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关学儒宗冯从吾

2013/7/31 10:16:02 点击数: 【字体:

    古色古香的西安书院门,因久负盛名的关中书院而得名,关中书院的创始人就是大名鼎鼎的明代教育家冯从吾。西安文理学院最近树立了冯从吾雕像,而在西安市区里现在还留有冯从吾祠堂和墓的遗迹。昨日,对冯从吾素有研究的吕效祖先生和冯从吾第14代孙冯致远,向记者详细介绍了———

  铁骨铮铮 冒死直谏
 
  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正月的一天,京城皇宫内张灯结彩,笙歌喧天,王公大臣竞相揖拜,赞辞颂诗不绝于耳,为当朝皇帝的生母———仁圣皇太后隆重庆贺生日。这时,明神宗朱翊钧自然欢喜不尽。可是,一份题为《请修朝政疏》的书奏,顿使他大发雷霆。他立即传旨:对上疏者“廷杖”。廷杖是惩罚官吏的一种酷刑,即在朝廷上当众用棍棒殴打被脱了衣裳的大臣。原来,这份奏疏非但没有一字向皇太后祝颂万寿,反而全篇矛头直指皇帝。正当杀气腾腾的武士持棒上殿,准备动手打的时候,大臣赵志皋等人出面向明神宗极力恳请,联名举保。明神宗姑念太后寿辰,给了面子,上疏者才幸免于难。

  这位冒死直谏的上疏者,就是明代著名教育家冯从吾。

  冯从吾(1557年—1627年),字仲好,号少墟,陕西长安(今西安市)人。他出身于一个笃信理学的士大夫家庭,幼年苦读儒家经典,喜欢钻研深奥的宋明理学。父亲冯友非常关心他的成长,在学业上严格要求,做人上详加指教,希望他按照儒家的人格风范做一个有作为的人。冯从吾日夜苦读,学业长进很快。二十岁时,赴京城太学就读,学成后返回长安,被聘至正学书院讲学。明万历十六年(1588年),他参加乡试中举,翌年考中进士,先在朝廷礼部任职,不久改任御史,负责北京城的治安秩序。

  冯从吾为官,刚正廉洁,敢于直言。胡汝宁横行不法,劣迹昭著,虽汤显祖等人多次上书,建议予以查办,但神宗置之不理,仍委以重任。冯从吾举证责问神宗,终迫使神宗将胡汝宁罢黜。然而,国家内忧外患迭出蜂起,朝政大权多被宦官奸臣专断,贪官污吏胡作非为更加肆无忌惮。冯从吾深感忧虑,如此下去,明王朝前途不堪设想,国家领土也很难保全。于是就在“圣母圣节”这天上了那份《请修朝政疏》。他冒死指责神宗“静摄深宫,郊庙不亲,章奏留中不发”,“欢饮长夜,倦于窈窕之娱而晏眠终日,不然,朝政何废弛至极也!”他责问:“鼓钟于宫,声闻于外,天下人心岂可欺乎!”他进而规劝神宗:“勿以天变为不足畏,勿以人言为不足恤,勿以目前晏安为恃,勿以将来之危乱为可忽!”这些鞭辟入里的警策之言,心系于国家的安危,民族的忧患,可明神宗讳疾忌医听不进去,反而让冯从吾差点丢了性命!御史官做不成了,冯从吾就告辞京城,回到了他的故里长安。

  从此,他在长安宝庆寺开始了他从事讲学、著述的生涯。虽身在乡野,但心系国事,他想通过讲学去唤醒士志,改良世风,以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治世主张,继续与奸臣贪官等恶势力进行斗争。冯从吾的讲学深得士子之心,一时吸引了听者过千人。朝廷为了笼络人心,曾几次诏令他出来做官。他怀着对统治者的一丝幻想,在三十多年的讲学岁月中,又先后应召做官两次。然而他刚正不阿的人品在昏昧的朝政下,又注定不得其志,都很快被罢黜归乡了。

  教育思想:“做好人 存好心 行好事”三句行世

  冯从吾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年)在宝庆寺讲学时,特意撰写仅108字的一篇短文名曰《谕俗》,全文是:“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之矣。因录旧对一联:‘做个好人,心正、身安,魂梦稳;行些善事,天知、地鉴,鬼神钦。’丙申秋,余偕诸同志讲学于宝庆寺,旬日一举,越数会,凡农、工、商、贾中有志向者咸来听讲,且先问所讲何事?余惧夫会约(指《宝庆寺学会约》)之难以解也,漫书此以示。”

  这是400多年来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宝库中最通俗而又最杰出的典籍之一。是冯从吾继承弘扬“关学”道统,献身教育事业,孜孜不倦以“提醒人心为己任”的讲学宗旨和纲领;也是冯从吾对我国儒家两千余年来古圣先贤讲经明道如何做人的目的,以最通俗语言文字进行的总结和概括。正如他在文章开首所写的那样:“千讲万讲不过要大家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尽之矣。”这是多么直截了当简明扼要地讲经论道的语言,不仅避免了千百年来学者们引经据典,反复考证教条式的繁琐讲学的弊端,使受业“士子”立即得到修身治学的要领,而且更重要的是使农、工、商、贾,一听就懂,心领神会“咸来听讲”。还可以说是我国几千年来教育史上有关教学改革最佳最早经验总结的典范。很值得我们今天各级各类学校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借鉴。冯从吾曾向世人宣称“开天辟地在此讲学、旋转乾坤在此讲学、致君泽民在此讲学、拨乱反正在此讲学、扶正变邪在此讲学”,“在此”二字不是指讲学的地方,而是讲学的内容,即《谕俗》开首的“做好人,存好心,行好事”三句话的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具体阐述。

  治学观点:“学 行 疑 思 恒”五字立身

  冯从吾继承了张载所提倡的“学则多疑”的观点,而且根据自己的治学经验,提出了“学、行、疑、思、恒”五字结合的治学方法。

  首先,他强调“学”与“行”应紧密结合。他说,天下之事,未有不学而能行者;同时又说,讲学原为躬行。他要求学生戒空谈,敦实行,只有后躬实行,切实专做,才是真学问。他还以学射箭为例,深入浅出地阐述了学行合一的关系。他说:“学射者不操弓矢而谈射,非惟不能射,其所谈必无当。”

  其次,他认为在学习中“疑”与“思”是相辅相成的辩证关系。思就是思考、钻研,动脑子去想;疑就是疑问,即在学习中要提出问题,提示矛盾。他说:“思而疑,疑而思,辩之必欲其明,讲之必欲其透也。”意思是,思和疑是一个互为循环往复的学习提高过程,通过独立思考,认真辩析和讨论,知识就会融汇贯通,疑惑释明;用语言表达出来,就一定会更加透彻、严谨。他认为“只要一息尚存,此疑不懈,九天九地何处不入。”意思是对待疑难的问题,一定要肯于吃苦,勤奋钻研,不攀登到知识的高峰决不罢休。

  再次,他强调学习必须有恒心,要孜孜不倦地坚持下去。只有如此,才能有所作为。

  这五字结合的治学方法,符合人们治学的基本规律,至今仍可以作为我们读书学习的借鉴。

  在几十年的教育活动中,冯从吾特别注意为师之道。他十分热爱作教师讲学这一职业,为官也讲,不作官也讲,走到那讲到那。“学之当讲,犹饥之当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三秦都市报 2006年02月25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