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洛阳
精彩推荐
专题推荐
    没有记录!

叩访关林 拜谒武圣(2)

2013/11/18 9:44:00 点击数: 【字体:

    慈禧太后浮想联翩,忍不住就想题个字。在逃离北京时,慈禧和光绪唯恐跑得慢了,那么多嫔妃贵人都没带上,哪还顾得上一个代笔的?因此,慈禧这次就握笔抒怀,亲题了这“威扬六合”、“气壮嵩高”的匾额。太后也不是寻常人物,那字虽不如书法家功力深厚,但也是自幼练习,故写得也是端庄雄劲,蛮有气派。

    为民除害斩巨蟒

    还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来自明代。

    据传,明万历年间,有位朝廷使者路过洛阳。洛阳地方官汇报地方情况时告知,这龙门山一带最近出现一条巨蟒,现身时伴着腥风血雨,电闪雷鸣,或夜间偷吃牲口家畜,或白天吞食览胜的游客、下地的农民。这条巨蟒骚扰得附近居民惶惶不安。官兵虽数次搜山,却难觅踪影,着实令人头痛。

    听说地方不宁,使者心中沉重,在官舍中歇息后久久难以入眠。夜静更深,恍惚间使者看到面前出现一位威风凛凛的大将。这大将身高九尺,髯长二尺,面如重枣,唇若涂脂,丹凤眼,卧蚕眉。

    使者觉得这人眼熟,可又不曾见过,忙问:“将军是……”

    将军说:“吾乃蜀汉关云长,人称关公者。昔遭吴贼所害,幸曹公厚葬于洛郊,得避风遮雨,享受香火。然岁月悠悠,庙宇残破,故烦请使者代奏当朝皇上,帮吾重修宅院,当感激不尽。”

    使者恍然大悟,这不是名垂千古的三国关羽吗?戏里演他,说书的讲他,难怪眼熟呢!使者连忙行礼答道:“定当代奏。”

    望着面前这位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使者喟然生叹:“当今缺的就是这类英雄,不然,洛阳地面何至于蟒精作怪,官兵无奈?”

    关羽见使者叹气,关切地询问原因。使者讲了巨蟒作怪一事,关羽朗朗一笑:“一条毛虫,明天擒来就是!”

    二人正说话间,忽闻“梆梆”更响,关羽忽然隐去,使者惊得“啊呀”一声猛睁大眼,方知刚才全在梦中。他看天已将明,起床吩咐轿夫:“立即拜谒关冢。”

    关冢,虽冢隆碑丰,然断壁残垣,荒草没膝,蛛网百结,千余年的兵火战乱早将昔日雄伟面貌荡涤得面目全非。使者不由百感交集。

    忽然,晨雾迷茫中,关冢上腾起一股白气,旋转着直指龙门方向而去。使者正惊疑间,又看见天上洒下稀落腥雨,空中啪啪坠下几块大物,随即一股白气又从云头间旋转而下,息入关冢。

    使者忙看地上那几块大物,竟是被斩作数段的蟒身,不由惊喜得连忙跪下,朝冢墓行礼:“多谢关云长大义斩魔,为民除害!”

    使者返回朝廷,将洛阳所遇奇事奏知万历皇帝,请褒封关羽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加冕旒古代天子的礼帽和礼帽前后的玉串十二。万历皇帝准奏,派出使臣赶往洛阳祭祀关冢,并发银两征民夫,为关羽建庙植柏。关林现存的仪门、钟鼓楼、拜殿、大殿等都是当时所建。

    美化心目中的英雄,乃是人类的共性。所以,作为唯物论者,当面对传说的时候,你常常感到的可能是荒唐,是可笑。然而,在关林,当我听着这些故事的时候,感受到的却只是一种英雄豪气。

    这种英雄豪气氤氲在关林的角角落落里,无处不在。

    这里激荡着一种英雄豪气

    悠悠关林蕴豪气

    尽管办公的地方在关林,一天的大半时间在关林,但陪记者在关林采访的时候,关林管委会主任王治淮还是充满了感动。他说,看着关林的一草一木,心中就会不由得生出一股豪情,一种大丈夫为家国奋斗的豪情。

    王治淮这个从小受关公精神滋养的汉子,其实也有过豪举。上世纪80年代,洛阳龙门发大水,在很多人只顾逃命的时候,他只身跳进洪水,硬是在激流里救出两个落水人。

    看着这个平实而又刚毅的汉子,我仿佛更深地触到了关公精神。

    神圣也罢,崇拜也罢,传说也罢,实际上,关林的存在已经成为部分中国文化特质的代名词。从某种意义上说,关林的存在更多的已经是一种精神的存在,关林牵动了太多太多人的心,洛阳的,河南的,国内的,海外的,几乎所有炎黄子孙的心。

    关林并不大,牵动全球华人的,不是关林的那些宫殿,而是关公身上的英雄豪气,是关公所代表的精神——我们中华民族传统的忠义仁勇、诚实守信的精神。

    武圣并非一夜长成

    中国人普遍认可两个圣人,一个是文圣人孔夫子,一个是武圣人关羽,这也就是所谓的“文武二圣”。在民间,关公甚至比孔夫子的认同率更高。

    像孔子一样,关公也不是天生的圣人。关公是随着中国文化的发展逐渐成为公认的圣人的。

    据《三国志》、《山西运城县地名录》、《关帝志》及有关史料记载,关羽,字云长,东汉延熹三年(公元160年)生于黄河东岸的解县,即今天的山西省运城市解州镇常平村。关羽19岁那年,为避难逃至河北涿州,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自此跟随刘备东征西讨,屡建战功,并留下了许多传奇故事。东汉建安二十四年冬,关羽在当阳西北被吴兵俘获后遇害。

    关羽成为“武圣”成为“帝君”,有其深厚的中国文化渊源。

    从三国到隋初,人们一直把关羽视为盖世英雄。把他作为神灵祭拜,始于隋朝。

    东汉初年传入中国的佛教,与传统的儒家思想及道教文化在激烈的碰撞中趋向融合,逐步演变成了中国化的佛教。据《佛祖统记·智者传》载,隋开皇十二年(公元592年),一高僧到湖北当阳玉泉山建庙传教,夜见一长髯神人,自称蜀将关羽,现为当阳山主,愿做佛门弟子。该高僧奏于晋王杨广,遂封关羽为伽蓝护法神。

    道教当然不愿把中国本土的关老爷让于外教。于是,就有了宋徽宗派张天师请关羽为山西运城百里盐池灭妖(斩蚩尤)的传说,道教自此尊关羽为“荡魔真君”、“伏魔大帝”。

    儒家也不与佛道争高低,只是顺其自然地将“夫子”、“圣人”的桂冠献给关羽,形成了文拜孔子、武拜关公的传统文化格局。儒生罗贯中根据《三国志》及民间传说,妙笔生花,撰就一部千年不朽的《三国演义》,将关羽刻画成集“忠义仁勇礼智信”于一身的儒家圣人,是关公文化发展史上的辉煌里程碑。

    儒家及佛道诸教,在历史上有时互渗互补,有时也难以相容,然而尊奉关羽却有共同之处。

    16位帝王曾先后颁旨加封关公,并将其视为皇家保护神。屡屡加封使得关公从民间神灵跃升为国家祭祀的显赫神灵。

    关公得到的尊号有“显烈王”、“三界伏魔大帝神威远镇天尊关圣帝君”、“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关圣大帝”等。

    关公豪情佑华人

    1400多年前的隋开皇年间,山西解州就建起了关羽祠。隋唐以后,各地建起了众多关庙,宋时改称“武安王庙”,元人称“显烈庙”,明清时,基本上统一称“关帝庙”、“关圣庙”了。

    在中国内地,以关林为“首”,形成了很多颇具特色的关公庙宇。山西省解州镇常平村,是关羽家乡、乡人依祖坟立庙,称“关王故里”。从“关王故里”西行10公里,有解州关帝庙,因庙貌古朴宏丽,且占地1.8万平方米,被誉为“武庙之祖”。

    湖北,当阳关陵葬有关羽无首之躯,河南洛阳关林葬着关羽无躯之首。这两处庙殿,均仿皇宫而筑,珍贵文物举目皆是。

    当年关羽东征西讨所到之处,大都建有关庙。

责任编辑:C006文章来源:大河报 2006-08-11 作者:李红军
0
下一条:没有了上一条:龙峪湾漫笔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