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绢烙画艺术家张贵春在自己的丝绢烙画作品前合影留念
丝绢烙画作品《鸡》
栩栩如生的丝绢烙画作品《猫》
一位美术爱好者在观摩张贵春的丝绢烙画作品《最后一颗松果》
说起作画,人们想起的总是纸和笔。但河南省民间工艺大师张贵春却与众不同,他擅长的是用普通的烙铁在轻而薄的丝绢上作画。
来到第二届中国(长春)民间艺术博览会的丝绢烙画展台前,印入眼帘的是一幅幅精致的中国画。但仔细欣赏,却又发现这些画与传统的国画不同,透射出一种西方油画所特有的光和色。其中一幅题为《故乡情》的烙画吸引了许多参观者的目光,画中的两只羊依在一座石磨前,给人一种恬静安逸的感觉。画上的每一道画线都呈现出自然的茶色,充满了怀旧的意味,仿佛把人们带回到了幼时的故乡。
一位头发略长的中年男子走了过来,他用洪亮的声音介绍说:“这就是张派丝绢烙画的特点:继承传统民间烙画勾皴点染的工艺,加上中国画的风格,再融入西洋画的光和色,三者合为一体。”这便是张派丝绢烙画的创始人张贵春了。
传统的烙画往往用烙铁在木板或竹子上作画,是什么让张贵春把烙画的对象变为薄薄的丝绢的呢?“全是因为东北的一场森林大火,让我对烙画的原料又进行了思考。我想没有木板就不能烙画了吗?于是就琢磨着在别的材料上尝试。一开始选择的是宣纸,但宣纸烙画不易保存,容易褪色,于是我想到了易于保存的丝绢。”
但用烙铁在如此轻薄的丝绢上烙画并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比在木板或者竹子上烙画的难度要大得多。经过多年的尝试,经历了多次失败后,张贵春终于摸索出了丝绢烙画的技巧,掌握了这门奇特的艺术。
“在丝绢上烙画讲究速度和技法,快烙适用于写意,慢烙则适于对细节的精雕细琢。光说还说不清楚,实际演示一下就知道了。”张贵春拿出一支烙铁,想当场演示一下,但由于展台上找不到电源,他只得作罢,脸上略显遗憾的神情。这是一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旧烙铁,蓝色的柄上有不少划痕。但就是这支烙铁,却在一张张丝绢上烙下了中国的山水鱼虫。
说到“张派丝绢烙画创始人”这个称号,张贵春不禁欣慰地笑起来。“丝绢烙画是对传统烙画的继承和发扬,是一种创新的民间工艺,是艺术家智慧的体现。”一位在旁边观看的老大爷问道:“这丝绢烙画的装裱一定是个难题,烙完的画肯定容易破碎,这该怎么裱呢?”张贵春回答说:“有难题就得想对策,丝绢烙画是先裱再烙,这样难题就迎刃而解了。搞艺术就得每时每刻动脑筋。”看来这丝绢烙画还真有不少学问。
今年39岁的张贵春对如何弘扬中国民间艺术文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认为,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民间艺术应该与市场挂钩,“追求艺术与追求经济利益并不矛盾”。他主张民间艺术既要高雅,又要大众化;既要有针对专业收藏家的高价艺术精品,也要有针对普通百姓的民间工艺礼品。这样民间艺术才能走向大众,不至于面临失传的尴尬局面。
张贵春希望将来能开一所学校,把这门独特的艺术教给学生,让丝绢烙画一直流传下去。(完)(记者徐驰、马扬)【原标题:一把烙铁画天下——记丝绢烙画艺术家张贵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