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顽强的松柏、绽放夺目的菊花、挺拔秀丽的竹子,白玉般温润的色泽、栩栩如生的造型。走进原周口军分区司令员魏家盛的家中,墙上挂满了由他创作的一幅幅别致传神、构思巧妙的绘画作品。但不同的是,这些绘画并非由笔墨创作,而是由一根根鱼骨和一片片鱼鳞拼接而成。
画质精美讲究挺多
“鲫鱼秀气的头骨适合做菊花、竹子;胖头鱼那长长的细弯头骨最像兰花的叶子;想鱼骨白玉般剔透的效果就用蒸过的鱼骨;想要斑驳的色彩感最好用煎过的发黄的鱼骨……”魏家盛提起鱼骨画的材料如数家珍。
据他介绍,鱼鳞鱼骨画看起来精巧、秀美,其实作起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儿,选料、清洗、去油、漂白、干燥、打磨、粘贴一步都不能少。据老人介绍,为了使鱼鳞、鱼骨有晶莹剔透的质感,首先要对其进行浸泡清洗,再消毒漂白,最后晒干。
工艺复杂工具简单
魏家盛指着墙上挂着的一幅《岁寒三友》告诉记者,鱼鳞鱼骨画创作虽然工艺复杂,但制作工具却不多。“剪刀、镊子、雕刻刀、毛笔、碳素笔,这是国画的颜料,要捻三次,像梅花的这个叶子,放在那里,捻上去的时候,好像很粉很好了,但等它干了,因为鱼鳞有厚度,还是不行,所以要第二次、第三次。上了三次,就可以了。像这个,已经上了三次了,我要把它刮掉都刮不掉的,越刮只会越亮。每张叶子刮一遍,看上去就水灵灵的。像雨露滋润那种感觉,看上去相当漂亮。”
抢救非遗传统创新
“鱼骨画作为一种古老的艺术加工方法,现在鲜有人进行创作,更谈不上传承。”为了抢救这一我国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近年来,魏家盛与老伴儿潜心钻研、深入探讨、倾力协作,将古老的鱼骨画工艺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制作工艺不断改进和提高。从平面画步入立体画;从素色画步入五彩画;从小型花朵步入大型花朵;从单纯鱼骨画步入与各种国画鸟类相结合;从纯手工制作步入手工与磨具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