兰舟,载将离恨,转南浦,背西曛。记取明年,蔷薇谢后,佳期应未识行云。凤城远,楚梅香,先寄一枝春。青门外,只应芳草,寻访郎君。

    这首词叙情人分离后难堪的相思痛苦,从行人的角度落笔。词由三个曲折变化的层次构成:上片为一个完整的层次,回忆旧情。途中行人被微风送来的怨箫声引发出许多美好又幽怨的回忆,既甜蜜又伤魂。下片分两个层次。从过片到“背西曛”为一层,哀叹眼前之离别。这里用双方照应法:闺人“银笺封泪”,“舞鞋生尘”;行人“兰舟”载恨,夕转南浦。余下为一层,设想后日相觅,也从双方着笔:行人但愿明年相聚,故先寄梅报春;闺中则只能藉芳草寄相思,盼望早日相会。三个层次回旋往复,波澜起伏。中间用照应法,构成“环型”立体结构。用笔更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北宋词史》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鬼头”贺铸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吴氏网 秦氏网 中华舒氏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福客民俗网 文化遗产网 秦腔戏曲网 中国晋剧艺术网 扬州扬剧网 梨园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