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南阳 >> 历史传说 >> 传说赏析 >> 浏览南阳

历史上最会当皇帝的光武帝刘秀

2013/12/23 14:46:09 点击数: 【字体:

  有一段很有名的单口相声,叫《珍珠翡翠白玉汤》,是刘宝瑞的代表作。讲的是关于明太祖朱元璋的一个民间传说:朱元璋在落难之时,几个乞丐给他烩了一碗各自要来的饭,说是珍珠翡翠白玉汤,其实就是馊豆腐,烂白菜叶子烩的。这碗饭救了朱元璋一命,后来朱元璋当了皇帝,吃遍山珍海味,都找不到当年那碗饭的感觉。专门找来那几个乞丐,来给他炖珍珠翡翠白玉汤。

  这个民间传说,虽然没有具体的历史记载,却比历史还要深入人心。

  真实的历史上,刘秀却有着类似的经历,只是,他吃的不是珍珠翡翠白玉汤,而是两种别的食品,两顿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饭,却让刘秀一生难忘,那么,这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是谁为刘秀献上了这两顿饭,能够让他刻骨铭心?

  四四 “豆粥麦饭”的历史和传说

  刘秀带着人从蓟县跑出来,队伍当中唯一的“北道主人”耿弇也失踪了。刘秀只能决定南逃回洛阳。但是河北来的时候容易,想回去就难了。王郎重赏通缉刘秀,捉住刘秀者,可以封十万户侯。王郎虽然是算命先生出身,但他还是颇有心机的,在有些事上算得很准。他深知,刘秀在河北晃悠着,那就是眼中钉、肉中钉、骨头里面的钉、铁板钉钉的钉子户,所以他不惜成本要消灭刘秀。

  刘秀要想回去,河北各个城池都不能再进了,有蓟县差点被包了饺子的这次教训,刘秀“晨夜不敢入城邑,舍食道傍”,不管是白天还是晚上,都不敢进城,吃饭也都是在路上。他的队伍日夜兼程,迎着漫天霜雪,天特别冷,很多人脸都冻裂了。再加上都在室外活动,吃饭也只能饥一顿饱一顿,这生活可以说是真低碳了,过低了,简直是一点碳也没有,只能叹气了。到了饶阳县境内一个叫做无蒌亭的地方,大家又冷又饿实在走不动了,就在亭子里歇脚。刘秀几乎就要昏迷过去,他经历过战争的残酷,也经历过政治斗争的凶险,但是以前至少在吃饭上,还是没有断过顿的。这是他第一次亲身体验到饥饿和寒冷的可怕。那是一种什么感觉?就像是饿狼冰凉的爪子,在挠你的心。那个夜晚对他来说,比半生都要漫长。风嗖嗖的,肚子咕咕的,头蒙蒙的,他估计也中了伤寒,眼看着就挺不住了,这时候多亏了一个人帮了大忙。这个人又是冯异。

  冯异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竟然搞到了豆粥,热气腾腾地端给刘秀:

  时天寒烈,众皆饥疲,异上豆粥。(《后汉书》卷一七《冯异传》)

  刘秀看到这碗豆粥,心里太感动了,也不顾得多说什么了,豆粥喝得那个美啊,入口柔,一线喉。喝下这碗豆粥,他美美地睡了一觉,第二天起来,对大家说:“昨得公孙豆粥,饥寒俱解。”冯异字公孙,他的意思就是,昨天喝了冯公孙这碗豆粥,饥寒全没有了,腰也不酸了,腿也不疼了,这豆粥还真救命。用现在的话说,刘秀喝的豆粥相当于药膳,既能充饥,还有一定的治病的效果。黄庭坚有诗云“豆粥能驱晩瘴寒”(《答李任道谢分豆粥》),刘秀是一个很好的例证。

  豆粥事件之后,刘秀一行人又到了南宫,谁知道遇到了大风雨。冬天的雨,是刀子一样的冰雨。刘秀他们也够惨的,刚刚是无蒌亭,现在又是大雨,屋漏偏遭连夜雨。大家衣服全淋透了,也巧,正好在路边发现一处空房子,刘秀他们就进去避雨。在这个房子里有一个灶台。冯异抱着柴禾,邓禹生火,刘秀把淋湿的衣服脱下来,放到火上烤。这是一幅多么温馨的画面。也许刘秀此时会想,要是再有碗豆粥喝喝该多好。不过,豆粥冯异确实是没有了,但他就像是一名魔术师,开始了新一轮表演。前几天献豆粥,不算什么,接下来是见证奇迹的时刻。他弄出了一些麦子,煮成麦饭让大家吃。这还不算什么,接下来冯异又用一堆菟丝草,做了一件菟丝披肩送给刘秀。

  刘秀的衣服正在火上烤着呢,自己光着膀子,那么冷的天,有这个披肩一披,暖和多了。这披肩虽然是菟丝草的,在那种情况下比鸭绒还要珍贵。

  冯异的综合能力确实高,既能为刘秀出谋划策,又能在最关键的时候解决最难解决的细节问题。别小瞧豆粥和麦饭,在这种情况下,就是大家的命,是刘秀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啊。有一段河南地方戏,一直流传到今天,名叫《刘秀喝麦仁》,麦仁就是麦粒煮的饭,戏中有段唱词和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可谓异曲同工,意思就是刘秀当了皇帝,就想喝当初的麦仁:

  汉刘秀洛阳登了八宝,常想着热腾腾的玉麦仁,那文官做饭吃着都不美口,武官做饭吃着还不顺心,文武官做不中如意的饭,光厨师赶走三千六百人……

  真实的历史上,刘秀不可能为了吃个麦饭,光厨师就赶走三千六百多人,一天换一个厨师,还得折腾十年。但是这能进一步突出,麦饭和豆粥对于当时的刘秀来说确实是至关重要的。刘秀登基后六年,有一次在向冯异下诏的时候,还提到这件事:

  仓卒无蒌亭豆粥, 沱河麦饭,厚意久不报。(同上)

  当初的豆粥和麦饭虽然在肚子里早就消化干净了,但是,这份温暖的情谊却长留在了刘秀一生的记忆中。

  再往外多说一点。相对于历史本身来说,民间传说、地方戏曲,往往更被老百姓喜闻乐见。同样是一件事,戏曲会演绎得非常生动。比如三国时关羽离开曹营去投奔刘备的那段,在《三国志》上只有寥寥几笔,曹操封关羽为寿亭侯,并且“重加赏赐。羽尽封其所赐,拜书告辞”。言简意赅,足以说明曹操对关羽是很好的。但是,究竟有多好呢?大家不理解,赏赐了什么呢?大家很关心。戏曲里就抓住了这一点,开始演绎了。京剧里,这段叫《关公辞曹》,直接让曹操对着关羽唱:

  在曹营我待你恩高意好,上马金下马银美女红袍。

  保荐你寿亭侯爵禄不小,难道说你忘却了旧日故交?

  这就突出了赏赐的内容:金银财宝,美女红袍。不过相对来说,京剧还是阳春白雪,同样是这个情节,蒋星煜先生的《以戏代药》上,记录一段河南曲子,风格就完全不一样,也是曹操向关羽表示自己够意思,曹操是怎么唱的呢:

  在曹营我待你哪样不好?顿顿饭四个碟两个火烧。

  绿豆面拌疙瘩你嫌不好,厨房里忙坏了你曹大嫂!

  还有一个版本,细节更生动,尤其是用河南方言:

  在许都我待你哪点儿不好,顿顿饭包饺子又炸油条。

  你曹大嫂亲自下厨烧锅燎灶,大冷天只忙得热汗不消。

  白面馍夹腊肉你吃腻了,又给你蒸一锅马齿菜包。

  搬蒜臼还把蒜汁捣,萝卜丝拌香油调了一瓢。

  我对你一片心苍天可表,谁要是不仗义谁是鸟毛!

  这表现力实在超强。对于老百姓来说,寿亭侯和赏赐都是虚的,不吸引人,但是曹大嫂亲自下厨,七个碟子八大碗往外端,又捣蒜泥,又倒香油,这么多好吃的伺候着,那曹操对关羽多讲究,多仗义啊,关羽还非要回去找他大哥,那关二爷是何等忠贞不渝的英雄啊!王朔说,他早年看《红灯记》,李玉和唱“鸠山设宴——”,他就馋得流口水,心想,搁我,都设宴了,就交个朋友吧。

  民间传说,有很多都是建立在历史上的发挥和想象,和生活又能有紧密的联系。在民间传说中还有“王莽追刘秀”的说法,还有刘秀是汉成帝儿子的说法,这都是不符合史实的,但是和史实确实又有那么一点点瓜葛,追刘秀的不是王莽是王郎;刘秀也不是汉成帝的儿子,而是王郎冒充汉成帝的儿子刘子舆。正是有这两点史实的存在,才会产生这些民间传说,也正是诸多传说,通过街传巷议,让历史有了更加鲜活的面貌,有了打动人心的锣鼓点。

  今天的山西长治县有一个关于山神救刘秀的传说。那个传说中,刘秀跑到天紫岭一个破旧的山神庙里,后面就是追兵。庙门的蜘蛛网本来密密麻麻,被他闯破。他回头一看,心想:“坏了,追兵过来,看到蛛网已破,肯定进来搜查。”于是,他跪在神台前祈祷:“今日刘秀有难,望山神爷显灵,若能补全蛛网,他日我登上龙位,定封你天下都城隍,让天下的城隍都归你管。”说完,他回头一看,蛛网弥合如初。追兵到了庙前,见到蛛网罩门,就没有进庙搜查。后来,刘秀当了皇帝,封此处为“天下都城隍”,统管天下城隍,这个庙就成了城隍协会的总部,天紫岭就成了城隍岭。这些传说都能说明他的确有过这么一段被追捕的经历。即便没有传说中的蜘蛛网,他所面临的也是难以逃脱的天罗地网。

  四五 浑水吃鱼

  经历了无蒌亭之困,刘秀看到自己的下属一个个饿得直不起腰来了。饭吃不饱,就是逃跑也没有力气啊。冯异就算真是个魔术师,也不能无穷无尽的往外变豆粥、麦饭、方便面、火腿肠。要有这个本事,每年腊月二十三,就没人拜灶王爷了,全改拜冯异了。刘秀也不忍心看着大家都饿得半死不活的,就想了一个办法。对大家说:“都跟着我,去吃好的去。”套用一句电影台词:“跟着我,有肉吃。”去哪里吃呢?大家都很奇怪。

  刘秀说:“咱们不是出来招抚的使者吗?使者到各个郡县去,各个郡县不都管饭吗?”估计刘秀这么一说,大家全都乐了:“刘将军大概是饿糊涂了吧,没错,过去咱们去招抚,是管饭,现在河北各个郡县都听王郎的了,王郎派出的使者人家管饭,咱们是刘玄的使者,不但不管饭,都恨不得逮住把咱们给吃了。”

  刘秀又说了一句话,马上就启发了大家:“咱们不说是刘玄的使者,就说是王郎的使者,从邯郸来的,吃饱喝足了就走,不就完事了?”刘秀这一招,在三十六计里叫浑水摸鱼,这里可以改成浑水吃鱼。那时候又没有电话,又没有照片,谁也不知道邯郸来的使者什么模样,所持的证件就是手中的节,就是一根竹竿,上面缀着根牛尾巴,的确是很容易蒙事的。

  刘秀这确实是一个好主意,只是他没想到在细节上暴露了马脚,差点就误了大事。他带着自己这些人进了饶阳,冒充自己是邯郸来的使者,前来招抚。饶阳的官员赶紧把他们迎进传舍,相当于县委招待所,安排了一桌酒菜。酒菜不上还好,一上来就出事了。这些人这么多天吃不饱饭了,有碗豆粥喝那都赛过山珍海味,荤腥更是没沾过,突然看见了这么一桌丰盛的鸡鸭鱼肉,会是什么表现?可以说已经异常于人类了,只有在动物园猴山里,才能看到这种场面:

  从者饥,争夺之。(《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一个个宁做饱死神,不做饿死鬼,争来抢去,饶阳的官员一看,这是邯郸来的使者吗?不像,倒是像猪八戒被封的那个净坛使者。

  饶阳的官员对他们产生了怀疑,不过,也不能因此就断定他们是假的,万一要是真的,派人把他们全抓了,将来追究起来,抓皇帝使者的罪名可担待不起。

  琢磨来琢磨去,饶阳的官员琢磨出了一个办法,来验证一下刘秀他们的真假。这个办法够狠的,饶阳的官员让手下去传舍外面敲鼓,一边敲鼓一边喊:“邯郸的将军到了!”这一下坏了,都不吃了。估计有不少人,差点没噎过去。邯郸的将军要是真来了,刘秀这些人马上就现原形了,邯郸的将军能不认识邯郸来的使者吗?所以说“官属皆失色”,脸色全变了,刚才还宁作饱死神,不作饿死鬼呢,这会儿一想,只要不死,还是做一个人活着最好。刘秀赶紧出去坐上马车准备跑。就在坐上车那一瞬间,他突然做了一个决定,正是这个决定,才让他们化险为夷。他一想:“如果这时候跑,那是根本跑不了的。现在唯一的办法,就是再冒一次险,不是说邯郸的将军来了吗?如果是真的,那我怎么着都难逃一死,不过要是假的呢?要是饶阳的这些人在试探我们呢?”刘秀这么聪明一个人,一定能够想到,这很有可能只是一个试探,哪能那么巧,邯郸的将军早不来,晚不来,单等我们吃饭的时候来凑局。另外,刚才大家那吃相确实是有破绽的,刘秀当时肯定能够看出来,但没法管,当着饶阳官员的面他不能直接纠正大家,不能说都慢点吃,排排坐,分果果。一说也露馅。

  刘秀从车上慢慢下来,回到自己的坐席上,镇定自若地说:“邯郸的将军既然来了,就请进来,我们是老同事,交流一下工作,一起吃点,当然剩的也不多了,一起喝两杯,相逢不如偶遇嘛。”

  刘秀这虽然是一步险棋,但是这步险棋走的,直接又将了对方一军。轮到饶阳的官员傻眼了,本来是想试探,现在成了被试探,无语可对。刘秀看这形势,心里就更明白了,越是明白,就越装糊涂,又坐了很长时间才走:“久乃驾去”。反正知道没什么事了,干脆等等消消食,实在不行晚上再吃一顿。

  当然,刘秀不可能等到晚上了,这一顿饭就已经够危险的了,要是等到了真的邯郸将军,那吃多少也得吐出来。就这样,刘秀离开饶阳的时候,饶阳的官员还是觉得不对劲,传令让看城门的门长把刘秀扣住,门长说了一句话:“谁知道将来天下会是谁的?我一个小小的门长,怎么敢抓这么大的人物啊?”

  他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门长,看似说了一句无关紧要的话,之所以被载入史册,是因为传递出了一种信号。说明刘秀前期所做的招抚工作,确实打下一定的群众基础,虽然很多人都一并归顺了王郎,但也大多都是趋炎附势,王郎政权来势凶猛,其实并不牢固。

  饶阳城的南门没有为刘秀关闭,填饱了肚子的刘秀,踏上了更加凶险的逃亡之路。

  四六 险渡滹沱河

  从饶阳出来,刘秀一行人继续南逃,眼看着就逃到了滹沱河边上。这时从后方传来一个坏消息,王郎的追兵就要过来了。刘秀没有了任何退路,必须要渡过滹沱河。最好的渡河办法,就是河水结冰,大家从冰上过去。所以虽然当时的天气已经很冷,刘秀还是希望最好能更冷一些,这样河水才能结冰,大家才能渡河。在到达滹沱河之前,刘秀先派出一名手下去探路,看看河水结冰的情况,这名手下赶回来的时候,带给大家一个令人绝望的消息:“河水没有结冰,水流如斯,不但没有结冰,甚至连船都没有,死路一条。”听到这个消息,“官属大惧”。跟随刘秀的这些人,心都凉成冰陀了。昔日楚霸王乌江自刎,这次弄不好只能滹沱河冬泳了。

  刘秀倒是不动声色,又派王霸再去看看。被刘秀比作“疾风知劲草”的王霸骑着快马,疾风一样到了河边,看了一眼回来向大家汇报:“冰坚可度。”不但结冰了,而且结得很结实,渡河没问题。为什么这两次探路得出了相反的结果?王霸难道也是一名魔术师?过去一变就结冰了,他要有这个本事,派他去趟海南岛,三亚就能申办冬奥会了。王霸这是在撒谎。王霸到了滹沱河边一看,确实没有结冰,也没有船。但是,如果他照实说,大家就不渡河了,后面就是王郎的追兵,横竖都是死,还不如先稳定军心,把大部队骗到河边。再说,天气这么冷,万一大部队过来的时候,结冰了呢?就算没结冰,还可以再想别的办法。

  刘秀知道王霸在撒谎吗?史书上没有说。我认为刘秀是知道的。刘秀肯定明白第一个派去打探情况的手下不会撒谎。既然这样,为什么还要再派王霸去看?因为刘秀看到大家那么惊慌,不论怎样必须要先稳定军心。能够稳定军心的人,必须是一个意志格外坚定的人。刘秀了解王霸,知道他正是这样的人选。他把这个任务交给王霸,从根本目标上来说,已经不再是打探情报的任务了,而是稳定军心的任务。王霸也是能意会的,他果然完成了刘秀交给他的任务,军心稳定下来了。疾风中的劲草,甚至能够改变风的方向。

  大家继续前进,奔滹沱河而去。到了滹沱河边的时候,奇迹竟然发生了,滹沱河真的结冰了。大家都很高兴。

  刘秀笑着说:“一开始我派来的那个人,果然是胡说八道。”如果刘秀真以为开始派来的那个人是胡说八道,这时候能不处置?隐瞒事实,惑乱军心,多大的罪啊,刘秀还能笑着说这件事?

  紧接着,刘秀让王霸“护度”,维护过河秩序,《续汉书》上说,由于冰面太滑,人在上面走还可以,马就很麻烦,因为马蹄很滑,马腿很僵硬,在冰上的协调性没有人那么好,在上面走不了。王霸就用一些盛着沙子的布袋放到上面,起到了防滑的效果,这样马就可以走了。但是渡河的速度很慢,刘秀他们也没有速滑的经验,整个渡河过程非常惊险,队伍还没有全部过去,冰就融化了,还剩几匹马在后面。好在大部队算是保存了。

  渡河之后,刘秀对王霸说了一句意味深长的话:“我们之所以幸免于难,全都是你的功劳。”这句话既是在表扬王霸,也是在点破他撒的谎,要不是王霸的谎言,这些人恐怕都成了王郎的刀下鬼了。到这里可以断定,王霸的谎言是在刘秀的意料之中,也是刘秀所暗示的。王霸紧接着就说了:“这是因为明公您的圣德而有神灵保佑啊,当年周武王的白鱼之应,也不过如此。”王霸说的白鱼之应,是《史记》上的一个故事。周武王渡河的时候,有一条白色的鱼跳到了舟中,周武王大喜,把这条鱼取出来祭天。因为商朝尚白,以白色为贵,白色代表了商朝的王权。鱼的身上有鳞甲,就像战士的盔甲一样,象征着商朝的军队,周武王坐的舟,又与周谐音。白鱼入舟,意思就是商朝就要被周取而代之了,周武王才会这么高兴。王霸也是用白鱼之应来解释滹沱河突然结冰,是一个好的兆头。这对于处在最困难时期的刘秀来说,是一个很好的鼓励。

  刘秀鼓励过王霸:“努力,疾风知劲草!”王霸也鼓励刘秀:“努力,好马不吃回头草!要继续进取!你也是有白鱼之应的人!一定会成功的!”领导和下属之间能够互相鼓励,一个团队才会有不断进取的精神。

  唐代的胡曾就这件事,写过一首诗《咏史诗·滹沱河》:

  光武经营业未兴,王郎兵革正凭陵。

  须知后汉功臣力,不及滹沱一片冰。

  胡曾认为,刘秀的这些手下能力再强,加起来都没有滹沱河结冰作用大。我倒觉得,这首诗的后两句可以改成:若无后汉功臣力,怎得滹沱一片冰。如果刘秀没有这些紧紧团结在一起的手下,没有意志坚定的王霸,滹沱河就是结冰了,恐怕也用不上。珍珠翡翠白玉汤,在落难之时救了帝王,也是一个很好的隐喻。每个帝王,尤其是开国皇帝,在创业的过程中,几乎都有过自己的落难之时,也都得到过自己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在刘秀这里,真正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并不仅仅是冯异为他献上的豆粥和麦饭,而是代表着一批支持他、辅佐他、帮助他的人。这些人和他不离不弃,风雨同舟,才使他走出困境,开创辉煌。比如说冯异、邓禹、王霸、耿弇…… 他们是刘秀的珍珠、翡翠、白玉,是刘秀此生闪闪发光不可磨灭的财富。

  刘秀这一段逃难的经历,对他的人生来说,也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首先,这段经历磨炼了刘秀本人。孟子有一段很经典的话:“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如孟子所说,上天将要把重大使命落到某人身上时,一定要先使他的意志受到磨炼,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备受穷困之苦,让他做事总是不能顺利。上天为什么要这么难为人呢?这是要锻炼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让他能够做到本来做不到的事。每个人其实本来都是普通人,能做的事情是有限的,做不到的事情是很多的,为什么有的人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就是因为他们吃过别人没有吃过的苦,经历过别人没有经历过的磨难。历史上凡是成大事的人,几乎都经历过这样的磨难。对一个人的内心来说,这是一番洗礼;对一个人的一生来说,是一次涅槃。就像诗人里尔克说的那样:挺住就是一切。这样的磨难刘秀都挺住了,以后还有什么事挺不住呢?

  其次,这段经历磨练了刘秀的这个团队。为什么我们觉得刘秀的团队里有那么多能力超强的人?总是在关键的时候就跳出来发挥了关键的作用?因为他们也都经历了难得的历练。“疾风知劲草”,历练的过程就像一阵狂风,狂风过后,一般的草都已经没了,有的被吹弯了,有的被吹折了,有的被吹飞了,依然挺立的都是真正的劲草。鲁迅先生曾经说过: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通过这次历练,刘秀的这个团队,就发生一次优胜劣汰,留下来的都是真的猛士,刘秀的团队就成了一个真正的猛士团。

  第三,这段经历加速了刘秀和自己这个团队之间融合。这算是刘秀目前这支团队共同经历的第一次危难。岁寒知松柏,患难见真情。刘秀这支团队在一起时间很短,只有几个月,其实还正处在磨合期,如果是没有这段经历,正常的磨合期可能还会很长。一般来说,一个新成立的团队,大家在互相不了解的情况下,说话做事总会悠着点,来点钩心斗角很正常,团队内部就会发生内耗,互相抵消掉一些力气。但是,当危难突然来临,谁也不会再考虑那么多了,所有的力气都一致对外了,刘秀和自己的团队都显示出了最真实的一面,发挥出了自己最大的能量,谁有多大本事,就会使多大本事,有哪方面特长就会展示那方面特长,加快了彼此之间的了解。没有这段经历,谁知道冯异还会鼓捣豆粥麦饭啊,谁知道刘秀还有吃霸王餐的本事啊?

  最后一点,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这次经历增强了刘秀团队的凝聚力。正是因为有了危难,大家才知道团结是多么重要。团结就是力量,这力量是铁,力量是钢,是让大家渡过难关的珍珠翡翠白玉汤。在危难面前,大家抱成团,经历了这么一段相濡以沫的日子,才知道这份情谊是多么的珍贵,才更能理解凝聚力是多么重要,才真正明白互相帮助是多么重要。

  在刘秀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帮助刘秀的不光是这些有名有姓的人,甚至还有一些连名字都不知道叫什么的人,同样是在关键的时候,给刘秀指明了方向。渡过滹沱河之后,到了下博县城西,刘秀“遑惑不知所之”,“狼狈不知所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是好了。想逃回洛阳,路还很远,不知道还有多少艰难险阻。有点像《西游记》中,唐僧取经到了火焰山,没有芭蕉扇灭火,眼看着就过不去这坎了。这时,路旁出现了一名白衣老人,给他指路说:

  努力!信都郡为长安守,去此八十里。(《后汉书》卷一《光武帝纪》)

  白衣老人指着信都的方向,对刘秀说:“你们要努力,河北信都郡,现在没有归属

  王郎,还是属更始政权管辖,离此处只有八十里,你们快去吧。”

  这是《后汉书》中,在河北又一次出现“努力”这个词。上一次努力,是刘秀对王霸说的,这一次,是这个老人对刘秀说的。这个老人是谁?史书上没姓名,封建史学家说的是神乎其神。唐代的颜师古就在这个地方做注,说老人是个神仙,现在下博县还有祠堂。

  我敢保证,这个老人肯定不是神仙。要真是神仙,他也不用站路边对刘秀说了,应该站云彩上讲话,才符合神仙的身份,那多有神术权威啊。估计,这老人就是一个非常好心的普通人,没有留下姓名。或者说刘秀走得匆忙——老人指完路,刘秀“即驰赴之”,没来得及问老人的身份。后来刘秀得了天下,东汉政府确实为这个老人修了祠堂,关键是因为他给刘秀指的这条路指对了。刘秀的马,在下博到信都的驿道上飞驰。白衣老人的一面之词,成了他此时唯一的希望。信都对他来说,目前依然吉凶未知,八十里路似乎近在咫尺,刘秀不知道等待着他的究竟是什么,他的心在马上,比道路还要颠簸。

责任编辑:M005文章来源:摘自魏新《东汉开国》
0
著名人物 刘秀轶事典故

刘秀轶事典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