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名人名家 >> 浏览相关信息

伏羲传说的历史演变及其文化内涵(5)

2013/7/23 18:13:14 点击数: 【字体:

,其基本内容及其内涵渗透于中华文化的众多层面和领域。

  第一,中华本源文化。伏羲是中华民族的创世英雄、华夏始祖与人文初祖,伏羲时代正处于中华先民告别洪荒,迈向文明的中介点。探讨中华文明起源及其原生面貌,了解中华民族在远古时代的社会发展和文化生态,伏羲事迹及其文化创造活动,既是我们探索历史真相的参照和线索,其本身也构成中华文明生成的重要内容。近年来考古学关于中华文明起源所取得的令人瞩目的成就,正在愈益清楚地将伏羲时代中华文明的原生面貌展示于世人面前。我们从伏羲文化的内容中,当可窥知中华文化的原初形态。

  第二,民族文化。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呈一体多元格局。伏羲为华夏始祖,无论是传说时代的不少非凡人物、部族与方国,还是古今属于祖国版图的大多数民族,都公认伏羲为其始祖,自认本民族为伏羲氏族的后裔或支系。因此,“龙的传人”为中华民族所共享,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代称,龙图腾以及与之相关的龙蛇图案在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东海之滨、西北高原均有大量发现。“龙”已成为中华民族的族徽和“胎记”,伏羲文化无疑是中华各民族寻根的归宿和母体。所以,学术界已有人提出用时代更早、更具广泛性、民族代表性的“华夏”取代晚起的“炎黄”,或以前后相继、代表不同时代的人文初祖伏羲、黄帝之简称“羲黄”,以代替“炎黄”,称中华民族为“羲皇子孙”。这种提法较“炎黄”更具科学性和感召力。

  第三,哲学文化。伏羲的文化贡献之一是造书契、画八卦。八卦成为中华先民理性思维和科学思想的结晶和高度智慧的标志。由八卦而《周易》并由此形成的易学思想与体系,是中华民族解释世界、认识自然、规范社会人伦的钥匙与百科全书。八卦与易学体系在哲学层面上既是中华民族认识世界、指导人类社会发展的解释系统,也是一个操作系统。因而,这一完整严密、富有民族特色和阴阳变异、和合大同的辩证思维理论和逻辑方式体系,深刻影响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式和文化进程。在文化层面上,八卦与易学体系,是长期占据正统文化的儒家学说,与儒学并立而存的道家文化,在民间社会有广泛基础的巫术占筮等神秘文化的活水源头。所以,八卦符号与易学思想,实乃中华传统文化的源泉与核心。

  第四,民间民俗文化。远古神话的传承流播,其去向一是哲学化,二是历史化,三是仙话。与伏羲乃至女娲事迹相关的传说,与此三途均有关系。于是,伏羲之感生神话、兄妹成婚、洪水故事、葫芦神话、龙图腾与龙文化、龙蛇禁忌、八卦符号与各项创造发明,都伴随伏羲文化的泛化而进入民间文化体系和依附于民俗习尚之中,并在民间文化与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成为其发展演进中最具持久魅力的“元素”和动力。如以伏羲、女娲故事为例,有人从民间搜集的汉民族230 例兄妹婚神话中,发现婚姻对象“兄”或“弟”是伏羲的有62个,“妹”或“姐”为女娲的有42个,其中“兄妹”是伏羲和女娲的有38个。在150多个少数民族同类型神话中,“兄弟”是伏羲的有22个,“兄妹”为伏羲、女娲者有4个。[19]这充分反映了伏羲、女娲兄妹婚神话的广泛性,也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伏羲、女娲事迹在民间文化与民俗文化中的持久性影响。

  除了上述诸层面与领域之外,伏羲文化还涉及科技文化、制度文化、艺术文化、宗教文化等内容,兹不赘列。

  通过对伏羲传说的历史考察,伏羲时代的推论和伏羲文化基本内涵的揭示,使我们清楚地看到,伏羲及伏羲文化,既是中华文化的本源和民族文化的母体,又是中华哲学体系、神秘文化与民间民俗文化之宝库。伏羲文化亦即龙文化从物质世界到精神领域,从上层文化到民间习尚,几乎无所不在,深深根植于中华民族的心灵深处和意识领域。[20]因此,伏羲文化对揭示中华文明起源和中华民族的形成,具有独特魅力与价值;它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和文化意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与源泉。在中华文明演进和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伏羲传说与文化,是凝聚中华各族,孕育民族精神,塑造国民性格,开发民族智慧,推进民族复兴的“元素”和动力,具有永不枯竭的亲合力、感召力和纽带作用与规范功能。

  参考文献:

  [1] 苏秉琦 . 中国文明起源新探[M] . 北京 : 三联书店 , 1999 .

  [2][7] 高有鹏 . 论中国神话时代的基本划分[J] . 河南大学学报 , 2002,(5) .。

  [3] 顾颉刚 . 古史辩[M] . 上海 : 上海古籍出版社 .

  [4] 湖南省博物馆 . 长沙子弹库战国木椁墓[J] . 文物 , 1974,(2) .

  [5] 董楚平 . 中国上古创世神话钩沉——楚帛书甲篇解读兼谈中国神话的若干问题[J] . 中国社会科学 , 2000,(5) .

  [6] 张光直 . 中国青铜时代[M] . 北京 :三联书店 , 1983 .

  [8] 王大有 . 颛顼时代与濮阳西水坡蚌塑龙的划时代意义[J] . 中原文物 , 1996,(1) .

  [9] 刘蔚华 . 龙文化根源的考古探索[J] . 中州学刊 , 2000,(3) .

  [10] 仓林忠 . 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之辩[J] . 盐城工学院学报 , 2002,(1) .

  [11] 吴海文 . 中原古代文明起源新解——从伏羲文化的地位和作用谈起[J] . 周口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2002,(3) .

  [12] 张一方 . 中华民族远古的三次大统一[J] . 湖南城市学院学报 , 2003,(1) .

  [13] 朱成杰 . 红山文化研究的新发现——牛河梁红山文化庙、坛、冢的八卦布局[J] . 辽宁师专学报 , 1999,(1) .

  [14] 甘肃省博物馆 . 丝绸之路——甘肃文物精华[M] . 1994 .

  [15] 王彦俊 . 试论伏羲氏族文化[A] . 伏羲文化[C] . 北京 : 中国社会出版社 , 1994 .

  [16] 龚平 . 伏羲始作八卦考[J] . 东南文化 , 1997,(4) .

  [17] 刘雁翔 . 伏羲庙志[M] . 甘肃文化出版社 , 2003 .

  [18] 董立章 . 龙、凤、虎天族及濮阳西水坡大墓[J] . 中山大学学报 , 2002,(2) .

  [19] 杨利慧 . 伏羲、女娲与兄妹婚神话的粘连与复合[J] .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 1997,(6) .

  [20] 雍际春 . 伏羲神话传说的文化价值[J] . 甘肃高师学报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甘肃网 2012-05-25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新浪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