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相关信息 >> 传统工艺 >> 浏览相关信息

麦草作画 汝南农民吃上“文化饭”

2013/8/5 16:07:48 点击数: 【字体:

麦草作画 汝南农民吃上“文化饭”
留守妇女在制作麦草画。

    一幅幅如浮雕般的麦草画,亭亭玉立的麦草画屏风,如国画般可以卷收自如的卷轴麦草画,还有光滑细腻温润如玉的陶瓷麦草画工艺瓶,走进河南省汝南县罗店镇,这样精致独特、充满艺术韵味的麦草画作品比比皆是。

    这是农民画家们的创新之作。在罗店镇这个“汝南农民画”的发源地,传统的农民画已被推陈出新,造就了今日名扬海内外的“汝南麦草画”,也打造出了独具特色的文化产业。汝南全县农民画传人辈出,农忙种田、农闲绘画的汝南农民也有了一个新的身份——“画农”。目前全县从事这项文化产业的有两万多人,年产值两亿元。

    创新:农民画变身麦草画

    “汝南农民画”源于明清,已有300余年历史。上世纪70年代,当时的罗店还叫王桥公社,就已成立了“王桥农民画院”,涌现出农民画家400多人。1993年,汝南县又创办了全国首家农民画院——河南王桥农民画院。

    有了这样的农民画家培养基地,农民画获得极大发展。2006年,“汝南农民画”入选为河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何转变成生产力?这要从“汝南农民画”延伸出的“汝南麦草画”说起。1993年,以汝南县著名的农民画家袁宝华领头,在农民画的基础上,利用麦秸秆开始了麦草画的研制与开发。他们大胆吸收国画、剪纸、烙画等诸多艺术表现手法,运用现代科技手段,以精湛的制作工艺研发出了风格独特、形神兼备的麦草画,其风韵可与汴绣、苏绣媲美。

    有了麦草画这个“镇乡之宝”,罗店镇政府决定以此为契机,开辟本土文化产业,筹资 70 多万元建起了麦草画生产办公大楼,成立了天中麦草画工艺品有限公司,在全镇招聘500多名心灵手巧的青年农民从事麦草画生产制作。

    天中麦草画经过多次更新换代,开发出花鸟、山水、人物、历史名画等六大系列100多个品种,麦草画作品《清明上河图》、《骑虎女神》分获全国工艺美术大展一等奖和首届中国国际民间艺术博览会银奖。

    与此同时,麦草画产业也迅速发展。天中公司通过ISO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获得进出口经营自主权。公司聘请的农民画家中有许多成为企业技术骨干和文化产业带头人,有的在本地开始自主创业,有的还远赴武汉、郑州等地创办多家麦草画厂。

    发展:麦草画做成文化产业

    时下,“汝南麦草画”的新一代领军人物是袁月英。袁月英是袁宝华的女儿,从小得到父亲的艺术指点。她以汝南梁祝故里文化为素材,制作出的一幅幅精美绝伦的梁祝系列作品,曾荣获河南省和全国多种工艺美术奖项。

    2003年,她成立了袁月英麦草画艺术研究院和天中礼品有限公司。在继承和发扬祖传民间工艺的基础上,她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开发出了麦草画工艺口杯、浮雕麦草画、麦草画屏风、卷轴麦草画、立体麦草画等千余个品种。如今公司年创产值500 多万元,安排农村富余劳力 500多人,成为当地麦草画生产的主要企业。

    今年40多岁的赵俊明、张冬夫妇是罗店镇罗西村人,也是从天中麦草画厂走出的技术骨干。1998年,他们成立了明振麦草画工艺品厂,产品畅销海内外,年创产值200多万元,有300多人给厂里加工麦草画。2011年7月,他们在北京与《心灵鸡汤》作者、美国亿万富翁马克汉森签订了长期合作协议,按照订单为其制作。张冬说:“这些天收到的订单很多,都做不及。我们刚为马克汉森制作了160幅自由女神麦草画,发往美国。 ”

    汝南县一笑堂也是当地生产麦草画的知名企业,2006年他们成功研制开发出新的工艺品——陶瓷麦草画工艺瓶。这项发明把汝南麦草画和景德镇瓷器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深受市场欢迎。公司采取 “公司+农户”的形式,带动500多农户加工生产,每年为“画农”增收千万元以上。

    据了解,经过这些年的创新发展,汝南麦草画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的产业,但在发展中也遭遇到一些问题,比如,家庭小作坊式的生产经营导致人员很难管理,技术容易流失,缺乏专业协会的组织管理来规范行业竞争等。对此,袁月英认为,汝南麦草画要想在庞大的礼品市场站住脚,还需大手笔,大动作。

    带动:文化产业富了当地百姓

    每天吃过饭,收拾停当,汝南县罗店乡六合村妇女杨花便坐在自家屋里,写写画画,剪剪粘粘,开始制作麦草画。

    “在家里做麦草画比外出打工强多了,一个月平均能挣 3000 多元,也不耽误给孩子做饭,照看家里。”杨花笑着说。

    杨花的守家致富,是罗店镇麦草画产业辐射的结果。目前,不仅罗店镇有3000多人从事麦草画加工业,周边许多农民也加入“画农”行列。据了解,在汝南县像杨花一样农忙荷锄、农闲作画、足不出户吃上“文化饭”的农村富余劳力有近万名,每人每月平均收入3000 元~5000 元不等。

    麦草画、麦草工艺瓶的俏销,使得昔日被当柴烧的麦秸秆身价倍增,出现“汝南麦秸比麦贵”的现象;许多农户人工收打小麦,把挑拣好的麦秸秆卖给麦草画公司,仅此一项,全县农民一年增收 100 多万元。

    2011年,依靠弘扬民间文化推动经济的罗店镇,被河南省命名为“文化产业特色乡村”。(李勤玲)

    编辑短评

    乡村文化产业大有可为

    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要战略部署。我国农村有着深厚的文化艺术土壤,孕育了千姿百态的艺术品类。如何通过传承这些优秀传统文化,同时推陈出新,建设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产业,带动农民致富、乡村发展,是值得地方政府思考和谋划的事。

    农民画、民族刺绣、工艺编织等,都是中国乡村艺术的瑰宝。如何挖掘这些乡村艺术的内在价值,提升它们的艺术品位,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出符合时代审美的艺术品,并将它们成功推向市场,是把乡土文化做成产业的关键。“汝南农民画”的发源地——河南省汝南县罗店镇的做法正是因循这样的思路。该镇农民画家承袭传统又不守旧,在“汝南农民画”的基础上创造出了“汝南麦草画”,当地政府将这一特色文化纳入市场经济轨道,形成了自己的特色文化产业,不仅催生了大量农民艺术家,也带动当地农民,尤其是妇女在家致富。

    罗店镇的实践说明,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市场经济可以并行不悖,乡村文化产业大有可为。乡村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是搞活地方经济的新动力,可以开辟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

    当然,任何一个产业的发展都不会一帆风顺,要把植根于本土文化的产业做大做强,也需要地方政府进一步的引导管理,需要技术更新和现代管理手段的引入。这是乡村文化产业能够持续发展的保证。(周俭)【原标题:麦草作画 汝南农民吃上“文化饭”】

责任编辑:C009文章来源:中国妇女报 2011-12-25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金色麦草画铺就万名农民致富路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开封网 河南网 河洛大鼓网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河南农家乐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土特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