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氏彩绘放异彩 古建筑重生
2013/8/9 10:03:00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中国古建筑之精美,常常用“雕梁画栋”来形容,讲的就是建筑彩绘的技艺,而其中的佼佼者,便属河南的朱氏彩绘。河南的少林寺、白马寺、湖北的武当山道观……无不有朱氏彩绘的作品。内地古建筑专家秦曙光更大赞:“这种工艺可使传统彩绘3D化,除故宫的专家外,只有朱家培养的彩绘师能掌握。”今年4月,朱氏彩绘正式申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香港文汇报记者探访朱氏彩绘当代传人,了解这一技艺的传奇。 ■香港文汇报记者程相逢 戚红丽 实习记者高汇 河南报道
据了解,朱氏彩绘起源于清末,已有100多年历史,历经五代人的精心培育的朱氏家族,形成了其独有的艺术特点,一脉相承至今。是因为其有着百年不传独到之秘,河南省古代建筑研究保护所秦曙光所长表示,朱氏彩绘的绝活“能在几公分的纸和木板上沥出头发丝般的云龙和花鸟异兽,使绘出的图案像浅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 。
云龙武将 泥塑神形兼备
记者在朱氏家族女主人陈学兰的家里看到她用“沥粉、焊线”工艺为当地城隍庙绘制的云龙“小样”,金色的边框鼓出,像是焊上的金边,金箔、颜料、桐油等混合而成的“沥粉”,用专用工具挤出,厚薄不一的图案就有了立体感。 不仅如此,朱氏彩绘在泥塑、壁画造型及施工艺方面也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境界,如其在泥塑武像固定盔甲衣饰方面用九个吞头在头、脖子、腰等九个部位及用麻线、铁丝在十八个地方把衣服扎起,固定衣饰形状,俗称“九吞十八扎”;及佛像衣纹中的“兔耳折”、“棉油松香制眼球”等传统技艺手法更是不传之秘,雕塑出的泥塑立体感很强,神形兼备,走近雕像让人有种被透视的感觉。
李白故居 修复震区文物
2008年汶川地震后,位于江油的李白故居受到了严重破坏,河南省古代建筑保护研究所所长秦曙光亲自点将带队,由朱氏家族完成对受损文物的修缮。这项工程繁琐复杂,其中包含的整体彩绘、油饰、吊顶等工程对维修者要求甚高。朱氏家族凭着高超的艺术手法和独特的施工工艺,圆满地完成了任务,受到了国家文物局、河南省文化厅等主要领导的高度赞扬。
秦曙光告诉香港文汇报记者,朱氏彩绘之所以今天名扬四海,正是因为其有着百年不传独到之秘,朱氏彩绘的“沥粉焊线”工艺堪称彩绘中的绝活,在国内享有盛名,“能在几公分的纸和木板上沥出头发丝般的云龙和花鸟异兽,使绘出的图案像浅浮雕一样富有立体感”。
关帝岳飞 挑袍舞锤俱备
除以上这些独特的工艺手法外,“朱氏彩绘”还讲究根据不同的建筑、场合绘出不同的图案,比如河南的太昊陵主要建筑画龙,而女娲殿主要画凤,关帝庙主要画“关公挑袍”,岳飞庙主要画“八大锤”等,得到国内业界专家的高度认可及肯定,已故国家文物局原高级工程师祁英涛,在1984年看过郑州城隍庙的彩绘和中岳庙的镇殿将军泥塑后,挥笔题词“朱氏彩绘 中原奇葩”;原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副馆长、高级工程师马瑞田题词“五代世家”、“巧夺天工”。【原标题:朱氏彩绘放异彩 古建筑重生】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文汇网 2011-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