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山唐花瓷为我国五大名瓷之一的禹州钧瓷之鼻祖,被称为钧瓷之源。
●唐花瓷盛行于唐代,已失传数百年。而今,“复活”并不是梦。
●从事鲁山唐花瓷研究的核心人物梅国建是一位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
神秘的鲁山唐花瓷
3月11日,记者在平顶山市一个陶瓷研制车间里见到了一种从未见过的瓷器——鲁山仿唐花瓷。
这是一件近1米长、两端粗中间细的瓷器,形状颇像两个拼接而成的大喇叭。瓷器的釉色为黑色和月白色共同构成,尤其是那月白色的花斑呈现出淡雅的天蓝色,给人以一种神秘之感。
这件瓷器是今年3月5日烧制出来的,已基本接近鲁山唐花瓷的历史原貌。
研制出这种瓷器的核心人物梅国建,现为平顶山市人大常委会教工委副主任,同时兼任平顶山市人大陶瓷艺术研究会秘书长。
据梅国建介绍,花釉瓷器是唐代的一种乐器,它的两端蒙上兽皮,再用手杖敲击或手拍击,就会发出独特的鼓乐声。这种乐器盛行于唐朝开元和天宝年间,在唐代的花瓷中,数鲁山花瓷做工与技艺最好,也最为著名。唐南卓《羯鼓录》记载:“不是青州石,即是鲁山花瓷。”这种对鲁山花瓷的描述和赞美在元代以前古书中是比较少见的。元朝吴莱《明皇羯鼓歌》也曾记述“宋公守正好宰相,鲁山花瓷闻献躁”。
梅国建说,从去年6月份开始,他利用在陶瓷艺术领域研究的积累,和同事合作尝试复原鲁山唐花瓷。
2008年11月,平顶山市市委书记赵顷霖通过有关渠道了解到唐花瓷在我国陶瓷文化中的历史地位和梅国建正在从事鲁山唐花瓷研究后,批示有关部门拨出专项研究经费,鼓励和支持梅国建加快研究和恢复这个名贵瓷种。2008年11月29日,平顶山市人大陶瓷艺术研究会成立,梅国建任秘书长,负责全市陶瓷研究工作,并为陶瓷产业发展决策提供参考。梅国建从此名正言顺地搞起了陶瓷研究,全身心地投入到复原鲁山唐花瓷的研制之中。
经过半年多的准备和实验,今年3月1日,梅国建研制的仿鲁山唐花瓷试烧出第一窑成品,3月5日试烧出第二窑成品。
梅国建告诉记者,他已初步掌握了鲁山唐花瓷的配方与制作工艺,胎釉的化学成分、选料、成型、烧制、工艺等方面还存在一定缺陷,需要进一步研究,相信在年底前能够成功恢复鲁山唐花瓷的原貌,并试制出适合现代审美的新产品。
梅国建的“另类”抉择
对于搞鲁山唐花瓷的研究与开发,不了解梅国建的人还以为他是突发奇想,甚至是异想天开。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十分有趣的现象,在平顶山市许多与梅国建相识的人并不知道他还是一个陶瓷艺术方面的专家,而记者在禹州钧瓷业界走访时,提起“梅国建”,人们的表情正如古人所说的“如雷贯耳”了。
一位熟悉梅国建的老新闻工作者说,梅国建的人生道路真是太另类了,他可真称得上是一个“奇人”。
梅国建生于1953年,1979年毕业于河南医科大学,2000年被任命为平顶山卫校校长。
在医疗卫生领域,梅国建是国内相关领域的权威专家之一。被卫生部教材办公室聘为全国医学高职高专教材建设指导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高等学校护理学教材评审委员会委员,同时他还被卫生部医政司、国家医学考试中心聘为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命审题委员会委员,被卫生部人事司聘为全国卫生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专家委员会委员。梅国建主编的著作有:卫生部规划中专、专科及本科教材《儿科护理学》、《儿童护理学》、《艺术鉴赏》、《现代医学概论》等。专著《教学与临床》、《中国生育研究与应用进展》、《中国医学教育研究进程》等20余部。1995年,梅国建被评为平顶山市专业技术拔尖人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2004年,梅国建来了一个大转身。
他向组织上提出不再担任平顶山卫校校长职务,愿意到人大或政协工作,职务高低都不在乎。论年龄、论工作、论待遇,梅国建都还不到退居二线的时候。许多人不理解,一位组织部长也奉劝梅国建“慎重考虑”,而梅国建仍执意要转换岗位。
梅国建告诉记者,他这么做是因为想有更多的时间从事自己喜欢的研究工作——陶瓷艺术。到人大之后,他得以从繁忙的领导事务工作中脱身。尤其是平顶山市人大成立陶瓷艺术研究会之后,他感到更是如鱼得水了,过去搞陶瓷研究纯属个人爱好,现在则属于工作范围内的事情了,再也不用担心别人说他“不务正业”了。
陶瓷人生
走近梅国建生活的小天地,那片被陶瓷包围的世界会让一个局外人感到眼花缭乱。
3月12日,记者随梅国建参观了他的瓷器收藏室之后,又到了他的家中。没想到他的家里也到处是各种大大小小的瓷器及其残片,放眼望去,凌乱的房间里只有一条曲折的"小路"可以通行,几乎很难找到与生活起居有关的物品了。
梅国建说,他的妻子有一段时间实在忍受不了这种家不像家的状况,与他没少闹别扭。好在随着时间的推移,看到梅国建研究陶瓷兴趣与成就俱增,同时也能为社会作出贡献,他的妻子也逐渐理解并接纳了他的这种生活方式。
梅国建说,与那些专门搞收藏和投资瓷器的人不同,他与陶瓷为伍主要是为了爱好和研究。他曾从一处古官窑旧址发掘现场花1万多元买回了一大堆陶瓷碎片,这些碎片成为他经常把玩、揣摩、研究的宝贝。他搜集到的许多瓷器,从收藏的角度看并不值钱,也没有太大的升值空间,但他觉得有研究价值就会作为珍贵的资料保存起来。
随着对研究的深入,梅国建在陶瓷领域的造诣日渐深厚。他和熊云新的专著《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富安钧瓷作品集》出版并发行到国外,引起陶瓷业界的关注和好评。
3月12日,在禹州市神垕镇,记者采访中国工艺美术大师杨志时,他对梅国建的著作《二十世纪中国传统钧瓷》给予很高评价,认为此书不仅资料全面、翔实,而且总结了历代钧瓷的各种釉色,对清朝以后新出现的十几种釉色作了命名,填补了相关领域研究上的空白。
目前,梅国建正在着手主持编写《中国汝窑》、《中国当代陶瓷雕塑》两书,其中汝窑一书收录自宋到现代汝窑瓷器,当代陶瓷雕塑收录自清到二十世纪末的陶瓷雕塑作品。如此系统、全面地反映汝窑和中国当代陶瓷雕塑的发展状况,是以前从未有过的。
梅国建对于陶瓷的研究并不仅仅停留在理论上,他在陶瓷艺术品的创作上也是孜孜以求。2007年1月,我国著名国学大师季羡林在看到梅国建的“奇石”钧瓷作品时大加赞赏,欣然题下了“中国国宝”四个字。去年禹州市举办钧瓷节展出该作品,世界陶艺大会主席珍妮特对该作品给予高度评价。
2004年7月,梅国建被中国钧瓷文化艺术研究会选为常务理事。2006年6月,被河南省陶瓷艺术大师评审委员会评为“陶瓷艺术大师”。2008年12月,被河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