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盘桓在灯火通明的广成大道上,我的思绪还沉浸在热播的《汉武大帝》的剧情中,韩安国栩栩如生的形象不时在我眼前跳跃。这时,我忽然想起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两个成语和一个名人。
“死灰复燃”、“强弩之末”两个成语均出自西汉一个叫韩安国的名人之口。韩安国,字长孺,出生在西汉梁县成安(今汝州市小屯镇)是西汉时期影响较大的著名政治家之一。
两个成语我早就熟识,但并不知它的源头。一次偶读《史记韩长孺列传》,方知这两个成语的出处和两段动人的故事。接着再查《辞海》、《辞源》、《汉语常用成语手册》都对有同样的记载。于是,我对诞生在故土的这位古代政治家肃然起敬,两个成语犹如两道璀璨的文化光环光耀在他智慧的头顶。对于深溯其源、深究其理的人们来说,两个成语中蕴涵着韩安国和“老汝州”两个不朽的名字。
二
带着对韩安国的敬重,我一头扎进了史海之中。
韩安国自幼博览群书,曾学法家、杂家学说于山东邹平县田生家里。他不仅聪颖智慧,洞察事理,能言善辩,而且胸怀韬略,熟谙兵法。他特别喜欢战国法学家韩非子的著述,成为远近闻名的辩士和学问家。汉景帝时他在商丘的梁孝王朝内任中大夫,管理朝中议论和礼宾宴会等事宜。吴、楚七国战乱时,梁孝王任命他为将,统率梁国兵马,打得吴兵大败而逃,平息了吴楚战乱。从此,韩安国扬名天下。
梁孝王是汉景帝的弟弟,其母窦太后非常溺爱他,不仅私下里允许他设置丞相,任免太守,而且还赠给他和皇帝一样的车辇和仪仗。狐假虎威,梁孝王外出或打猎完全按照当朝皇帝的派头,耀武扬威,风光八面。后来汉景帝知道了此事,说梁孝王目无朝廷,窦太后也因儿子过分炫耀而动怒。梁孝王得到消息后非常后怕,连忙派韩安国进京城(西安)疏通。
在充当“?h客”的角色中,韩安国再一次表现出了机智、善辩、巧言的才能。韩安国到京成后,先拜见汉景帝的姐姐馆陶公主,鼻一把泪一把地哭诉:凭天地良心,梁孝王对皇上忠心耿耿,对太后百倍孝顺,小人的谗言不可信,那是在调拨里间。当吴、楚、齐、赵等七国造反时,函谷关以东的诸王群起响应,都想趁机夺取天下。只有梁孝王想到母亲和哥哥的危险处境,食不甘味,夜不成寐,以泪洗面,并跪送我们出外迎敌。将士们被梁孝王的忠贞感动,英勇杀敌,打了胜仗,保住了社稷的平安。梁孝王的功劳如此之大,但她并没有居功自傲,并没有夸耀过。他坐的车,用的仪仗,虽是朝廷之物,却都是太后赐予的。梁孝王用以驰骋国内,炫耀诸侯,无非是显示太后的爱子心切与皇上的兄弟深情罢了。知子莫如母,太后为什么这样不理解自己的儿子呢?
一番情真意切的诉说深深打动了馆陶公主,她把这些话转告了太后,太后十分高兴,又把这些话告诉了汉景帝。作为兄长的汉景帝在高兴的同时,对弟弟的怀疑也烟云消了。窦太后为奖赏韩安国善言游?h,尽释兄弟前嫌的功德和才智,赐给他一千多两银子。韩安国以自己的才干为梁孝王开脱罪名有功,被汉景帝委任为梁国内史,直接对朝廷负责。在此期间,他又帮助梁孝王和汉政权化解了几次危机,深得汉景帝的信任。
三
“死灰复燃”——一个成语传天下。站在二十一世纪的平台上,品嚼回味诞生于公元前一百三十多年的这个成语的丰富内涵,历史的凝重无常、遽变反复和世态的炎凉一齐朝我袭来——
“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韩安国在他人生鼎盛之际被关进了山东蒙城监狱。显赫一时的人上之“人”瞬间沦为阶下囚,受尽了冷落和侮辱。一日,狱吏田甲送饭,把碗扣在地上,饿极的安国只好忍辱用手抓地上的饭食,安国吃罢匝着嘴?h:“熄灭了火的死灰难道就不会复燃吗?”田甲?h:“如果复燃,我就用尿浇灭它!”安国苦笑着咽下了这口气。
田甲做梦也没有想到不久,韩安国便被汉景帝任命为梁国内史,阶下囚复为人上“人”。田甲闻讯而逃,韩安国命人把逃跑的田甲抓回来,问他说:“死灰复燃了,你怎么不浇灭它?”田甲伏地请罪,认为必死无疑。哪知韩安国宽宏大度,一笑泯恩仇。韩安国的大度容人令后人传送不已。
我品读着这个成语,心潮若涌。我想: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古人韩安国忍受着世态炎凉的侵蚀,在“死灰复燃”、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后,却保持着惊人的冷静清醒和宽容大度,这不足以令今人反思吗?我们现今的有些人,只是位居股长、科长或局长、处长的官衔,就容不下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人,千方百计排挤甚至打击终以“驱逐出境”而后快。这和位居高官的古人韩安国的博大胸襟相比,我们难道不感到冷惊和汗颜吗?
四
一滴水能映示太阳的光辉,一个成语能反映一段历史的经典,“强弩之末”就如此。
汉武帝建元六年,田鼢当了丞相,韩安国也离开梁王的小国到汉朝当了御大夫。御大夫和丞相、太尉同为“三公”,一方面供皇帝内廷差遣,一方面监察全国所有的大小官员。韩安国进入汉王朝中央政权的核心圈子,位极人臣,煊赫一时。
就在此时,又一个成语诞生了。
当时,地处宁夏、内蒙一带的匈奴为了和汉族通好,派人前来请求“和亲”。这本来是一件大好事,但负责外事的大行官王恢却竭力反对,他认为匈奴几次和亲,但没几年又背盟。言而无信,我们不如出兵进攻,战败他自然就和亲了。韩安国极力反对,和王恢唇枪舌战。他说:“跑到千里之外打仗,对部队是不利的。匈奴的马快,来回飞奔像鸟飞那样容易,我们能降服他们吗?再说,匈奴拿出全国的兵力来对付我们一部分的兵力,以逸待劳,我们的兵虽如很强的,但到了末尾连极薄的山东绸子都穿不破;犹如强劲的台风,到了末尾连雁毛也吹不起来。什么原因?是力量用尽的缘故。和匈奴打仗,无论从哪些方面来说都不合算,还是和亲为好。”汉武帝采纳了韩安国的意见,和匈奴和亲,免除了战争给汉、匈两族人民带来的巨大灾难。
兴国谋大略,安帮拔人才。韩安国当了四年多的御史大夫,把比自己能力还强的壶遂,藏国等名士推荐给朝廷并得到重用。丞相田鼢死后他代理丞相,汉武帝本来想叫他当丞相,然而恰在此时他堕车伤足,武帝只好让薛泽为相。汉安国足伤痊愈后,当了维持京城治安的中尉。后来,霍去病等战匈奴有功,韩安国渐被疏远,遂罢官回乡。公元前127年,在郁郁寡欢中,雄才大略的一代著名政治家韩安国,终未能跳出名利的圈子,呕血而死。
五
在电视剧《汉武大帝》中,韩安国不过一个小人物而已,然而他的才智,纵观全剧难以找出第二人。如今的乡人们围在电视机前,目睹这位一千八百多年前的同乡的风采,津津有味地品赏着剧情,感慨万端。我想:且不说韩安国的政治贡献和其超人的才华,单就这两个成语就足以让他不朽。
只要汉语绵延,他的名字就会盛传。
2005年7月18日于汝州抱朴斋家(作者:韵石彦)【原标题:“死灰复燃”、“强弩之末”与韩安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