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音堂的由来
2014/3/26 11:03:12 点击数:
【字体:大 中 小】
观音堂位于陕县、渑池、洛宁交界处,由于地处崤山东端,明代以前称崤陵,明后期始称观音堂。它的改名是因为一座寺庙,即观音大庙堂。
在观音堂老街的东端,矗立着一座历经沧桑的寺庙,庙宇规模不大,但结构严谨,这就是大名鼎鼎的观音大庙堂。庙堂为二进大四合院布局,坐东朝西,门前有两尊青石雕刻的大狮子,稳坐在须弥座上,怒目圆睁,十分威严。庙门为二层砖木结构的楼阁,面阔三间,底层中间为过道,里侧正面为三通间的传统戏楼。进入庙内,一个偌大的场地映入眼帘,场地南北有两幢三层六面十余米高的钟鼓楼,顶部斗拱重叠,飞檐雕栋,十分漂亮。十多米高的建筑物在今天看来不算什么,但在少有高层建筑的古代就十分稀罕。
相传一个观音堂人与一个西李村人调侃家乡的高美,西李村人说:“我家有座熊耳山,离天三尺三”。观音堂人说:我家有座钟鼓楼,斗截插在云里头!”可见当时观音堂人对钟鼓楼的热捧。庙院的正对面是二排各有十二间房屋组成的神殿,中间有房洞连接,这是大庙堂的主体建筑,青砖灰瓦,屋脊六兽,在宽大青石台阶的映照下,显得庄严肃穆。殿内的显著位置,供奉着观音菩萨和十八罗汉塑像,塑像雕工精湛,形态各一,栩栩如生。据老人们回忆,观音大庙堂最初仅供奉观音菩萨,随着历史的变迁,为满足各方信教群众的要求,又相继增加了关公、火神、财神、牛王、马王等神像,形成了各方神圣齐聚一堂,多教合一的综合庙宇,堪称一绝。由于钟楼在文革中被拆毁,现在仅存鼓楼。
观音大庙堂的来历与一位赶考学子有关。相传明朝嘉靖年间,有一灵宝考生进京应试,行至崤陵村旁,见一村妇手执书卷,跪罚孩子,便上前寻问原由。村妇说道:“这孩子只知贪玩,荒废学业,我给他出的诗题竟答不上来。”书生听罢心生好奇,便进而问道:“你出的是何诗题?”村妇说道:“风吹兰衫靛喷香。”考生听后纳闷,深思良久竟也没能对上。
他参加的是殿试,由皇帝亲自主考。考试时,皇帝打破常规,随口说出一句:“雨打红袍龙意醉”的诗句让考生们对答。这突如其来的考题难住了考生。这时,灵宝考生忽然想到崤陵村妇的诗句,便挥笔写下了“风吹兰衫靛喷香”的对句。他的回答对仗贴切,意境紧扣,受到了皇帝的赞赏。这位考生不仅得了头名状元,还被招为附马。还乡祭祖时,再次路过崤陵山村,他特意寻找村妇拜谢,却不见踪影。村民也不知其人。该考生便认为是遇见了南海观音下凡点化于他。为报答神灵的保佑,他就在此地建造了一座观音大庙堂。观音堂的名字便由此而得,沿袭至今。
这个故事在当地流传甚广,过于神奇却经不起推敲。事实上,观音堂学子建庙的故事还有另外一个版本。晚明时期,一个学子徒步进京赶考,行至崤陵村遇连绵阴雨,数日不睛,眼看考期已至,考生焦急之下来到附近的一座观音庵烧香拜佛,向观音菩萨许愿:如能使天气放睛,不误考期,一旦考中,定在当地建观音大庙堂一座。许完愿后,天气突然云开雨霁,阳光高照。这位考生按时参加了考试,而且得了状元,做了大官。后来,他在当年许愿的地方建立了一座观音大庙堂,崤陵村也因之改名。
传说不尽相同,但反映的大体意思是一致的,即观音大庙堂的修建最初是由一位赶考学子实施的;因为修建了观音大庙堂,崤陵村的地名也随之改变了。
赶考学子当初修建的庙宇如何,由于年代久远,已无从可考。随着历史变迁,当地的富豪乡绅们又多次对该庙进行了修缮和扩建,逐渐形成了今天的规模。据寺庙的石碑记载:“嘉庆二十年(公元1815年),观音堂重修观音大寺,当地生意大户“兴隆号”周厂德和“三兴号”张文耀合伙筹银一千七百余两,历时一年半时间,建成了钟鼓楼。”使观音堂镇从此有了晨钟暮鼓,极大地方便了人民群众的生活。
明代之前,观音堂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小镇。明朝晚期观音堂大庙堂建成后,吸引了周边不计其数的善男信女前来祭拜。他们或三五成群,或携儿带女,烧香求神后路途远的要在庙宇附近吃饭,甚至还要趁机购物,这就给生意人带来了商机。进香和生意的人多了,庙会也就应运而生了。
每逢庙会来临,十里八乡的人就会蜂拥而至,除了祭拜,还可以推销农产品、购买生活用品,同时还能欣喜地品尝到在家里不曾有的风味小吃,看到踩高跷、出平垛、擂锣鼓、耍狮子一类的社火表演。遇到重要的庙会,还能在优雅的庙院里看到戏楼上演出的一出出大戏,真是其乐无穷、美不胜收。
据老人们回忆,解放前观音堂每年大的庙会先后曾立过五个,即:农历正月二十三的“火神爷”庙会、农历二月十九的“马王爷”庙会、农历三月初一的“祖师爷”庙会、农历三月十八的“奶奶娘”庙会和农历四月初八的“财神爷”庙会。众多的庙会积攒了空前的人气,也逐渐扩大和提高了观音堂村镇的规模和知名度。到了清乾隆年间,观音堂已经是周边地区的行政和经济中心,而且名人辈出,小有影响了。其中以周家为代表的名门望族,不仅在当地甚至整个陕州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1900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为躲避八国联军逃至西安,次年9月返回北京路过陕州时,在其辖区内共歇五站,除了陕州城和阌乡、灵宝、渑池三座县城外,唯一居住过的乡镇,就是观音堂。慈禧在这里连住两个晚上,对当地有名的菜肴“豫西十大碗”赞不绝口,还饶有兴趣地要到观音堂大庙堂拈香拜佛,但由于下雨,只得作罢。不难看出发展到清朝晚期,观音堂已经是豫西地区具有相当分量的著名乡镇了。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三门峡日报(201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