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周口籍著名作家孙方友先生骨灰安葬仪式在淮阳县新站镇颍河岸边举行。孙方友在离开家乡淮阳近20个年头后,最终叶落归根,魂归故里,长眠在他创造的文学世界里的“颍河镇”。
叶落归根 回到家乡小镇
孙方友1950年出生于淮阳县新站镇,生前为河南省文学院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他一生文学产量颇丰,其最高艺术成就是他的“新笔记体”小说。其代表作《陈州笔记》系列和《小镇人物》系列,洋洋数十万字,杂糅民间元素,刻画出周口地区的万千风情,也由此构建出孙方友先生的“文学陈州”。
7月26日中午,孙方友在伏案写作时,因心脏病突发,在郑州家中去世,享年63岁。
孙方友去世的消息传开后,全国各地喜爱他作品的读者纷纷表示沉痛哀悼。特别是“周口作家群”代表人物刘庆邦、陈廷一等,纷纷发文悼念。
8月4日,先生骨灰回归故里。当天上午,在孙方友的胞弟、著名作家墨白,孙方友的女儿、青年文学评论家孙青瑜及家人,省会作家八月天、陈泽来、潘称意、江媛、张延文等的护送下,孙方友先生的骨灰从郑州抵达淮阳。
在淮阳高速出口,周口市文联、市作协代表及40多名当地作家、文学爱好者列队迎接,并打出了哀悼的条幅。
随后,送行车队在孙方友生前曾居住过的太昊陵路口作短暂停留。上午11时许,送行车队驶入新站镇孙方友故居。当地群众早已等待在故居周围,并拉起了悼念条幅,表达家乡群众的哀痛之情。
情系家乡 生前关注周口文学发展
就在7月19日至21日,孙方友和胞弟墨白还专程赶回家乡淮阳,参加“名家看淮阳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给家乡的文学爱好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我们周口人有比较浓厚的平原情结。”“我们不能与别人比精明,只能比扎实、比耐力。”“要写经得起摔打的作品,要比谁的作品能够经得住岁月的考验”……7月20日,在“周口作家群”崛起现象座谈会上,孙方友侃侃而谈,让大家见识到了他的开朗、真爽和幽默。
“写作比拼的是一种耐力。文学这条道路,就意味着成名前要耐得住寂寞,成名后要经得住名利的诱惑。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缓慢才是成功的捷径。你花10年写成一部作品,比起那些10年写5部却流传不下来的人,你可能更接近成功。任何时候,都不必去羡慕别人,也不要轻视自己,珍惜我们曾经拥有的和正在追求的,就是胜利之本。”孙方友说,“当作家可以有虚荣心,那就是要写出好的作品。你有了生活积累,又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宽阔的艺术视野,再加上你有天生的灵性,又有后天的修为,定能硕果累累。当你能耐着性子,写出一两部力作,在文坛崛起便指日可待了。但是不要忘记,这就是耐力与缓慢的结晶。”
记者当时也参加了这个活动,没想到的是,这是孙方友最后一次在公众场所发言。□记者 于扬 通讯员 杜欣【原标题:作家孙方友魂归故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