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前,刘永生是一个县的文化局局长,对于这个公认的清水衙门,他却干得投入而开心,也正是这十年的工作让他确立了自己退休后的事业——推动河南戏曲文化的发展,为此,他倾全家积蓄创办了一个剧团。
拿出多年积蓄建剧团
在基层的工作让他有更多机会接触戏曲,但对戏曲的热爱却是从小就已经扎根的。他说小时候特别崇拜一位本家的爷爷,老人总声情并茂地把很多历史典故讲给大家听,但他又清楚,这位爷爷从来没读过书,大字不识几个,怎么就懂这么多呢?爷爷似乎对他的疑问也深感奇怪:“看戏看的呀!戏里啥都有,你没看过?”
时间过去了几十年,他也步入老年,对戏曲的理解为:“在媒体不发达的年代,靠戏曲这种表现形式可以传播教育。戏曲不仅具有教人历史,不忘本的作用,并且教人爱憎分明,戏可以让人看到真善美,假恶丑。”
因为这份理解,他对戏曲的爱更热烈又不失理性,他研究它,整理它,继而发展它。在他眼里,戏曲博大精深,是文学、声乐、舞蹈综合的立体艺术。还在县文化局工作时,他就创办了郸城县艺术学校,这个学校先是过渡为郸城县艺术团,如今又成为河南省豫剧一团实验团。
2011年,他拿出自己多年的积蓄,建了大河剧团,“当时,乐师加演员总共才7个人。”可经过两年的发展,这个民间剧团已经发展为50多人,在今年的河南第七届青年演员大赛中,大河剧团拿到了金奖中总成绩的最高分,提起年轻演员的表现,他高兴得跟自己得奖一样。
愈忙碌愈快乐
建团初期,各种艰难,几间民房、整个院子就一个土坑厕所,一个土坑蹲四个人,孩子们就在高低不平的泥土地上练功。外在条件可以艰苦,但他还想让团员接受最高水平的指导,要请名师、找专家,这些都需要钱。为了剧团的正常运转,他开始卖自己多年收藏的字画,用卖字画的钱来贴补剧团。他坚信:“只要把戏演好,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定会有很多人来听,来看。”
因为这个剧团,他反而比工作时还要忙,排戏、演出,他都会出现在现场,他更像个大家长,团里的大事小事都亲力亲为。他要求每个演员都要熟背唐诗宋词,背不好惩,背得好奖,就像当年教育自己的一双儿女一样严厉而用心。
他的一双儿女,一个比一个优秀,都是研究生。虽然不懂传统戏曲,却都支持父亲,因为 “只要老爸快乐”。有家人的理解和支持,他更似有用不完的劲儿。他说起以前的自己,曾经一身的病,高血压、糖尿病、肝炎,“脸是黑黄色的”,可如今,坐在记者面前的他哪里有一点病色。“哈哈,因为现在我没时间得病了,用医生的话说,‘你这劲头儿,病都怕你”,他笑得爽朗,说起医生拿到他的复查化验单时是一脸的意外,他快活得像孩子。
“很忙碌,很开心,很兴奋!”他这样形容自己的退休生活,因为把爱好作为自己的工作,他觉得比任何人都幸福。当他和记者聊起一些经典作品时,会忍不住唱上两句,唱到动情处,他会哽咽,泪珠就在眼里打转,虽一忍再忍,还是流了出来。他不好意思地拿出手绢擦拭,但眼神里又分明有种让人羡慕的陶醉。
他说自己还有个梦想,就是办一个戏曲博物馆,把中国戏曲的各种流派集中展示出来,因为他不仅关注河南的戏曲,对京剧、昆曲等其他戏曲也一样热爱,很多著名的唱段他也张口就来,一样陶醉。
“戏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我愿意为之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享受这样的状态。我会一直干下去的,为戏曲付出所有也心甘。”他说。【原标题:刘永生:为戏曲付出所有也心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