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司马迁的《史记·游侠列传》里面,重墨浓彩的记载了西汉时期著名的侠客郭解。司马迁把郭解推崇为汉朝第一大侠。
郭解是汉代河内轵人,就是今天的济源人。史料记载,郭解重承诺、讲义气、轻生死,为尚义任侠。
郭解的父亲曾经因为侠义而犯下错,在汉文帝时期被诛杀,郭解小时候也一度阴毒残忍,杀人劫货,私铸钱币,掘人坟墓,做下了很多坏事。但到成年后,郭解痛改前非,修正自身,以德报怨,往往真心帮助别人而不望报答,给人救助而从不彰显自己的功劳。
有一次,郭解姐家的儿子与别人喝酒时发生了不愉快的事,与人结怨,后来被杀。郭解的姐姐把他的外甥陈尸街头,想借此羞辱和激怒郭解,让他替自己的儿子报仇。后来,凶手自归,将实情告诉了郭解。郭解不仅没有加罪于他,还很公道的说“是我外甥的不对,他罪有应得”,于是就饶恕了那个凶手,埋葬了自己的外甥。附近的人们听说了郭解处理此事的态度,都为他那种正义和宽容的态度所感动,所折服,更加的依附于他了。
当时的洛阳有两家人结怨很深。为了使两家和好,洛阳当地的贤达人士曾经去调停,但结果都不理想。后来请郭解出面说和。两家人有感于郭解的人品和声望,都放下宿怨,听从了他的劝解,恩怨冰释。但是,郭解考虑到保全洛阳当地贤达人士的声望和面子,所以不想把调停的功劳据为己有,就悄悄地连夜返回济源,对外面的人却说是洛阳当地的人给摆平的这件事。后来洛阳城的曾经参与调节的人听说了此事,都特别感激郭解的为人,更加倾慕于他。郭解的声望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是,郭解是生活在西汉初年宽松的政治环境中的,所以才得以成就任侠之名。到了汉武帝时期,开始推崇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针。此时,郭解的行为与当时的政治趋势产生了格格不入的矛盾。认为“儒以文乱法,而侠以武犯禁”,为解决这种局面,为了政治统治秩序的稳定,出于政治的需要,也为了削弱强大的地方势力,巩固中央集权的统治。组织迁徙了一部分在地方上势力影响巨大的富贾大户集中的茂陵居住。在这种大的形势下,郭解作为闻名一方的地方势力,也被列入了迁徙茂陵的名单。武帝时期的大将军卫青出面为郭解在武帝面前求情,说郭解的家财有限,不符合迁徙茂陵的标准,不应该迁徙。而武帝却说;“布衣权至使将军为言,此其家不贫。”意思就是说一介平民竟然能让一个大将军出面替他说话,可见此人并不贫穷。所以仍然把郭解作为了迁徙茂陵的对象。
郭解迁移到关中,非常注意低调处事,出门从不坐车,也不喝酒,但关中的贤人豪杰无论从前是否知道郭解,如今听到他的名声,都争着与郭解结为好朋友。然而,接踵而来的是对郭解很不利的事件。先是郭解的一位门客因为为郭解打抱不平,在郭解毫不知情的情况下,杀掉了当时揭发郭解迁徙茂陵的轵县县掾的头扭断了,后来,县掾的父亲杨季主也被人所杀。 这事上报到了朝廷,凑巧的是,此时正好又有人在皇城附近把杨季主家上书武帝的人杀死了。皇帝得知此事,认为这都是郭解一人策划指使的,就亲自下令官府捉拿郭解,郭解不得已走上了亡命天涯之路。由于郭解的人品和威望,郭解不想让别人替罪于他,所以,他每逃到一处,从不隐姓埋名,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和所犯下的罪告诉留宿过自己的人。官府一路寻访追杀。面对天下英雄仰慕的郭解,素昧平生的临晋大侠籍少公帮助他出关,逃亡到了太原,当追踪而来的官吏找到籍少公时,籍少公慨然自尽。一个人能为一个和自己毫不相干的人而自杀,以求为其保全秘密,可见郭解的人格魅力和影响力之大。
所以,好长时间以后,隐藏在太原的郭解才被官府擒获,而此时,一个轵县的儒生因为批评郭解而不合时宜地被郭解的门客杀掉并割去了舌头。又使郭解罪上加罪。当时武帝时期的御史大夫公孙宏认为郭解虽然是一介平民但是却以任侠自居,横行乡里,睚眦必报,此次杀人事件虽然郭解自己并不知道,但有人肯为他杀人,这比他亲自杀人更可怕,所以应当判处大逆无道之罪,继自己的父亲因为行侠而在汉文帝时被杀之后,一代大侠郭解最终被汉武帝下令灭族。
一代任侠就此灰飞烟灭。侠,产生于礼崩乐坏、人性光辉极度张扬的春秋乱世。在反抗暴秦、楚汉相争的动荡岁月里,到处是萍踪侠影,西汉初期,政府推行宽松自由的黄老政治,使得西汉成为游侠的第二个黄金时代。但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当侠义所追求的自由与朝廷所倡导的秩序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尖锐的时候,侠不仅不再被朝廷所认可,还成为需要加强控制的对象,而郭解作为地方上一股很大的势力,他的声望和影响力远远超过对当地父母官的尊敬,他的知名度也远远超过知府和县令,成为汉代统治阶级耿耿于怀的事情,自然列入被铲除的名单之内,因此也在劫难逃。所以说,是时代铸就了郭解悲惨的结局。作者: 胡成芳【原标题:汉朝第一大侠郭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