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巧手慧心制香囊 熏香日佩心身盈

2013/6/26 9:33:08 点击数: 【字体:

巧手慧心制香囊 熏香日佩心身盈
 

    说起香包,很多人并不陌生,每到端午,大街小巷都有卖香包的商贩或民间艺人。在采访民间工艺美术家李德慧之前,我对香包的理解,也停留在大众的认识上——那些外表绣以各种图案,里面填充丁香、雄黄、艾叶末、冰片、藿香、苍术等具有芳香除湿功效的中药材粉末的工艺品,因为形状像包,填充物又有香味,故称香包。

    待参观完李德慧的家庭工作室,被各种造型的香包震惊之余,我才明白,原来,香包可不仅仅是个“包”,除了实体型香包,没有填装料的各类刺绣工艺品都可以归到香包的行列,香包范围的扩大,既反映了历史的演进,也凝聚着劳动妇女的智慧。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俗文化的变异,传统的香包工艺不仅其文化内涵少为人知,其故有的香包形式也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审美需求,如何使传统的香包工艺不受民俗节令局限,而像任何工艺品一样,迅速走进现代人的生活,成为旅游文化工艺品的亮点?李德慧在这方面做了许多努力和尝试。其在继承传统香包的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大胆革新,创作出了许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作品。2011年,李德慧香包技艺先后被列入郑州市以及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记者 苏瑜/文 张翼飞/图

    关于制作 无心插柳柳成荫

    “我没有多少文化,也没有受什么专业训练,只是在很小的时候,在学校有类似于现在的劳动课的课程,当时叫做劳作课。在课上老师教了一些缠综子这样的基础知识。”

    李德慧1939年出生于甘肃兰州市,那个年代的女孩儿,还保留着跟母亲等长辈学做女红的传统。与众不同的是,喜爱美术的李德慧把独特的审美和艺术感觉应用到了自己的手工上。

    “平常没事了,就拿出来针线鼓捣鼓捣,后来慢慢的,喜欢到了一种痴迷的程度,家里很多东西都加入了我的创作,女儿的衣服上也有我的杰作。”在那个服装统一的年代,经常有人评价她女儿的衣服有艺术性。

    “改革开放以后,省妇联到我们学校动员大家制作玩具。当时我在教务处当秘书呢,就好像是被唤醒了一种感觉,当时我就坐不住了,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这门民间艺术。接着就是亚运会来了,亚运会来了以后,我就利用业余时间做了一套能代表中国的东西捐献了出去,没想到人家不但收下了,还给了我很高的评价。”

    1990年,亚运会在北京举办。李德慧把由94个绣球、香囊组成的特大型的香荷包送到北京,亚运会组委会特意为它做了一个大柜子,并把它放在了捐赠品陈列室里。之后,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李德慧又制作了一个布制工艺品“菜篮子”。这件作品被评为迎接“世妇会”的妇女手工艺品一等奖。

    关于风俗 各地都有端午香包

    关于香包,民间称谓甚多,如香袋、香荷包,古时又称香囊、香缨。香包在《诗经》的一些篇章里已有描述,说明早在约3000年前就有了香包。《礼记》云:“五采谓之绣。”香包用青、赤、黄、白、黑五色丝线刺绣而成,色彩绚丽,自然有装饰衣着、把玩欣赏之审美功用。《礼记·类则》载,未成年男女,晨昏叩拜父母必须佩戴香包,说明香包还有礼仪作用。

    据了解,目前中原一带的乡村里还仍保留着端午缝制各种香包、绣球的习俗,姑嫂妯娌全上阵。老年人佩戴桃形香包以示长寿,儿童佩戴“鸡食五毒”“虎踩五毒”“小扫帚簸箕”香包,青年男女多佩戴生肖香包。在河南豫北地区还有一种“喜钱”香包,以五色线缠绕,内方外圆,用红线将多枚喜钱串挂在一起,多为男女新婚时,女方的陪嫁之物,以阴阳相合的内涵来祝愿新婚夫妇早生贵子。

    李德慧介绍说,她的家乡兰州还有抢荷包的习俗。“我小时候过端午节这天的热闹盛况至今仍记忆犹新:早晨,我的弟弟妹妹佩戴着我做的荷包随我上街,只见男女老少胸前腋下腰带等处都佩戴着五彩绚丽的香荷包。荷包大都挂在小孩儿的背上,以五毒的形象较多。大街小巷用艾水泼街。卖艾叶的、卖粽子的、卖香荷包的,叫卖声响成一片,记得是一些顺口溜之类,相互对着喊,人们笑声一片。”

    关于创新 在传统的基础上发挥

    退休后,李德慧更加专注于对香荷包制作技艺的潜心研究,自费多次到广西、陕西和甘肃等地考察民间布制工艺品,不但吸取传统艺术精华,更大胆加入创新。李德慧认为继承和弘扬民间艺术并不等于墨守成规,只有创新才能发展,只有发展才能弘扬。但创新也绝不能丢掉传统,必须先踏踏实实向传统民间艺术学习。“青蛙卧莲”就是老人在吸收河南南阳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增加了一些民间故事传说完成的。

    李德慧经多年潜心研究制作的布制工艺作品“珠绣彩球”、“君子兰棕球”、“长命锁”、“春蚕”、“荷花”、“古钱币”、“葫芦”等几十个品种,多次在省内外参展参赛并数次获奖。她创作的精品“珠绣彩球”,在传统绣球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具有了现代的气息。它以米珠绣制图案为主,选用了色彩鲜艳的锦缎为原材料,用丝带、彩珠装饰点缀,使整个绣球色泽艳丽,立体感强。

    “君子兰粽球”是李德慧的另一个精品,它结合现代美术的色彩过渡,经过了细节的修饰及工艺处理,极其逼真。其创作源于家里的一盆君子兰开的花朵。在完整地保留传统的基础上,把美丽鲜艳的君子兰花活生生地长到了粽球上,可观赏享受它美丽动人之处,色彩的创新给了它生命。

    “我的几十个品种,每个作品的创新都有讲究,有内涵,有追求。”李德慧说,在国家启动弘扬民族精神、抢救民间文化遗产工程的大背景下,各种民间工艺品涌现,形成百花齐放的场面。但也有一些缺乏美感的东西混入其中。取其精华,这样的传承才有意义。

    关于传承 呼吁民间手工艺进校园

    因为经常到学校讲座,李德慧对香包如此受欢迎欣慰不已。她把自己的很多想法写成多篇学术论文,还把讲座时电视台拍的片子综合到一起做成教学片。2008年,凝聚了李德慧多年心血的《端午女红》由河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书中详细记录了其制作民间工艺品的方法。

    “经常有人来找我学习香包制作技巧,我觉得光凭口说,乱七八糟不成系统,用文字和视频的方式不仅能规范教学,还更方便传播。”李德慧说,希望文化部门和教育部门能够合作,把民间手工艺引入校园,尤其是小学校。“我就是小时候在学校接触了这些东西而喜欢了一辈子。我之前也在郑州多所小学教授过,两节课下来,孩子们就能缠出非常漂亮的粽子,看着他们兴高采烈的样子,我也觉得高兴。”

    因为身体的原因,李德慧近年来已经很少参加活动。9月28日在河南省艺术中心艺术馆开幕的2012年首届河南省民间艺术之民间布艺、民间泥塑类精品展上将会有她的作品出现,喜欢的观众可以前往欣赏。【原标题:巧手慧心制香囊 熏香日佩心身盈】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郑州晚报 2012-9-7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担心手艺失传 “面人奶奶”免费传艺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