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任星航,至情至性钧瓷魂

2012/7/30 15:58:50 点击数: 【字体:


    中新河南网许昌电

    捧着最正统最晶莹的钧瓷之魂

    和父辈的殷殷托付

    穿过宋元尘雾   明清烟云

   一路走来
 

    纵然“片钧无价”日渐遥远

    “皇家专用”成为传说

    仍以虔诚挚爱做胎

    至情至性作釉

    在造化之炉内岁月如歌中

    窑变万千精彩
                         ——题记
 
    世家子弟家传技 
 
    陶瓷工艺各国都有,各有所长,却以中国为最好,英语中CHINA既是中国,又是瓷器;在中国瓷类之中,又以禹州神后的钧瓷为最,其胎质坚固敦实,造型端庄典雅,釉色艳丽绝伦,气韵含蓄凝重,夺天地造化之功,达天人合一之妙 。
    在河南禹州,有一位钧瓷世家子弟,身怀家传绝技,更有创新钻研之能,做出来的东西上追宋韵,备受推崇,却只把精力放在钧瓷工艺的研究上,被人们成为“至情至性钧瓷魂”。
 
     他的名字叫任星航。
 

任星航,至情至性钧瓷魂

 
    在禹州的钧瓷窑工之中,任氏家族是最重要的一支。到任星航这一代,已是任氏第五代传人。他的父亲任坚,是禹州钧瓷界一位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人物,《钧瓷志》中用了“为振兴钧瓷事业不遗余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考语来评价他的功绩。
 
    原来始于唐盛于宋的钧瓷,自唐宋以后的帝王都将她列为御用珍品,每年只准生产三十六件,直到清朝才传入民间。后由于战乱,整个钧瓷生产陷于停顿,古代所用的柴烧窑炉,由于年代久远工艺也已失传。清末明初的“炉钧”窑炉,又是容积太小,所以“钧不过尺”,不能烧大件器皿。
 
    任坚对钧瓷炉进行了创造性的改革,研制发明了倒焰窑,隔焰瓷窑等功能优良的窗炉,其容量从一立方米到六立方米,使钧瓷烧成从每窑一件发展到每窑一次上百件,为窑变艺术提供了有利条件,钧瓷作品红里透紫,紫中泛青,青里带绿,相映生辉,乳光玉润,图画精妙,浑然天成。同时还用方解石代替柴灰,研究发明了新的釉料配方,改变了千百年来一直沿用的柴灰釉的历史,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质量也减轻了上釉工人的痛苦。发明在当时陶瓷界震动很大,有人想垄断此项技术,向任坚提出要高价买断,任坚不为利动,毫无保留地将钧瓷炉向乡亲们推广,将配方向陶瓷界公开。一九五七年国家恢复钧瓷生产,成立了禹县钧瓷厂,即由任坚负责主持全面技术工作。
 

任星航,至情至性钧瓷魂

任星航,至情至性钧瓷魂

       
    任星航从15岁开始跟着父亲学建窑、修窑、设计窑,无数次,他站在钧瓷窑炉前,透过观察孔看那跳动着的火焰。一个星期天,父亲带他出镇上山,给他讲钧瓷工艺的细节,并拣了两块有平面的砖头大小的石块,到河边蘸水相互磨。石头是好磨的?父子二人交替着磨,终于把石头磨得平滑如镜。两块石头合在一起,严丝合缝,拿着上边的一块一提,就把下边的一块带了起来。父亲说:“如果砖有这么平,砌出来会歪吗?建的窑质量能差吗?”父亲任坚用这个办法让任星航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从那以后,任星航一直用这个方法检查修建窑炉的质量,拿起上面的砖,得带起下面的砖来,以证实中间没有空隙。
 
    钧瓷技术,窑变是其精魂所在。钧瓷的前生是土,土呵,价值几何?一经烈火,身份何止千百倍?炉火,就像是点石成金的手指。火的艺术离不开燃料,离不开窑炉,而窑炉的构造是否合理、性能是否优良,直接关系到燃料能否有效利用,也就直接影响到窑变艺术的形成。因此成年后的任星航在窑炉方面做了许多扎实深入的研究工作,然后才情如春水横溢,发明创造喷薄而出: 1981年,研制设计的双孔隔焰瓷窑,开创了日用瓷无匣钵烧制的先例;1993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成功设计建造了液化气烧钧窑,用液化气取代传统的煤燃料,完成了钧瓷烧造史上燃料的一次革命;1997年,设计划棍式隧道钧瓷窑炉;2000年,再次对钧瓷窑炉进行改革,推出了煤与液化气混合烧制钧瓷技术,并在钧瓷釉料研究上多有建树,而所有这些,任星航并没有关起门来自己用,而同父亲一样,无偿的在禹州及周边地区推广应用了。
 
     为伊消得人憔悴
 
    任星航是把钧瓷当作珍宝看待的,他觉得祖先给留下这么好的文化艺术,后辈没有资格轻视、不恭、亵渎,只能努力。因此从选料、配釉,一直到烧成,他都是抱着对待珍宝的虔诚心情,全身心地投入其中,象教徒们对神对佛那样,小心翼翼,毕恭毕敬,不敢有一丝的大意和懈怠。
 
    禹州至今流传着一个美丽的传说。北宋年间,宋徽宗做了一个梦,看到一对红似朱砂、鲜似鸡血、晶莹透亮的花瓶,于是下令命禹州的窑工为其烧制。可是,谁又能烧出只在皇上梦中出现过的宝瓶呢?皇上怒杀了一个又一个窑工……这时,一位美丽的姑娘挺身而出,投入到熊熊的炉火中,一对鲜红瓷瓶终于烧制了出来。皇上得到宝物,自然满心欢喜,又想让窑工烧出同样美丽的花瓶来。这时,姑娘托梦给他们,仿照自己的躯体建造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就可大功告成。窑建好后,在这座窑里烧出了“入窑一色、出窑万彩”的钧瓷,献给了皇上。后人为了纪念这位姑娘,把她尊称为“金火圣母”。
 
    传说是有深厚的现实基础的。1974年,在禹州城东的宋钧官窑遗址发掘现场,文物考古人员惊奇地发现,为皇上烧制传世宋钧的窑炉外形真的是呈双乳状。这是全世界唯一一座双乳状火膛窑炉。
 
    然而,任星航这位中国古陶瓷艺术大师,说起宋代双乳状火膛窑,心中却有隐痛。双乳状火膛窑是北宋能工巧匠根据历代窑炉特点创造的专为皇室烧造钧瓷贡品的窑炉。但是随着宋室南渡,这种柴烧钧瓷工艺从此失传。由于没有任何文献资料,唯一的古窑遗址残缺不全,仅存地下部分。对于它是否真能烧制钧瓷以及如何烧制,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比如,一位来自大洋彼岸的学者,认定柴烧不能达到1300℃的高温。所谓的传世宋钧,其实是元代烧制的。面对专家的质疑,美丽的传说也变得苍白无力,为了维护钧瓷的尊严,任星航决定,倾尽全力,也要解开这一千古之谜。
   
    为了研究方便,一九九九年初,任星航借钱创办了星航钧窑。结果年底不但归还亲朋友们的借款无望,且周转资金紧张得连购原料、给工人发工资都无能为力。他的好友、师兄郑群彦再次伸出援助之手,筹措了六万元的资金,让他购买原料,渡过难关。然而这样的钱也被一位骗子骗走了。任星航欲哭无泪,抬头向天,心想自己半生堂堂正正,上不愧于天,下不愧于地,没有做过半点损人利已之事,怎么遭受如此的劫难?挺过难关后,2004年秋,任星航自筹资金30万元,兴建了一座仿宋代双火膛钧窑,复原它的整个烧制过程。
    
    这座窑炉的地下部分,根据宋钧官窑遗址而建,地上部分,由于遗址已毁,任星航根据多年来的窑炉经验,几易其稿,精心设计而成。首次装窑那天,星航钧窑举办了神圣、简朴的点火仪式。当火炬在一双双一直关心、支持此事的朋友手中传递时,每个人的心中都充满了期盼,也充满了疑问。失传千年的柴烧工艺,能像火炬传到今人的手中吗?奇迹诞生了,漫长的18个小时等待后,窑内最高温度达1300℃,共用柴4000多公斤。住火,窑门打开,几件仿宋官窑钧瓷,仿佛穿过1000年的时空隧道,终于成功了来到人们面前。还没等窑内的温度降下来,任星航带着厚厚的隔热手套,把一个个冒着热气的匣钵抱出来。自此,与钧瓷发展史有关的那段公案,画上了句号。河南省文物考古所原所长,主持发掘宋钧官窑遗址的研究员赵青云在现场激动地说,此情此景,真是千年等一回。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新网河南网 作者:衡山 2005-10-26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