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阳刘毛笔历史
2014/7/9 17:10:27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西汉末年,王莽篡权,中原大乱,王莽为赶杀刘氏族人四处用兵,时值南顿县令刘演继任不久只好避难湖北枣阳春陵老家,途中在汝阳鸿隙陂畔一农家避难。王莽追兵赶到,刘演之义子刘彦恰逢有病行动不便,刘縯只有弃子携家眷仓狂而逃。在农人掩护下,刘彦病愈后与该农家女子结婚。后刘縯随刘秀春陵起兵,经昆阳大战后,刘縯因功高被更始帝刘玄杀害。后来刘秀建立东汉政权,四处寻找哥哥刘縯后裔,终于在汝阳鸿隙陂畔找到刘演之后刘彦,由于侄子刘彦长期避乱于村野,对仕途深感不适,却精于技艺,对汉宫中的毛笔大感兴趣,刘彦即被刘秀封为“御笔王”,管理宫廷制笔事宜。刘彦由于疏于宫廷礼仪,屡受排挤,心情郁闷,刘秀得知后问其有何要求,刘彦说愿回家耕田授艺,刘秀无奈同意,将他避难之村封为汝阳刘村,将其生产的毛笔立命为宫廷专用笔,汝阳刘毛笔因此而得名。
在当时,汝阳刘不外传,世人很难见得。到魏晋时期,很多政治书法家对汝阳刘毛笔闻其声而不得见,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千方寻觅到汝阳刘,用《兰亭经》换取汝阳刘毛笔一支。用后得心应手,出神入化,赞叹不已,连称‘妙笔’!从此汝阳刘村被誉为‘妙笔之乡’。并且成为皇宫大臣,历代书法家必用之笔。到明朝时期,明太祖朱元璋下令,将汝阳刘作为宫廷贡品,源源不断,与帝王终身相伴。自明代传入皇宫,成为明清两代的宫廷贡品,被历代文人墨客视为文房上等精品。项城历史文化名人书法家麻坦、千字文作者周兴嗣、民国大总统袁世凯、著名爱国者一代艺苑宗师张伯驹及其夫人大画家潘素等,汝阳刘毛笔都曾伴随他们成就辉煌一生。
汝阳刘承载着长期以来积累的独具一格的文化品质。汝阳刘毛笔精选特定区域的羊毛,狼毫,石獾,汉松尾,紫毫,过冬鼠须等上等原料制作,因此长期以来一枝独秀。其选料一向极为认真,从不以次充好。在选兔毫时,秋毫取健、取尖,春夏毫则舍弃不取;对山羊毫的选取更为复杂,先选长、短、粗、细,然后把羊毛浸在水中,按扁、圆、曲、直峰、无峰,一根根加以组合。想沙里淘金一样淘出所中意的峰颖;狼毫亦要做到刚中有柔,羊毫要做到柔中有刚,紫毫要富有弹性;毛笔成品要达到“尖、圆、齐、健”四德皆备、软硬适中的标准;其外饰,尤其是笔杆的装饰上更极为讲究,根据笔的形状和高、中、低档的要求配之,既美观又大方。刘氏的历代祖先除在家规、族规对经商从业普遍性原则加以规定外,以“ 做笔先做人”为核心,将做人道理,治国道理融入到做笔工艺之中。一百多道工艺,每道工艺都有一首歌谣。教育传承艺人们注重质量、精选用料、修身养性的技艺歌诀,这种歌诀非贤者不得传、智者不能悟,愚钝之人、见利忘义之人即使传授也难会其意。而贤者德其道能长寿,智者会其理能发扬。
汝阳刘始终秉着“交友换心,共建和谐,推进文明,传承文化”的经营理念。虽然毛笔已不是每人必用之工具,但是汝阳刘毛笔逐渐成为一种品位。代表一个人的身份和地位。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汝阳刘笔业艺术网(2009-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