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曹靖华:取来火种驱黑暗

2013/7/31 8:43:25 点击数: 【字体:

曹靖华:取来火种驱黑暗
位于卢氏五里川的曹靖华故居
    开栏的话
   
    90年前,改天换地。
   
    90年后,国富民强。
   
    走过波澜壮阔的90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奠定了幸福的生活基础。而勤劳、勇敢的崤函儿女,也在三门峡这块美丽、富饶的土地上创造了光辉的历史。
   
    翻开史册,三门峡的仁人志士为争取光明而上下求索、奋起抗争的一幕幕革命往事,悲壮激昂,如同燎原星火,点燃了革命的熊熊火炬,引导崤函儿女走向胜利和光明。那些无畏死亡,追求真理、正义、光明的革命先烈所留下的革命精神,弥足珍贵,成为激励我们不断向前的巨大动力。
   
    铭记历史,开创未来。在喜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的时刻,本报从今天起推出“星火燎原 寻迹崤函”系列报道,与广大读者一起追寻三门峡这块热土上的红色历程,汲取先辈精神,讴歌时代发展。

    1921年7月,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光荣诞生,给灾难深重的中国人民带来了希望和光明。如今,90年沧桑历程走过,当我们回首那段仁人志士为救国救民和建党事业上下求索的往事时,曹靖华这个名字,如星辰一般闪耀在历史的天空。他是中国第一批共产主义青年团成员,曾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罗亦农、王一飞等20多名中国共青团骨干一起被秘密派往苏联“取经”,成为取来革命火种、力驱社会黑暗的先行者。

    河南开封,创办进步刊物《青年》

    曹靖华出生于1897年8月,是卢氏县五里川人。1919年“五四”运动前,曹靖华正在开封省立第二中学读书,他积极投身“五四”运动,受李大钊的《新青年》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影响,产生了创办进步刊物的想法,并将其定名为《青年》。
   
    《青年》很快办起来了,从撰稿、排版到印刷,曹靖华每个环节都认真负责。《青年》出版后,省立第二中学的师生争相传阅。“五四”运动的风暴席卷开封时,《青年》随着游行的队伍传遍了大街小巷。
   
    1919年冬,曹靖华又在开封创办了“青年学会”,专门研究和宣传马列主义,并很快成为河南影响较大的进步学生社团。此时,第一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河南省学生联合会和省立第二中学的学生一致推举曹靖华出席。1920年初,曹靖华与另一名学生代表来到了上海,出席了第一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

    上海渔阳里,成为首批共青团员

    1920年,曹靖华从省立第二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泰东图书局从事校对工作。在这里,他结识了进步文学编辑郑振铎,并通过他认识了茅盾。
   
    第一次与茅盾见面是在商务印书馆,著名作家的平易近人让曹靖华倍感亲切。“我叫沈德鸿,浙江桐乡人,与笔名树人兄是同乡。”茅盾还向曹靖华谈了些鲁迅在日本学习、创作的经历,两人很快熟悉起来。
   
    后来,曹靖华还结识了大名鼎鼎的蒋光慈和韦素园。有一天,蒋光慈激动地跑来告诉曹靖华,他们找到了“真正的人生”——在上海一个叫渔阳里的弄堂里。曹靖华跟着蒋光慈和韦素园来到渔阳里,在一座门口挂着“外国语补习学校”木牌的简陋小楼前,他们见到了操着浓重山东口音的杨明斋。
   
     “我们这里只学俄语,掌握了俄语就可以了解苏联和''十月革命''的情况,如果有机会还可以到苏联去。听说你参加过''五四''运动和第一届全国学生代表大会,是学生运动积极分子,我们非常欢迎你。”热情豪爽的杨明斋把曹靖华带到一个放了四十多张课桌的大教室,与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等人一起学习俄语。
   
    学校真正的名字叫社会主义青年团。正是在这里,曹靖华听到了李大钊关于办好社会主义青年团的指示,学习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关于无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打下了学习俄语的坚实基础,与刘少奇、肖劲光、柯庆施、王一飞、吴宝鹗、罗亦农等一批先进青年一起参加革命斗争活动,成为学校的积极分子。
   
    1921年元月上旬,蒋光慈严肃地问曹靖华:“你愿意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吗?”
   
    曹靖华冲口而出:“愿意!”
   
    “好,我们宣誓去,曹靖华同志!”
   
    听到“同志”二字,曹靖华激动地抱住蒋光慈哭了。
   
    不久,为了筹备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社会主义青年团改名为共产主义青年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前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的革命组织。曹靖华和刘少奇等外国语补习学校的37名社会主义青年团员成为全国第一批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曹靖华这个卢氏山区的孩子,在渔阳里找到了“革命的人生”,开始真正踏上革命的征途。

    从海参崴到伯力,“取经”途中不畏险

    1921年3月,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决定选派第一批骨干团员秘密前往苏联学习。经过严格的政治审查和业务考核,组织上在37名学员中物色了20多个人选,其中就有曹靖华。
   
    一本红皮新闻记者证、一张出国护照、一套笔挺时髦的西装。整装待发前,曹靖华和刘少奇、任弼时、肖劲光、韦素园、王一飞等同学各自领到物品,成为组织上派往苏联学习的外国语补习学校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派往苏联的第一批先行者。
   
    1921年的海参崴已在苏联红军手里,而伯力还在白匪手中。火车一到海参崴,带队的同志便给这20多个人各发了一张秘密通行证,持有这个才能在红军管辖区内行动和出入。
   
    曹靖华一行刚到海参崴,便遭遇突发险情。由日本武装支持的白匪帮正在海参崴蠢蠢欲动,先行来到海参崴负责指挥接待的王一飞决定:全体立即北上到伯力。
   
    在紧张的气氛中,曹靖华一行离开了海参崴,进入了环境复杂的“真空地带”伯力。伯力的各要口均被日本武装把守,火车到这儿便走不了,曹靖华等人不敢贸然下车。正焦急等待时,一个和他们在海参崴一起上车的红胡子(惯匪)头目对他们起了歹心。
   
    “火车不走了,下车到那边农舍里过夜吧。来,我帮你们拿东西。”红胡子边说边动手拿他们的东西。
   
    “谢谢,我们不去,就待在车上。”曹靖华一边说,一边牢牢地拽住已被红胡子拉住的行李。
   
    “你不要不识好歹!”红胡子上下打量着曹靖华,觉得这个年轻人个子虽不高,但眼神坚定,身体结实,看起来不好对付。
   
    “不下车,就把你们的金银珠宝都留下!”红胡子凶相毕露,准备动武。
   
    曹靖华和同学们立刻站起来,做好应对不测的准备。
   
    就在这时,一列火车从北边开了过来。曹靖华等人趁机飞跃而上,跳到了尚未停稳的火车上。贼心不死的红胡子也紧跟上来。
   
    双方的争执惊动了列车工作人员,曹靖华和同学们被叫进了车务室进行盘查。一个没戴任何标志的列车员问他的身份,曹靖华拿出新闻记者证给他看。
   
    “到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西部在线 2011年6月16日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