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有过洛阳五日游,也已经胡乱整理了一些行程食宿方面的记忆.但总觉得意犹未尽,内心还有很多的话语不吐不快.便又执笔另起炉灶,想乘记忆还未完全模糊时如实记录下在洛阳时的一些零散点滴的感受.虽然,以短短的五天时间去观察上下几千年,方圆数百里的一座城市,不免有管窥之讥.但对洛阳,对中原大地,心中还是有一种隐隐的牵念,一种莫名的情结.这也是为什么七月酷暑不去选择其他避暑胜地而坚持前往洛阳的原因之一吧.无论如何,以一个千年古都的仰慕者的身份对这座千年古都说上几句心里话,不管是好是坏,是对是错,是褒扬还是误解,总不至于会招来一阵扑面而来的板砖吧?
洛阳城
如今的洛阳城早已没有了往昔的繁华,站在街头,你很难想象到这便是那座建都千余年曾经是中原翘楚黄河明珠的历史名城.只有路边街头偶尔一两座古色古香的建筑,以及遍布城郊的多如繁星的各种历史陈迹,在时刻提醒着人们这座古城曾经有过的风光.如同一个铅华洗尽的妇人,虽然眼角眉梢仍残留着昔日的风韵,举手投足仍放不下过去那份雍容.但无论如何,你是再难以把她和昔日那位风华绝代,倾国倾城的美女联系在一起了.
如果说中华大地如同一棵树,那河洛便该是这棵树的根了.从华夏文明最初的萌芽到这棵小树苗逐渐地生长壮大,洛阳都当之无愧地承载着所有的艰辛和希望.如今这棵树已经长成了一棵参天大树,有着如昆仑太行般遒劲挺拔的枝柯,有着如江南水乡般清新欲滴的绿叶,也结出了如沿海明珠般饱满靓丽的硕果.而洛阳,这座承载着五千年文化积淀和风雨沧桑的古都,却如同大树的根部,慢慢地淡出了历史的舞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只有那一处处不断出现不断发掘的夏商故址汉唐遗迹,如同那长长的根须,犹自深埋在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沃土中,默默地吮吸着足以支撑供给这棵大树继续茁壮生长的养分.
历史不仅是一种财富,也会是一种负担,千年古都原本就会比其他城市多一份千年的沉重.相信古老的洛阳一定不会被这种沉重压垮,什么时候这块古老的根须上长出了一片新的芽,那便是一片全新的希望.
老集
如果说洛阳曾经是华夏的中心,那老集曾经就是洛阳的心脏了.看到老集的第一眼就受到了深深的震撼.不是因为它的雕梁画栋古色古香,也不是因为它的人头遄动熙熙攘攘.而是由于悬挂于老集十字街中心的的那两面刺人双目的大旗:"XX量贩"!我不知道是否是自己孤陋寡闻,中国历史上是否曾经也有过使用量贩一词的传统.但我知道今天的量贩一词早已被深深地打上了鬼子的烙印.以洛阳老集这样一个特殊的形象特殊的地方挂上这两面大旗,就好象是一个穿旗袍的中国小姐头上却绑着一根日本武士头巾,已经不是用不伦不类这个词可以评价的了.尤其是当转目四顾,发现有更多的地方,包括斜对面的某个大型超市,门口硕大的招牌上也赫然写着"XX量贩"时.内心中的悲哀,实在是莫可名状的了.
注:原以为这些都是日方投资,所以总体来说当时主要还是哀其不幸.可后来听说这些都是国人自己开的,尤其是亲眼见到一家号称是江南风味的餐厅门口的招牌上也赫然写着"XX料理"后,便又多了一种怒其不争的愤慨了.
真不同
真不同是洛阳的脸面.所以也许是为了突显自己的与众不同,真不同几乎在自己的脸面上挂满了昔日的荣耀.有着诸如"中华老字号","天下第一宴",...等等的荣誉碑匾,有着最近在央视常常露面的某位名人题写的店名招牌,也有着挂满墙壁的不同时期众多中外名人的留影题词.凭藉着实实在在的百年老店的历史和曾经有过的辉煌,如今的真不同就象一位站在路边的身上挂满勋章的老兵,时时刻刻提醒着路人自己的过去自己的辉煌和自己的与众不同.
龙门石窟
龙门石窟是一部浓缩了的华夏血泪史.古朴粗旷线条凝重的北魏石刻,让人想起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雄浑悲壮,那双拿着斧钎,开山凿石的大手似乎还在眼前挥舞着不肯离去.联想到同时期偏安于江南的南朝胜迹的代表----波光艳影里的十里秦淮,以及千古流"芳"的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艳曲.不由得心下恍然为什么当年南朝的北伐最终总是会功亏一匮难以成功了.而圆润祥和线条流畅的唐朝石刻,代表的是又一种自信端庄雍容华贵的盛唐气象,鬼斧神工超群绝伦的大卢舍那佛,便是这出盛唐绝唱的高潮顶峰了.同样的安详,同样的慈和.但从卢舍那的表情上,你绝对感觉不到蒙娜丽莎般那种发自内心的欣然和笑意,也绝对不会感觉到普通庙宇中泥塑土偶般的那种冷漠和沉寂.从大卢舍那的脸上,你能感觉到的是那种勘破过去未来,因果了然于胸的大智慧,是那种誓愿众生渡尽,方肯立地成佛的大慈悲.唐以后宋元诸代的石刻,零零落落地散置在一些个不起眼的角落,实在是凑不成个完整的篇章,只能算是那出盛唐华章逝去后留存下来的几缕袅袅余音而已.而近代在龙门石窟留下的却大多已经是破坏的印迹了.石窟每经历一次风雨,便会多遭受一次侵蚀,每经历一场苦难,便会又多出几处残缺.那一尊尊零落残破,断手缺首的雕像,便是中华民族千年来所经历的风风雨雨,所遭受的兵祸战乱的最有力明证了.
白马寺
佛门广大只渡有缘之人.从来没有弄清楚过自己究竟是否与佛门有缘,不过白马与佛门有缘那肯定是无疑的了.自从追随着摄摩腾与竺法兰两位高僧做苦力驮经东来后,白马便一直背井离乡流落在了东土,直到唐朝时候才有机会跟着唐三藏和尚西天取经顺便回了趟家.今天的白马不知到了何处,但据说取经后便已经修成了正果想必现在一定是在西天尽情享受那香烟供奉了吧.当年白马歇脚的地方千年后成了香烟缭绕游人络绎不绝的释源祖庭,恐怕并不是当时驮着经书长途跋涉而来的白马的最初目的.而大唐一代名相能够在香烟缭绕庄严肃穆的释源祖庭旁边拥有一席之地,看来也该感谢我们这位白马佛爷并未如后世某位皇帝一样有那种"卧塌之旁岂容他人酣睡"的狭隘和自私了.
关林
从三国名将,汉寿亭侯,到千秋正神,武圣帝君.关老爷可谓是一路走来风光无限的了.不仅在华夏本土受尽众生的顶礼膜拜,便是在海外也有着众多的虔诚信徒,为咱华人挣够了脸面.关老爷生平事迹很多,但无论是从最初的桃园结义,还是后来的千里单骑,甚或是最终的困守麦城.都很难和世俗的钱财联系在一起,以关爷夜读春秋的高义当然也肯定是不屑为之的.今天的生意人动辄以关爷作为保佑生意兴隆财源广进的财神爷,甚至是看家护院消灾解难的门神爷,无疑是对关老爷大大的不敬乃至亵渎了.
少林寺
今天的少林寺已经很难让人联想起那座达摩祖师一苇渡江十年面壁的禅宗祖庭,而成了一个不折不扣的旅游胜地.那密密麻麻拾阶而上的人群中已经很难找得到几位纯粹意义上的香客了.寺内众多新建的庙宇建筑以及多处仍在大兴土木的施工工地说明了近年来少林寺旅游商业开发的莫大成功.听导游说如今少林寺的方丈也已经是属于奔弛一族的了不知是真是假.联想到那匹千余年前驮经而来的白马,不由使人慨叹世无名车遂使匹马成名,若是换作如今,别说是白马,即便是达摩祖师渡江时一定也会乘坐豪华游艇而不会让那根小小的苇叶跟着沾光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