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河南一老师迷鱼骨画 满街收鱼骨拼绘清明上河图

2014/7/17 16:24:09 点击数: 【字体:

    南方网讯有人捡餐桌上吃剩的鱼骨拼绘名画,这可不是个笑话,住在天河石牌村中的刘惠荣女士一直在默默创作她的鱼骨画。至今,她耗时两年用上万片细碎的鱼骨拼出了《清明上河图》的局部。

    年过五旬的刘惠荣住处藏在石牌村弯弯曲曲的街巷中,是一幢村民的自建楼。她把记者领上5楼的小房间后,小心翼翼地用刀片划开画框外的报纸,一幅精美的《清明上河图》局部就展现在记者面前,画中的人物、风景栩栩如生,线条细腻。乍一看,记者很难辨清画是用什么原料拼绘成的。刘惠荣告诉记者,大大小小的线条、色块其实都是鱼骨头,在这幅画上,足足沾了上万块细碎的鱼骨头。

    据了解,刘惠荣早年是河南一家中学的美术老师。1988年后,她偶然受启发迷上了用鱼骨头来作画。因为觉得南方鱼种丰富,不用为作画原料发愁,于是1994年她来到了广州。客村、康乐村直到现在的石牌村,她一直租房居住,生活简单,一心作画。

    刘惠荣说,曾经有一段时间,她和几名热心的助手走上街头,跟餐厅老板打招呼收集客人吃剩的鱼骨头,再腥再臭也不怕,能拿回屋里就是宝贝。用弄到的鱼骨头拼绘成画前,刘惠荣会用化学药品浸泡鱼骨,除去脂肪以免被虫蛀。据介绍,鱼骨头的不同部位有不同的用处,如鱼尾骨,截成一段一段后,粘在画布上便成了琉璃瓦;相对粗长一点的鱼肋骨,可以做成船桨或者树干;细微如毛发的小骨,则可排列成水中荡漾的波浪……每次动手前,刘惠荣都要对着一堆鱼骨头苦思冥想,考虑如何让一块块骨头在画面上“对号入座”。

    刘惠荣说,这些年来她“隐居”在广州的城中村里,创作了近300幅鱼骨画。这些画她视若珍宝,既不出售盈利也不送给朋友。她说,在自己百年之前,如果一些专业博物馆有兴趣,她愿赠送给它们收藏。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南方网(2004-09-02)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