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是:印象河南网 >> 洛阳 >> 秀美山水 >> 印象游记 >> 浏览洛阳

东大街:老城的“橱窗”

2014/6/13 9:32:36 点击数: 【字体:

 

    东大街西起老十字街口(八角楼),东至新街,长800米左右。

    随着朝代更迭,这条街的名称也不断改变。隋唐时期,这里为宣化门外清化坊;宋代,这里有玄元庙,所以叫玄元庙街;金代,因为中京中察院在此,故称察院街;明代,福王筑福王府,又称王府前街;清代,这里称东门内大街、鼓楼街;民国时期,这里称中山东街;1948年后,这条街才叫东大街。

    东大街浓缩了老洛阳城的精华。老城通李健虎先生说,这条街长不足千米,却是洛阳几千年政治、经济、文化的“橱窗”。走在东大街上,到处都是“有说头”的地方。除了福王府、中察院,大家熟悉的文庙(原国子监),其后门便在东大街上。至于鼓楼,更是东大街的标志性建筑。

    老洛阳人有尊崇文化人的传统,清末翰林林东郊在洛阳各业挂名多多,成了金字招牌,人人都想沾翰林的光。东大街上的杜家,曾出了一个明代的兵部侍郎;李家同年同科考中了两个举人,被河南府封为“文林郎”,政府还送一块“荆山双玉”的贺匾。享誉全国并走进历史教科书的“强项令”董宣,其祠堂就在东大街东段,游人每每到了这个地方,都要仰望一番,并谈论他的风骨。

    至于民国后,东大街也与时俱进,有了洛阳第一座大商场与最早的教堂,有了何家兄弟发起成立的“中国红十字会洛阳分会”,有了中央银行大楼——抗日战争洛阳保卫战中十五军的指挥所就设在这里。这里还有一些文化单位、文化设施,如河南民报社、中华书局、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同文书馆等。

    徜徉在东大街的青石板路上,街道两旁红底黄边的招幌飘摇舒卷,各种店铺古香古色,书画装裱、篆刻、戏剧服装、乐器等应有尽有,还有一些丧葬用品专营店等。

    有民就有市,有市就有集。商业集市的运营,是老街悠久的传统。无论是老字号的锡器店,还是占尽地利的古玩博古斋;无论是自烧自制的“同益长瓷器书庄”,还是变游走为坐堂的李氏“济世堂”,就连张治公的公馆,最终也成了做生意的场所。用现代人的话说,东大街是名副其实的商业街。

    东大街,数不尽的历史烟云,道不完的古今世俗,知一街而知一城古今。诚如李健虎所言,岁月流逝,世事多变,鼓楼与老街却韵味不减。作者:庄学


责任编辑:C005文章来源:洛阳晚报(204-06-13)
0
相关信息 没有记录!
著名人物 没有记录!
精彩展示 没有记录!
评论区
友情链接 商都网 中国网河南频道 印象河南网 新华网河南频道 河南豫剧网 河南省书画网 中国越调网 中国古曲网 博雅特产网 福客网 中国戏剧网 中国土特产网 河南自驾旅游网 中华姓氏网 中国旅游网 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网 族谱录 文化遗产网 梨园网 河洛大鼓网 剪纸皮影网 中国国家艺术网