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对曹操最大的贡献则在于为其制定了统一北方的基本策略,即劝曹操迎汉献帝于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从而以中央政府的名义讨伐诸侯,在政治上掌握了主动权。
公元196年汉献帝从长安东返洛阳,在要不要逢迎献帝一事上,曹操手下各谋士产生分歧,多数人不同意迎接献帝,认为“山东未平,韩暹、杨奉新将天子到洛阳,北连张杨,未可卒制”(《三国志·魏书·荀彧传》)。荀彧则对曹操说:“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倡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今车驾旋轸?义士有存本之思,百姓感旧而增哀。诚因此时,奉主上以从民望,大顺也;秉至公以服雄杰,大略也;扶弘义以致英俊,大德也。天下虽有逆节,必不能为累,明矣。韩暹、杨奉其敢为害!若不时定,四方生心,后虽虑之,无及”(《三国志·魏书·荀彧传》)。曹操采纳了荀彧的意见,为日后统一北方奠定了基础。
其三,官渡之战。
公元200年,官渡之战爆发,这是曹操统一北方的决定性战役,也是军事史上以弱胜强的着名战役。
当时,袁绍兵精粮足,以兵十万、马万匹,南下进抵官渡,企图一举灭曹。鉴于双方实力对比悬殊,曹操部下很多人畏惧袁军势大,认为根本无法取胜。荀彧再一次冷静地分析了形势:“古之成败者,诚有其才,虽弱必强,苟非其人,虽强必弱”,同时又为曹操逐一点评袁绍的谋臣战将,“绍兵虽多而法不整。田丰刚而犯上,许攸贪而不治。审配专而无谋,逢纪果而自用,此二人留知后事,若攸家犯其法,必不能纵也,不纵,攸必为变。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三国志·魏书·荀彧传》)。坚定了曹操战胜袁绍的信心。于是曹操以二万精兵亲自出征,同时派荀彧坐镇许昌,留守后方,这充分体现了曹操对的荀彧高度信任与倚重。而荀彧也不负重托,为曹操稳固后方立下大功。
战至当年九月,曹操军粮吃紧,形势愈加危急,曹操本人也萌生退兵的想法。又是荀彧在曹操犹豫不决之际,为其正确分析了形势:“公以至弱当至强,若不能制,必为所乘;是天下之大机也。”“公今划地而守,扼其喉而使不能进,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断不可失。”坚定了曹操坚持待变的决心。不久,许攸投降,使官渡之战战局逆转,最终以曹操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官渡之战中出现的“审配以许攸家不法,收其妻子,攸怒叛绍;颜良、文丑临阵授首;田丰以谏见诛”等等,与荀彧所预见的完全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