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朱仙镇木版年画

2013/4/24 18:02:40 点击数: 【字体:

 
    河南省开封市位于豫东平原。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距开封城南二十多公里的朱仙镇就已有了木版年画。明清两代,朱仙镇的木版年画十分兴盛,作坊最多时达三百余家。清末民初朱仙镇木版年画开始衰落,大多数作坊迁回开封市内,于是开封又成为朱仙镇木版年画的生产与销售中心,城内出现了“天成”、“云记”、“汇川”等名噪一时的老字号年画作坊。1949年后,开封市先后成立了开封年画社、河南朱仙镇木版年画社等团体机构,对木版年画的传统工艺进行挖掘、整理。
  
    朱仙镇木版年画十分讲究用色,以矿物、植物作原料,自行手工磨制颜料,磨出的颜料色彩十分纯净,以之印制的年画明快鲜艳,久不褪色,构图饱满匀称,线条简练粗犷,造型古朴夸张,艺术风格独特。年画题材多源于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神话传说和戏曲等,种类繁多,形象生动。
  
    现在开封已挖掘、整理出年画老版二百二十余块,重新印制历史老版年画三百多套,并编印了《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精选》、《朱仙镇木版年画珍藏本》、《朱仙镇木版年画故事集》等,为保护传统木版年画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但是,目前大多数老艺人年事已高,其技艺无人传承,特别是传统的矿、植物颜色磨制方法已鲜为人知,如不及时加以保护,朱仙镇木版年画制作技艺很可能会彻底消亡。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木版年画的鼻祖。主要分布在开封朱仙镇及其周边地区,天津杨柳青、苏州桃花坞、山东潍坊等地年画都受其影响。它用色讲究、色彩浑厚鲜艳、久不褪色、对比强烈、古拙粗犷、饱满紧凑、概括性强等特征。以传统技法构图,画面有主有次,对象明显,情景人物安排巧妙,表现出匀实对称的美感。
  
    朱仙镇虽然是个小镇,在古代却名列中国四大古镇之一。特别是北宋末年岳飞曾率军在这里大破兀术的金兵,朱仙镇更为国人所知。为纪念岳家军的功绩,在朱仙镇建有一座规模不小的岳王庙。北宋年间,每逢过年过节,特别是过春节家家户户贴门神已成为一种风尚。以祈求人寿年丰、吉祥如意、招财进宝、镇邪除妖。后来北宋没落、灭亡,开卦几经战乱,木版年画便衰落下来。到了明代,开封年画虽然又获复兴,但已逐渐转移到朱仙镇。明朝末年洪水泛滥,开封被淹没,百业俱废,朱仙镇便成了木版年画的中心。明、清时期,朱仙镇就有300多家木版年画作坊,其作品畅销各地,于是开封地区的年画被统称为“朱仙镇木版年画”,影响深远。
  
    朱仙镇木版年画有五大特点:一是线条粗犷,粗细相间;二是形象夸张,头大身小;三是构图饱满,左右对称;四是色彩艳丽,对比强烈;五是门神神码多,严肃端庄。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那些大大小小的门神画中,两位武将或衣着不同,或形态各异:步下鞭、马上鞭、回头马鞭、抱鞭、竖刀、披袍等,不下20种样式。除此之外,还有各种文武门神。文门神有五子、九莲灯、福禄寿等;武门神常是戏曲中的忠臣义士和各类英雄好汉。不同人的房门常贴不同内容的门神:已婚子女辈房门贴天仙送子、连生贵子、三娘教子;中年人房门贴加官进禄、步步莲生;老年人房门贴松鹤延年和寿星之类;少年儿童居室房门贴五子夺魁、刘海戏金蟾等。
  
    《东京梦华录》记载:京城开封“近岁节,市井皆印卖门神,钟馗、桃板、桃符及财门钝驴,回头鹿马,天行贴子……”门神在宋代称为“纸马”、“纸画儿”。
  
    翻开历史长卷《清明上河图》会看到“王家纸马店”门前门神画“皆于当街,用纸衮叠成楼阁之状”清晰可辨。北宋门神画在中国绘画史上首开了木版年画的先河。
  
   《岳飞与朱仙镇》 一书载:“红纸门神系旧习过新年之消用物,为镇中最著名特产。往昔盛时,业此者三百余家……”
  
    明代中期到清初,朱仙镇有木版年画作坊三百多家,生产门神、红纸等。风格粗犷浑厚、构图饱满、色彩鲜丽、造型夸张。品种有武门神、文门神、神像图、戏出和挂笺等。武门神又分将军、武财神、勇士型等;文门神又分祈福、童子和辟邪型等。印制手法主要是雕版水色套印,一般为六版一套,有的多至九版。色彩以暖色为主。多数人物脸部采用白脸、红眼皮,这是它特有的装饰手法。在印刷时采用透明水色,套版印刷后,色彩中微显木纹,突出了木版年画的艺术特点。  “门神门神骑红马,贴在门上守住家;门神门神扛大刀,大鬼小鬼进不来……”这是一首流传久远的民谣。而“门神”就是年画!
  
    当一颗心随“门神”骑着红马从遥远的地方踏歌而来,我感动!感动她的源远流长、风雨兼程。我骄傲!骄傲她的出生地就在咱们开封。
  
    说起木版门神的起源,先听老辈人讲一个古老的传说……
  
    当年,秦王李世民率兵攻占了开封。当地父老向他诉苦:连年的打仗城中夜里闹鬼,百姓的日子没法过了。当晚李世民也连连被噩梦惊醒,不能入睡。大将秦琼、尉迟敬德得知后,一个手持双锏,一个紧握金鞭,威风凛凛分站在门旁,夜来无事。李世民灵机一动,令谋士画了秦琼、敬德像贴在两扇城门之上,以保百姓平安。
  
    朱仙镇一位巧木匠来到开封,看到城门上将军的画像,回去后把两人的像刻在梨木版上印成门神。木匠的门神画供不应求,后来门神发展成供喜庆节日张贴的年画。从此,朱仙镇年画一举成名。
  
    传说归传说,史载:中国木版年画最早出现在北宋时期的开封。
  
    清中叶以后,黄河在中原一带多次泛滥,朱仙镇受灾严重。至20世纪初,镇内年画商号仅存70余家。
  
    民国初年,朱仙镇经济萧条,商业锐减,年画作坊只剩下40余家。 抗战前夕,年画行业为了生存,多迁往开封城中的书店街、大南门里、西大街、东大街、土街一带。
  
    1938年,日军侵占了开封,使古城百业凋敝,年画商号相继倒闭或转行。到解放前夕,年画作坊在开封地区所剩寥寥无几……
  
    1949年共和国成立。一批美术工作者和年画艺人创作出了歌颂和平、胜利的新年画。 60年代初,开封组织起一批老艺人,开始了搜集古版年画和创作刻印新年画的工作。“文化大革命”的特殊时期,文学艺术遭到摧残,很多木版年画及老版被付之一炬。
  
    80年代以来,开封和朱仙镇成立了木版年画社和研究会,并恢复了数家门神老字号。2004年9月,“中国朱仙镇年画博物馆”的大牌子挂在了朱仙镇大关帝庙的大门旁……
  
    一部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历史折射出中国历史的沧桑。千百年来,它随着岁月跌宕起伏,令后人的思绪也如此悠长……
  
    作家冯骥才先生说:“中国农耕的文明跟大自然的节律有关系。过年的时候,更多的理想和愿望要进入人们的心灵里边,这种心理就体现在年文化里。中国年文化有一个特点,就是把生活尽量地理想化,使理想更多地生活化,它反映到了年画里面。年画的文化信息量很大,有大量的吉祥图案;有各种各样的民间故事、传说;有大量的文化符号,这方面没有一种中国艺术可以和年画相比!”
  
    朱仙镇木版年画以线条粗犷奔放,情节概括简练,构图饱满匀称,形象古朴生动,色彩浑厚强烈的鲜明特色,在全国诸多年画流派中独树一帜。
  
    朱仙镇木版年画中最多的就是门神,门神中以秦琼、尉迟敬德两位武将为主。《马上鞭》中两位将军一手持鞭、锏,一手勒马缰,形象威严庄重,气宇轩昂。新年伊始,千家万户贴饰院宅大门以避灾驱邪。以秦琼、敬德为题材的门神画有20余种不同规格和样式,这是朱仙镇木刻门神的精品,最受群众喜爱。
  
   《钟馗》是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又一代表作。
  
    取材于终南山道士钟馗除鬼的故事。画中钟馗龇牙瞠目,满髯胡须,怒发冲冠,极富装饰效果,俗称魁头。人说这类人物能降伏恶鬼威赫魑魅,镇护家宅消灾避邪,故称“镇宅钟馗”。“镇宅钟馗”在中国百姓中特有人缘!
  
    时至今日,各种版本、不同包装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精品不断问世。中原大地哺育出的带着泥土气息,透着纯正民风的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显示出生命的活力!
  
    一代文豪鲁迅先生曾这样说:“河南朱仙镇年画……刻线粗健有力……不染脂粉,人物无媚态,很有乡土味,具有北方年画的独有特色。”当年鲁迅先生的话十分精确,应该是朱仙镇木版年画艺术的精髓。
  
    开封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制作工艺十分讲究,千百年来,他们世代承袭、师徒相传沿用至今……
  
    木版年画雕版十分关键。一块好的雕版既保持中国传统线描绘画的笔锋和力度,又体现木版年画之木味。一幅上乘的雕刻主线版就是一幅独立的艺术品。
  
    普通年画以黑、黄、红、丹、绿、紫6色,先淡后浓,依次套印而成。高档年画与神像画人物之眼眸、胡须、服饰需加套水墨、金粉、套色可多达9遍。朱仙镇木版年画是刀与版的对话,色与纸的对话,更是年画艺人与传承在对话,人与岁月在对话……
  
    “沙沙、沙沙”的印刷声催着染色后掀动的年画,使人感到一页页翻过的日子……朱仙镇木版年画有着鲜明的地域文化特色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它所表现的题材和内容与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信仰一脉相承。
  
    据统计,开封及朱仙镇年画艺人创作的老版年画大约有500多种。迄今幸存的历史老版约有100多种。众多历史名店著名商号印记着时代的烙印——“二合永”、“天成德”、“二天成”、“天义德”、“万同”、“万通”、“敬德永”、“天顺德”、“高德隆”、“天信德”、“云记”、“汇川”、“泰盛源”、“福盛长”……品读着这些老店的名称,如同品读着一本厚厚的朱仙镇木版年画的史册,真有一种沧桑的感受……
  
    木版年画对于民间艺人来讲:是老辈儿传下来的,不能放弃!他们把印制年画看得很重很重。毕竟,这源自民间的吉祥物是不可替代的。民间艺人讲不来什么大道理,但他们在沉重和辛劳中,为中国民间文化的传承默默地耕耘着。
  
    2002年10月,世人瞩目的“首届中国木版年画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中国木版年画大联展”在古都开封、历史名镇朱仙镇举办。这项活动被称作“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历史性的开端和发动。而木版年画抢救成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抢救工程”的龙头工程。
  
    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年画的源头。至今仍存留着传递久远的人类文化记忆和信息的功能。朱仙镇木版年画所具有的社会学、文化学、民俗学、美学等多方面的价值,被视为中国民俗文化的瑰宝当之无愧!
  
    朱仙镇木版年画作为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抢救工程,要抢救的是人才,是老版子,是原汁原味原生态的手工技艺。但往深处说,要抢救的最重要的应是对朱仙镇木版年画内涵的解读!是对待中国民间文化遗产的观念意识!历史名城文化先行,朱仙镇木版年画是中国民间文化一张珍贵的名片,当然,她也是咱开封发展文化产业的无价之宝!
  
    “门神门神骑红马”,朱仙镇木版年画任重道远……
  
    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该遗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朱仙镇木版年画研究所主要从事朱仙镇木版年画的传承、发展、保护和交流,现已恢复传统年画图案150余套,并积极开发新题材,为传统文化的发展注入新的生机。期盼社会各界给予支持,为保护和发掘民族文化而努力。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互联网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