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传播仰韶文化的使命感支撑着我”——一位河南农民成为彩陶工艺大师的故事

2013/8/6 16:19:08 点击数: 【字体:

    位于河南省渑池县南村黄河风景区的仰韶彩陶坊,是仰韶文化发现地--渑池县做彩陶仿制工艺最早的一家。它的主人杨拴朝对仰韶文化有着旁人难解的痴迷,已致连手机号都带有仰韶文化的烙印。他特选的尾号1921,正是瑞典学者安特生、中国学者袁复礼等人在仰韶村考古发掘,首次发现并命名此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为“仰韶文化”的年份。

    今年43岁的杨拴朝,是土生土长的渑池人。十几年前,他只是渑池县南村乡的一个普通农民,开过饭馆,农闲做过小买卖。如今,他已成为声名远扬的仰韶彩陶工艺美术大师,通过他的手,仰韶彩陶从尘封的历史步入现代,更多人得以体味彩陶意趣。

    杨拴朝制作的仰韶彩陶,得到过多家博物馆的认可,瑞典东方博物馆收藏了他的曲腹盆,河南省博物院有他仿制的双连壶。

    渑池地处豫西丘陵山区,这里是仰韶文化的发祥地,境内有古文化遗址57处,古文物遗址26处。1992至1998年期间,因要建小浪底水库,国家组织专家学者多次对南村乡的班村遗址进行抢救性发掘,出土了大批美轮美奂的彩陶。这些彩陶激起了杨拴朝探究仰韶文化的好奇心。他广泛阅读与仰韶文化相关的书籍,去各大遗址参观,向专家学者请教,之后,杨拴朝萌生出一个想法:能不能复制彩陶,让仰韶文化通过彩陶传播给更多的人?

    在制作彩陶过程中,杨拴朝遍访专家,并走访陕西半坡、郑州大河村、山西垣曲等地,揣摩不同文化类型的彩陶造型、色彩变化。

    制作仰韶彩陶,工序复杂,首先要选准原料,即最合适的土质,再配土、研细、沉淀、过滤,然后制胚、修复、晾干,进而构图、绘彩,最后装窑、烧制,前后需30多道工序,每一道都非易事。2006年,杨拴朝终于成功烧出第一窑仰韶彩陶。如今,杨拴朝的仰韶彩陶坊已经形成一个20余人的团队,开发出仰韶文化庙底沟型、大河村型、半坡型、马家窑型及马厂型5大系列100多个品种,年产10余万件,是全国最大的仰韶彩陶生产基地之一。

    多年的制陶经验,使得杨拴朝对仰韶文化有自己独到的见解。11月在渑池举行的“纪念仰韶文化发现九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上,杨拴朝以唯一非专家学者的身份提交了一篇论文。

    “不敢说懂,但提起仰韶文化,知道个七七八八。”杨拴朝声调平和,一股书卷气自然流露。他说这是作为渑池人的责任和使命。记者双瑞 李亚楠【原标题:“传播仰韶文化的使命感支撑着我”——一位河南农民成为彩陶工艺大师的故事】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新华网 2011-11-14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